<h1><b><font color="#ed2308">昨天</font></b></h1><div><br></div>文/李太忠<div><br></div><div>昨天,我的外甥帮我打扫老家屋子卫生,竟然发现了我在老山作战时的二等功喜报。我因职务提升和工作调动,曾经搬过14次家,每搬一次家都要丢失一些东西。我参战时的二等功和当指导员时的两个三等功证章证书,都找不到了,干休所搜集这些证章证书照片,我都没办法提供。<div><br>在老山作战时,总政对参战人员立功名额控制很严,立功指标只有30%,这就意味着打了一年仗,只有30%的人可以立功,70%的人立不了功。“仗好打,功难评”就成了所有参战部队的一个倾向性问题。为什么战时政治工作战前解决怕死问题,战中解决怕苦问题,战后解决怕亏问题?都是很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但指标有限制,而且对立高功,高职务领导干部立功控制更严。</div><div><br></div><div>战评时,师党委要为我报请二等功,我听到消息后赶到师部,找到师政委张海阳,要求把原定给我的二等功让给团长赵国民同志。海阳政委说:“上级给61师正团职以上领导干部二等功名额只有两名,并明确一个是军事干部,一个是政工干部。军事干部给了182团团长彭勇同志,政工干部给了你,你是代表全体政工干部立的二等功,就不要推辞了。”听了海阳政委的解释,我也没办法坚持已见,但我从内心里还是真诚的希望把这个二等功让给团长赵国民同志,因为打仗还是军事主官的压力更大一些,操的心还是更多一些。</div><div><br></div><div>一张喜报又勾起了对三十多年前的一些回忆,历历在目,犹如昨天。</div><div><br><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