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为贯彻落实《新洲区“万名党员教师家校协同行动”实施方案》,构建育人新机制,进一步增强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汪集中学党支部、政教处组织开展了“凝心聚力、共话成长”家访活动。汪雄书记、余卫民校长躬耕践行,率先垂范,党员同志和非党员教师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大家带着为人师的责任心出发,深入到学生家庭之中。此次活动部署周密,落实规范,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收效甚好。</p> <p class="ql-block">一 . 宣传理念,化解矛盾。</p><p class="ql-block">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看似独立实则懵懂,反感父母及老师絮叨的道理。孩子们在校尚且能克制情绪,回到家中,一点小事就能与父母长辈爆发战争。家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对老师大倒苦水,诉说自己的苦闷与烦恼。老师们仔细聆听,并给出了好的建议:学会平等交流、开启朋友模式、主张客观商事、抛开激愤措辞、不做主观评论。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渴望被家长们认可、鼓励、赏识的孩子。对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越自信。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父母亲的正确行为示范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父母亲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在家要让他们多参与家务劳动,减少依赖性,不做“巨婴”。一系列的理念建议,让家长们困惑顿解,喜笑颜开。家长们纷纷表示,会与孩子们一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二 . 关爱帮扶,春风化雨。</p><p class="ql-block"> 我校属农村中学,有不少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困难家庭、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自卑内向、脆弱、自控能力差、道德情感缺失、学习热情不高。他们既排斥外界的过度干涉,又渴望温暖的呵护关怀。家访准备前,这些学生被各班主任列为了必访对象。留守儿童的孩子,老师们叮嘱代管家长一定要监护到位,尤其是交通、电力、溺水等意外伤害要坚决杜绝。国家对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学生有相应的减免帮扶政策,老师们进到这类学生家中宣传国家政策,了解生活所需,及时予以援助。对于单亲家庭和心理行为异常的孩子,老师们与之亲切对话,真诚交流,缓缓搭建心灵桥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爱护和关注,从而逐步打开心门、敞开心扉、融入到班级群体中。</p> <p class="ql-block"> 三 . 学法指导,提升质量。</p><p class="ql-block"> 因疫情原因,我校已开展过三次线上教学。隔着屏幕,老师无法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此时,学生的自律和家长的配合就变得尤为重要。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边上网课边玩其它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下。老师们选取了部分课堂效果极差、作业完成极不用心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尤其是毕业年级的九年级,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容不得开小差和懈怠。老师们对学生们谆谆告诫,耐心叮嘱,让他们从根本上树立正确意识,定下学习目标,积极参与课堂,使成绩稳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四 . 家校沟通,合作共赢。</p><p class="ql-block"> 通过家访,老师们不仅了解了孩子们的家庭背景、人员构成、文化水平、学习环境等,也告知了家长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同样,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家长们也能了解学校的工作情况和老师的教法特点,这对于拉近家校距离、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帮助每一位孩子成长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家长们还对我校在管理服务、风险隐患等方面的某些做法提出了困惑和合理化意见。</p> <p class="ql-block">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家校通力合作,无碍沟通,才能最大程度上引导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实现人生理想。此次党员教师下基层访家庭活动扎实有效,深入人心,架起了桥梁,凝聚了共识,为学校的健康良性发展注入了新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