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记忆》老照片之十五●抗洪救灾

木子丰

<p class="ql-block">柞水县山大人稀,沟深坡陡,立地条件差,小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说“十年九灾”一点都不为过。常常是旱涝交替或连旱连涝,风、霜、雹、虫、疫等灾害也经常发生,对农林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尤其是暴雨洪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更大,不仅使一些地方当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而且使辛辛苦苦几年甚至是几代人修建的基本农田荡然无存,暴雨洪水、泥石流、连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不仅毁没田地房屋,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p><p class="ql-block">据老年人讲述和史料记载,解放后的1953年金井河特大洪水、1957年乾佑河特大洪水、1983年全县三条大河连续特大洪水、1987年乾佑河特大洪水、1988年九间房红石特大暴洪泥石流,还有1994年“7.10”乾佑河两河大洪水、乾佑河2002年“6.9”洪灾、2003年“8.28”洪灾、2005年“10.1”洪灾等暴洪灾害,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8月10日社川河凤凰嘴洪峰</p> <p class="ql-block">1983年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柞水境内连降特大暴雨,金井河、社川河、乾佑河河水猛涨,冲毁耕地42450亩、小水电站21座、公路干线299公里、房屋4002间,冲走死亡63人、大牲畜87头。损失特别巨大。</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7月被洪水冲毁的窑镇公社庙沟口民房</p> <p class="ql-block">图为瓦房口公社金岭二队陈桂莲1982年新建的三间瓦房,于1983年7月20日被房后的滑坡摧毁。</p> <p class="ql-block">每当灾情发生时,各级领导立即到受灾现场,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努力把受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灾情发生后,深入灾区察看灾情,慰问受灾户,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恢复重建。</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8月县委书记白云峰(左)与上级领导在东坪晒裙岭沟口查看灾情</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8月县长张优军(左二)涉水过河察看灾情</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8月县长张优军查看灾民水毁房屋</p> <p class="ql-block">1983年8月省、地、县领导深入凤镇社川河查看灾情(左二为凤镇区委书记刘孝文,左三为副县长周东风)</p> <p class="ql-block">图为县长张优军(前)在红岩寺公社红岩大队石窑沟查灾</p> <p class="ql-block">1983年8月,省、地、县领导在杏坪党家湾察看灾情。</p> <p class="ql-block">1983年7月西川公社群众正在抗洪抢险</p> <p class="ql-block">1983年7月西川公社群众在洪水中打桩护地</p> <p class="ql-block">1983年7月西川公社群众抗洪抢险中正在疏改水路</p> <p class="ql-block">1983年7月西川公社群众在抗洪抢险中用木料柴禾围堵河堤决口</p> <p class="ql-block">图为洪水消退后西川公社干部和群众一起加固河堤护地</p> <p class="ql-block">特大洪水灾情过后,县上都及时组织抢修恢复交通、电力、通讯,组织捐赠,筹集物资,送往灾区,安慰灾民,支援灾区抗灾救灾。</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特大水灾后运往蔡玉窑、红岩寺救灾物资的车队正在翻越桃园沟岭</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特大水灾后向凤镇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从东坪开始翻越小岭</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凤镇街群众搬运救灾物资</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特大洪灾后凤凰公社新春大队组织群众抢修水毁河堤</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特大洪灾后黄金公社李砭大队组织群众抢修水毁河堤</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特大洪灾洪水尚未完全消退东坪公社就组织群众抢修水毁公路</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特大洪灾后西川公社新合一队群众灾后抢修马鞍岭水毁河堤</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洪灾过后西川公社干部和群众一起在灾后重建的工地上(一)</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3年洪灾过后西川公社干部和群众一起在灾后重建的工地上(二)</p> <p class="ql-block">1983年特大洪灾过后,马家台公社金星大队60多岁的廖祖益带领儿媳张兴莲,孙女廖道兰、廖道芳抢种荞麦,县长张优军(右一)下乡指导生产救灾看到后给予肯定和表扬。</p> <p class="ql-block">1994年7月10日凌晨,以七坪、两河、七里沟为核心的区域突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特别是七坪火石沟损失惨重,死亡5人,倒房54间,危房135间,冲毁粮食10万斤,畜禽3000多头(只),冲毁河堤公路18公里、桥梁2座。三星、红火、坪丰3个行政村几十里的河沟成了乱石滩,良田尽毁,基本丧失了居住生存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图为1994年7月10日的暴洪,造成位于七坪公社马房子四组原柞水制药厂与原国防2367厂之间的石拱桥被暴洪摧毁。</p> <p class="ql-block">1988年8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柞水普降中到大雨,万青、九间房、红石、高桥一带降雨量达到81毫米,特大洪水、泥石流冲毁耕地2787亩、房屋762间、公路25公里、水电站2座、汽车3辆,1300余间房屋成为危房。死亡59人,其中九间房乡双坪村一个村就死亡32人。这是柞水历史上一个村子单次洪灾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这次局地暴雨洪灾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田纪云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8月17日副省长徐山林亲临灾区传达落实,8月19日省长侯宗宾深入九间房、红石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20日,兰州军区派84803部队工兵营到九间房帮助抢修公路,红岩寺区动员全区青壮年劳力赴九间房灾区抢修临时公路。县上在曹坪街设立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县委副书记吴前进坐镇指挥。</p> <p class="ql-block">图为县委副书记吴前进(中)在九间房灾区指挥抢险救灾</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3年“8.28”特大洪灾后,9月1日县上救灾工作队在重灾区西川冒雨查灾救灾。</p> <p class="ql-block">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后,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柞水县在2005年10月1日洪水灾害后,截止目前尚未发生特大暴洪灾害。即使山洪暴发,由于2010年以后加大小流域治理和河道堤坝建设力度,乾佑河、金井河、社川河遍修水泥浆砌河堤,防洪能力大大增强,大大减少了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加上移民搬迁进城入镇,人民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图为金井河流域瓦房口街垣流段新修的河堤</p> <p class="ql-block">郑重声明:所有老照片均系我在柞水政协工作期间政协干部职工多方征集,使用时未注明照片提供者和征集人姓名,敬请凉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