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丽水 古堰画乡

葫芦

<p class="ql-block">文/葫芦</p><p class="ql-block">5张江景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p> <p class="ql-block">  清心方觉景中趣 ,恬淡自结尘外缘 。疫情间歇期的意兴阑珊,使我对秋之韵味浮想联翩,就是手机刷到的这么一段视频踏上了说走就走的浙南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宛若一幅幅古朴的水墨画卷,绚烂而富有诗意的丽水古堰画乡。一渔夫将船靠岸,肩上驮着渔网手里提着一桶鱼货,走过一棵棵茂盛的大樟树。夕阳透过枝叶洒落的迷离树影下,几个玩耍的孩童不时张望着暮归的长辈。</p> <p class="ql-block">  北方人钟情于烟雨江南的古村落,在一声声吴侬软语的街巷风物中,凸起的屋檐,低垂的瓦当,滴落的清洌雨点不时刺激着久封的神经,看着那苔藓遍布的墙根,明亮的青石接缝间夹杂的各色野花小草,感叹万物都有灵性,真是;适者生存,物竞天择。</p> <p class="ql-block">  鉴于此,有众多青年画家到古堰画乡安营扎寨。受法国“巴比松”画派技法的影响,30多年来一直践行环保理念,守望绿色家园,以手中画笔描绘秀山丽水,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丽水“巴比松”画派,深受业界推崇。</p> <p class="ql-block">  一江溪水将通济堰、画乡,分为南北。北面的镇叫做碧湖镇,拥有一座公元505年修建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立体水利工程,被定为国家重要的文物保护遗产,因此叫作“古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面的镇叫做大港头镇,临水而居,近观江帆碧影,远眺峰峦叠嶂,引无数文人骚客驻足留墨,诗卷书画口碑载道。现在是中国美术学院及其附中的教学实习基地,称此镇又叫作“画乡”。</p> <p class="ql-block">  一摄成名的俄罗斯摄影师普罗辛.弗拉基米尔的《瓯江帆影》惊艳全球,无数丽水的美图就这样定格在摄影师相机的“咔嚓”声中,“瓯江帆影”也就成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最美取景地。古堰画乡不经雕琢,展现出了原始自然风景以及古朴的历史风貌,得以名扬中外。</p> <p class="ql-block">  按图索骥,转到了文昌阁附近,看着非常壮观的千年古障树肃然起敬,刷卡摆拍。古树群现有十棵,其中,一棵威严的千年古樟直冲云天,依然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虬劲粗壮,苔痕葱翠,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  堰头村自明清以来,文风昌盛,鼎盛时期接连出了五名进士,清嘉庆年间获准建了文昌阁,寓意昌明儒学文化。 二层结构的重檐歇山顶亭榭式木阁楼,有二十根柱子四方鼎力,外呈八角形,顶部元宝状,是奉祀文昌星而立的祖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过拱形门,即进入堰头村。村落保存了二十多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多为三合或四合式两层楼天井院落,屋顶是青色的瓦片,檐角上刻着精美的花纹。</p> <p class="ql-block">  这颗古樟树干中空能容数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态龙钟又生机勃勃,依靠着树皮汲取养分延续生命至今,</span>令人赞叹围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同上天恩赐的“天然盘景”。此树曾多次遭雷击火烧,几经死亡,又奇迹生还,可谓枯木蓬春,民间敬奉为“舍利树”</p> <p class="ql-block">  由此看来,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结合自然资源的完好保存,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人,也是画家、美术院校师生情之所衷的创作绘画胜地。以阔水清波、渔舟帆影、樟岸芦滩、白鹭青天等取景点而成为摄影、写生和创作的天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凡来绘画的,都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他们看中的地方,风景必然美不胜收,对于旅游上瘾的我,画家眼中的名胜景观当然不会轻易错过。</p> <p class="ql-block">  顺着通济渠逛过去,便是画乡的江古街,一幢幢临水而居的民宅和店铺,在枝繁叶茂的古樟衬托下显得那么顺乎自然,和谐有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石板铺就的路上,依街店面摆放的各式各样绿植花卉看着让人清灵舒畅,那抓人眼球的深紫色橡皮树自成风景。墙面被没有名分夸张变形的油画所覆盖,到处是可见的卡通造型,浓烈的现代艺术气息遍布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的印迹与现代感的艺术结合,在这里得到了认同。画乡人也纷纷拿起笔,“喜欢哪样画哪样,怎样好看怎样画”。他们的画包涵着对生活一种寄托和情怀,更是助力过上好日子的一种技能。有了大家参与,使兴起的乡村旅游业走上了文创之路。</p> <p class="ql-block">  老街的民居大多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有二十多处,风格制式相同。多为三合、四合式两层楼天井院落,院外雕花门楼青砖墙,古朴典雅,气象端庄,望之使人顿发思古之幽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景区对这些古民居进行“修旧如旧”抢救性的保护和修缮。“穿帮”的架空电缆和排雨污的水沟都做了隐蔽化处理,使景区更加完美地展示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阶值。</p> <p class="ql-block">  瓯江清澈的水就像灵秀的一支画笔,画出了 古堰秀丽清盈的山水和天开图画的自然风光,汇聚着天地间的灵动气韵。坐在这钟灵毓秀之地的树荫下小憩,看着在画板上写生的学生,心里只有嫉妒和羡慕的份了。</p> <p class="ql-block">  秋日一脉的青山秀水,雾气缭绕,像极了充满野趣的瓯江渔樵耕读图。渔夫划着一叶扁舟在浅灰空濛的山色中摇曳,让人一时间竟分不清人间或是仙境。</p> <p class="ql-block">  晨起,我们在树影婆娑的江边倘佯。江岸右边高台上是画乡老街房屋,崖畔下的鹅卵石坡地有鸡鸭鹅也在那闲庭信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的近了,见一只大公鸡拔直脖子紧盯着我,另外三只战斗鸡也警觉地围在跟前。一夫多妻制的组合遛达觅食,也真够浪漫多情,浪到年关,不知那只成为幸存者,那只成为盘中餐。</p> <p class="ql-block">  枕河而居的古堰人,在轻纱一般的晨雾里忙着各自的活计。浣洗的妇人在江边洗着衣裳,有钓者用力提起渔竿如“连根拔起”:大叫“鱼上钩了。”出了港的小船,远远看去若即若离、忽隐忽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边的这些二层房子,一楼是用砖或石头砌体,而二楼是木结构。屋子开间大,采光好,前后贯通。墙上还有美丽的漏窗,窗上刻有各种吉祥的图案,与外面的绿树红花相衬,足不出户,便可欣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  从老街临水的商铺拾级而下,穿过小巷道,来到江边。在古埠头浏览一番后,登上画舫,坐在船尾处,来享受速度与激情的乐趣。层层鳞浪随船而起,在一泻百里的江河中,换来一身的清爽和快感。下船去参观建于北宋政和元年的千年石函,又叫“三洞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函下的两座桥墩将渠道隔成三洞,使渠水在上、山坑水在下、各行其道。石函开创了立体交叉排水系统之先河,解决了砂石淤塞渠道的问题,是古人了不起的创造。而且桥上桥的设计,又解决了人畜通行问题,真可谓古人的智慧,巧夺天工。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口罩的原因,村中没有如织的人流,只有在宁静的街面上,不时走过和我一样的外乡人在找饭馆。也许来的太早,老街上开市的铺面除了日用百货、干鲜土产外,更多的是艺术品和画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转角处一民宿楼下,嗅到了烟火气。进到店里,看我们是食客,老板忙碌的停不下来,嘴里念叨他做的食物有多好吃,语言障碍我听的似懂非懂。指着墙上招牌点了馄饨和蘸鱼饼,想尝碗丽水的手擀面那到了中午才有,就要的这还要等一会,与其闲等不如到街上再转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浓郁艺术气息冠名的“艺江南”、“黑咖骑士”、 “芥子园画院”、“泡茶等花开”等商号,给古街平添了几分中西文化氛围,早点还没吃着先闻了一缕缕书画香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闲情逸致的地方,游累了品一杯浓郁咖啡提提神,觅一处闲暇幽静的茶楼,泡一壶云水禅心。画室、茶馆、酒吧、咖啡馆和餐饮,在这条街上体验的是一幅悠然自得的文化与风景融合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  向村子尽头通济堰景点走去。中午的阳光格外晴朗,虽有点炎热,但堤坝上的别致景观让我又打起了精神。江水显得很宁静,平缓。绿肥红瘦的花木遍植在亭台水榭间,如若有秋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令人向往,淡雅素净“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旅游总有看不厌的风景:柳树、翠竹、水码头、叠石为山配绿树。巍峨挺拔的马尾松,树形优美的彩红杨,枝叶秀丽,叶子棕褐色,他那大巴掌的心形叶片,把秋天的树荫送给游人。</p> <p class="ql-block">  站在廊桥上眺望,一条边坡大坝横栏在瓯江支流松阴溪上,从青山依依的层林中流到古堰处,顿时波光涟漪,奔流不息地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以引灌为主、储泄兼备,由干渠、支渠、毛渠三部分组成的竹枝状水利工程,滋润着碧湖平原万亩良田。通济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发挥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晚霞红,一叶扁舟载鱼行。</p><p class="ql-block"> 水影摇波翻玉浪,心滿意足自在翁。</p> <p class="ql-block">  逛到了傍晚时分,搜到一家“山林食事”网红面馆。几天在外,不习水土的皮囊急需一大碗顺滑有嚼劲的面条来填充。店主是个微胖的中年男子,正在门口的案板上擀面,看见来客赶忙喊老伴招呼请进落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细看老板身着青布长衫,留着狂野的胡须,梳着扎成卷的小辫子,颇有文艺范儿。看他洒脱飘逸的揉,擀,切,提面动作,让人联想到唐代书法家张旭“笔走龙蛇 ,神虬腾霄汉“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大碗筋道滑爽,汤鲜味美的「特色土猪肉手擀面,解了口腹之欲。刷过卡点赞了几句,女主人欣然面对我们,说起他家面的做法怎么地道,是祖传的。为了保证口感和质量,没有雇人,都是她俩一手做出来的。南方人能把面做得这么讲究,那真是几代人下了功夫的!</p> <p class="ql-block">  这座酒吧它隐于古堰画乡,在夜色和诡谲灯光的映照下看的人眼神迷离,现代装修与历史交融的画面感,有了穿越时空的韵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门外拍老建筑换了新装照片的工夫,我的耳蜗里灌进了汪峰最经典的一首歌《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撕心裂肺的歌声里唱出来的是满满的故事感,使听者产生某种萦绕于心的共鸣。民谣酒吧的歌手摸仿的如此真切,也是他魔力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长时间疫情压抑了对旅行的渴望。尽管出行不易,并没有阻拦住我饱览风光的脚步,当畅游在青山丽水,烟笼人家的时候,一颗悬在溪边檐下、枯藤老树的情愫才得到安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家客栈吃过早餐,一天多的古堰画乡旅行将结束,拍一小段视频做记忆备份。按行前盘算,继续在秋日的宁静中寻觅动人的风景,放飞自由的灵魂,感悟生活的韵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