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胶东纸笸箩第三讲

赵俊

胶东纸笸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在已濒临失传了,为了拯救这门项目,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陈竟教授精心组织、余继平教授和张洪老师负责教学管理,胶东纸笸箩线上教学第三讲如约而至。看,山东烟台的民间非遗传承人陈淑香老师正在给我们线上培训,她要求废品利用制作具有观赏性、实用性强的纸笸箩。 裱糊是最重要的,也是难点,这节课主要针对学员在裱糊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初学第一层裱糊最好用报纸,要想更结实耐用,可以裱三层或四层,这是根据卡纸的厚度来决定裱糊的层数,并且在半干的时候要整理外部形状,等它干的时候才不易变形。陈老师强调要在做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纸张来裱糊,边做边总结经验,才能熟能生巧。 陈老师还介绍了不同形状的纸笸箩制作工艺 陈老师线上指导作品 部分学员裱糊作品 学员边做边思考总结 精彩还在继续,学员们纷纷承诺要珍惜学习机会,不负期望,学以致用,让非遗文化遍地开花。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div>《中国民间剪纸》微刊讲习班编辑部</div><div>总负责人:余继平</div><div>执行副主编:赵俊</div><div>编辑:赵俊 冯晓庆</div>

裱糊

笸箩

学员

陈老师

自然遗产

南京大学

胶东

线上

余继平

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