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石碑上刻写着这样两行字:</p><p class="ql-block">石林,自然的杰作。</p><p class="ql-block">石林:世界的奇观。</p><p class="ql-block">这绝非自夸海口,中国云南石林在世界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p><p class="ql-block">中国普通老百姓知道“石林”,大都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中国的电影“阿诗玛”。这部反映彝族民族风情的影片,主要以石林景区为拍摄外景地,艺术地直观地形象地把云南最奇特的石林景观展现在亿万中国人的面前。如果说此前云南石林在人们心中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此后,石林就是留在人们头脑中的美丽奇特的大自然美景。</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一个品牌香烟很有名,它的名字就叫“石林”,烟盒上印着的就是石林的景观。香烟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对普及石林形象扩大石林的影响发挥了极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秋冬之际的石林景区,空气清爽,阳光灿烂。虽游人却比平时要少许多,但置身大小石林间,穿行于石头丛林之中,可从容地欣赏大自然的杰作,不亦快然。</p> <p class="ql-block">关于石林之美、之奇,无数文人墨客,千百万游客,淘尽了中国语言宝库,尽情地描绘了它,赞美了它。但只有身临其境,才会觉得,所有的语言,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所有的感叹,都不能表达出身在其中所能感受到的灵魂震撼。</p><p class="ql-block">整个石林景区就像一座庞大的天然石景艺术宝库,拔地而起的巨石,铺天盖地,林林总总,千姿百态,迥然相异。</p><p class="ql-block">人们依据自己的想像,给巉岩怪石起了一些好听的名字,如今已成为一个个网红打卡点。如莲花峰,剑峰池,孔雀梳翅,犀牛望月,望峰亭等。有的又依据石头的长相身形,取名唐僧石,悟空石,阿斯玛等。这些名字总体来说很贴切,很形象,增添了人们的审美乐趣。但是比喻总是有缺欠的,任何比喻都不能完美地表达大自然赋予石林的自然美。不恰当的名称,不仅有些俗气,也容易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其实,大自然的造化本来就是十分神秘的事情,神秘的东西不能说破,也不能说破。</p> <p class="ql-block">登高远望,浩瀚石海,万千石头,各具情态。或柱,或塔,或树,或菇,或剑,或帆,或无数不可名状。但千百块奇岩怪石聚合在一起,排列在一起,一块块大石头都变成一棵棵树,无数的树就组成了一片林。也许是这种宏观的审视 ,启发了人们,“石林”就呼之欲出了。</p> <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要感谢第一个给石林奇观赋予“石林”名字的人。这个人就是龙云。</p> <p class="ql-block">地质学家考证,石林风景区景观形成历史可上溯四十多万年前,但由于历史,地域,交通等原因,外界却知之甚晚。有资料记载,虽明清时期,顾炎武等文人墨客,曾以诗文记之,但石林奇观却鲜为人知。</p><p class="ql-block">1931年,著名爱国人士、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龙云,因考察水利来到石林,深受此地奇异自然景观震撼,遂题名“石林”。从此,石林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名字:“石林”。后来在龙云支持下,当地始建“石林”公园。</p><p class="ql-block">真正让石林声名大噪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成立之后,由于西南联大在路南县(现石林县)设立分校,一批著名学者和大批学生得以实地参观,在游历之余,撰写诗文,广为传播,石林景观逐渐名闻天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天在大石林景区看到的镌刻在大屏石石壁上的“石林”二字。这处景点,堪称石林景区标志性核心景点,镌刻在大屏石上的“石林”两字,对整个景区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落款为“龙云题”。没有日期。</p><p class="ql-block">按着导游的说法,这个题刻还有一段曲折经历。在文革期间,康生来到石林,看到龙云题刻的“石林”两个大字,因侮称龙云是国民党军阀,指令有关部门将龙云题写的“石林”两字凿掉,并打算换上他的题字。但因工作人员不愿意这样做,暗中拖延,只是将龙云名字凿掉,使得龙云题写的“石林”二字才得以保留。文革后,龙云后人在“石林”二字旁补刻了“龙云题”三字,遂成今天的模样。</p><p class="ql-block">这一说法被广为接受,一些景区介绍文字也有相似记载。</p><p class="ql-block">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这一说法引起不少人的兴趣。</p><p class="ql-block">回来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却发现有关“石林”题刻一事,民间一直有不同说法。一些资料言之凿凿:文革前石林上的“石林”二字是行书体,而现在的“石林”二字是碑隶体,字体不同。也就是说 ,当年龙云所题的“石林”二字已不复存在。并说,现在题刻的碑隶体 “石林”二字,是文革后从碑帖中挑选出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的确,从摄于1937年的石林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镌刻石壁上的确实是行书体,与今天的碑隶体“石林”二字完全不同。有人还以石林牌香烟烟标为证,几十年来,石林香烟烟盒上一直使用着行书体“石林”二字。人们还拿出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上面石林图案上使用的也是行书字体“石林”二字。</p><p class="ql-block">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可以找到“石林”两字的历史真迹,为何在石林修复过程中就弃而不用了呢?</p><p class="ql-block">随后又看到周祖同的文章,又进一步披露了关于石林题刻的历史悬案背后的故事。他在“祖父周钟岳所题写的字和碑刻”一文中称:在闻名遐迩的云南路南石林,处于中心大屏石上的“石林”二字没有署名,过去一般认为是原云南省主席龙云所书,实则非也。</p><p class="ql-block">真实的情况是,这“石林”两字出自周钟岳之手,而非龙云之手。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游览石林时,提出要在大屏石上题写“石林"二字,并请周钟岳先生亲笔代书。于是周书写了行书体的“石林”两个标志性大字,后被镌刻在大屏石上。</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不仅现在石林大屏石上的“石林”二字不是龙云所书,就是从1931年开始,延续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行书体“石林”二字也不是出于龙云之手。</p><p class="ql-block">不是龙云所书,但丝毫不能贬低龙云在开发建设石林景区中的巨大贡献。龙云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为石林地质奇观赋予了一个声遏云天的响亮名字:“石林”。虽然古人也有“石林”这种说法,但只限于民间,都没有被外界接受。真正把“石林”叫响的,把它推向世界的就是龙云。对龙云与古人认知上的巧合,周钟岳在书写的石林跋语中有所记载。</p><p class="ql-block">周钟岳,云南剑川人,辛亥革命后曾任云南盐运使,一度代理省长等,书法家。解放后任文史馆员。</p><p class="ql-block">这么介绍周钟岳,可能还不大会引人注意,如果告诉你,南京国民党总统府上面的“总统府”三个大字也是周钟岳书写的,你就相信周钟岳有多厉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林景区石壁上题刻不多,保持了较好的自然生态。现在所能看到的民国时期的题刻,多是出自当地各界名流,达官贵人之手,名气都不大,数量也不多。西南联大时期,有一批著名学者教授曾到过石林,也多著有诗文,但都手下留情,未在石壁上留下痕迹。像龙云题、周钟岳书刻的“石林”,应是石林最为珍贵的题刻,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了。可惜,今天的它已不是历史本来的面貌了。</p><p class="ql-block">此外,朱德曾在石林留下墨宝。1962年朱德来石林,应邀题词:“群峰璧立,千嶂叠翠。”因工作人员准备不足,只有8张宣纸,写了8个大字后 ,就没有题名落款的地方了。这成为石林景区一个不小的遗憾。</p><p class="ql-block">石林景区十分广大,只有到了当地,才会惊讶石林景区的宏大。整个石林占地多达400多平方公里,石林县近四分之一的土地都生长“茂密”的石林。</p> <p class="ql-block">石林景区所在的县现在的名字叫石林彝族自治县,历史上石林县原名路南县,因此,书上会有“路南石林”一说。路南,是彝族语言。路,为石头,南,是黑色。原来的县名,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特色,非常有内涵。而且“路南石林”,读起来也很顺嘴。可是改为石林县后就很拗口了。比如说到石林,需要说“石林的石林”,语言重叠,像是说绕口令,感觉特别不舒服。据说改名是为了突出石林特色,扩大石林的影响,我认为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作为外省游客,非常喜欢石林景区。石林不仅是路南的,云南的,也是中国的。因此希望石林会越变越好。希望有一天,石林大屏石上的“石林”两个字能够恢复历史原貌,也希望石林县把改掉了的县名再改回来。</p><p class="ql-block">历史值得尊重,历史本来面貌最有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