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组云端培训★听王意如《努力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讲座收获

诗和远方

<p class="ql-block">我们六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文自修》杂志主编王意如《努力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报告后,顿感神清气爽,若一股甘泉清列解渴。</p><p class="ql-block">她层层深入,把“整本书阅读”这个话题讲得非常透,非常得接地气儿,把我们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困惑解决了,并且说明白了我们如何做更好,不可怎样做。让我们胸中有了沟壑。</p><p class="ql-block">一、我们的几点收获:</p><p class="ql-block">(一)整本书的概念:</p><p class="ql-block">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体裁多样的,兼及古今中外的,内容可以连贯、也可以不连贯的,正式出版的、装订成册的著作。比如内容连贯的《西游记》《童年》,内容不连贯的童谣、儿歌等。</p><p class="ql-block">(二)“整本书阅读”课堂实现的两种方法:</p><p class="ql-block">方法一:把学生已读完整本书作为前提,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检测阅读情况。例如:《水浒传》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做人物卡片一&gt; 水浒扑克(升级),列清楚天罡星、地煞星等人物。</p><p class="ql-block">方法二:把学生读完整本书作为要求,在课堂上选读部分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p> <p class="ql-block">例如:《童年》阅读后,课堂上再来品读片段。体会高尔基独特的人物描写:“外祖母:她长得圆圆的,头大眼睛也大,松软的鼻子挺可笑;她穿一身黑衣服,整个人都是柔软的,好玩极了。(人物描写)”</p><p class="ql-block">这两种方法应该交替来做。阅读方式:精读略读[跳读选读浏览(封面二上)(目录二下)]</p><p class="ql-block">(三)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历阅读整本书是进入意义世界,进入意义世界的困难:时间久远、地点遥远、背景陌生、语言隔阂。(正视:阅读整本书的困难)</p><p class="ql-block">[美]莫提默. 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出阅读整本书,我们要“越过困难,通读全篇”。所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这三点:</p><p class="ql-block">允许囫囵吞枣</p><p class="ql-block">允许不求甚解</p><p class="ql-block">允许“攻其一点,不及其余”</p><p class="ql-block">读完整本书,可能是记住一句名人警句,可能记住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情节,这都可以了。</p><p class="ql-block">追求精神享受用什么来完成?读没有功利的书。</p><p class="ql-block">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过去的一切都受到审视和重新估价。</p><p class="ql-block">这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p><p class="ql-block">评价过头(对一本书的评价过头,让孩子有膜拜的习惯,非常不好。)</p> <p class="ql-block">理解过深( 基础教育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不能等同于专业研究,尤其不能强行让学生接受某个研究结论。)</p><p class="ql-block">考核过细</p><p class="ql-block">情节(细节)复述题的局限</p><p class="ql-block">信度:记不住A细节,未必就记不住B细节</p><p class="ql-block">效度:答出未必读过,读过未必答出</p><p class="ql-block">答出与否和理解没有必然联系。</p><p class="ql-block">(四)整本书阅读的途径,</p><p class="ql-block">读物介质和文本内容无必然联系,我们应该灵活使用多种阅读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效的阅读介质,纸质和电子均可。)</p><p class="ql-block">4个关注点:</p><p class="ql-block">第一,关注兴趣[非常重要的目标] (发展性阅读、功能性阅读、消遣性阅读)</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为乐趣的阅读( 消遣性阅读)”这方面做得太少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关注作品类型。文学类,非文学类的书籍都要让学生涉及,并能区分两类书籍。</p><p class="ql-block">第三,关注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比如《西游记》是Y型总体结构和系列剧式的局部结构</p><p class="ql-block">孙悟空(1-7 回)</p><p class="ql-block">唐僧(8-12回)</p><p class="ql-block">取经(13-100回)</p><p class="ql-block">系列剧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官 三借芭 蕉扇也是,不必要求学生把整本书熟读几遍,把对应的回目熟读就可以讲好这个故事。</p><p class="ql-block">第四,关注“我”的感受。让孩子说:我喜欢这本书吗?这是孩子的权利我喜欢(或不喜欢)它的什么?这是孩子的观点细化(或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是孩子的逻辑[课程目标.总目标:让孩子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阅读与鉴赏”中的“鉴赏”并非只针对高学段,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说说。</p> <p class="ql-block">(五)为“整本书阅读”祛魅。阅读任务:理解作者说了什么,读懂作者想表现什么。我们真的知道作者想表现什么吗?读者权利的三个原则和一个关键:原则第一,我们承认-一诗,乃至每一样其他的艺术,从来都只属于个人的问题,这一点确切无疑。(卡明斯.我:六次非演讲.译林出版社.2013. 1P30)原则第二,我们又必须一一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力。所谓体会,得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又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再求其综合,体会决不是冥行盲索、信口乱说的事。(叶圣陶.阅读与讲解. P14)</p> <p class="ql-block">原则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理直气壮--</p><p class="ql-block">我们无法保证,就文章的意思而言,只有笔者的想法才最正确。(外山滋比古.阅读整理学.P199 )</p><p class="ql-block">法国哲学家阿伯拉尔指出,作品的目的在于唤起不同的诠释,而不在于证实某人的观点。(阅读的历史.P167)</p><p class="ql-block">文本理解的层次可能是一个同心圆。</p><p class="ql-block">由内而外:作者所表达的,作者想表达的,读者所理解的.</p><p class="ql-block">读者有权跳出“作者所想表达的”(读者认定的),根据自己的体悟来品味作品所能表达,继续由内而外扩展,读出更多的东西,形成涟漪式的、多个的圆,从而构成文本阅读的深度。</p><p class="ql-block">读者的权威绝非无限。</p><p class="ql-block">只要不脱离同心圆的圆心就可以。</p><p class="ql-block">整本书阅读没有标准答案,每位读者都有权构建自己和作者的对话空间。</p><p class="ql-block">小结:</p><p class="ql-block">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本书”概念要比“能指”小一点;“整本书阅读”是有强针对性的,是课改理念落地的举措之一;</p><p class="ql-block">整本书阅读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生活品质,达成育人目标; .</p><p class="ql-block">整本书阅读路径有无数条,但最关键的是读者主动性的发挥,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br></p>

整本书

阅读

学生

读者

我们

表达

作者

方法

答出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