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 共同成长——天王学校三年级语文公开课

精彩天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学期天王学校三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组内公开课活动。授课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呈现了异彩纷呈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婷老师执教的《读不完的大书》和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息息相关,孩子们这时候正是对科学知识充满渴望的时候,因此课堂上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解老师首先用大自然的声音导入课题,听觉的刺激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从而自己解决问题,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总体来说,整节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颖老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自由谈论,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课堂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初步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拉进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赵瑞老师始终用微笑来感染着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去体会那份成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中,张分校老师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教师对教材中的注释一带而过,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去体会古诗。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教师的范读、个别读、齐读等使学生自然理解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娜老师讲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这堂课,是一节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课。以“读”为教学主线,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鼓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曹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通过“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中找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比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时,进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训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吕东青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鱼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始自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艳利老师讲授的《海滨小城》这节课,由扶到放,潇洒自如。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学学习后面的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柯锦老师的执教的《海滨小城》一课中,采用了自由朗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配乐朗读,用上轻快的语气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读上下功夫,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读中升华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脉络清晰且成功的一节课,有明晰的思路,在戈云老师讲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上,紧紧围绕目标不放,为了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她设计的思路由浅入深,巧用文章的结构特点,抓住重点,详细地和学生领略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和夏天,层层推进,看似平淡,实乃颇具用心,教学效果扎实有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自然是美丽的、奇妙的,亲近自然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李红娟老师用学生们熟悉的鸟叫声、流水声、风声、雷声、雨声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倾听。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路玲娟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学⽂⾔⽂,史欣⽼师设计巧妙,把⽂⾔⽂的学习⽅法贯穿在教学中很好地传授给了学⽣。通过注释、插图、组词等快速了解⽂⾔⽂⼤意。整堂课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范读引领、逐句练读、借助插图用挖空的形式诵读记忆。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以读促悟,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文言文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个粗瓷大碗》教学中,许争阳老师首先抓住字词练习,巩固学生识字的方法。其次,抓住课题分析,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紧紧围绕“粗瓷大碗”这根线索,通过送碗、用碗、让碗的情节冲突,鲜明地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公开课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小组合作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改革,营造出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因材施教,教师们努力上好每堂课,教好每名学生,同时在活动中得到了磨炼、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照片:三年级语文组教师</p><p class="ql-block">编辑:史欣</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娟情</p>

学生

教学

老师

大自然

课堂

教师

感悟

学习

课文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