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最近两年讲堂文物清单里,都有佛造像类文物入选,比如北魏神平三年鎏金弥勒铜造像和北周石雕立佛像。佛造像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文物的一大类,所以今年的讲堂依然选择了一组四件位于陕历博第三展厅唐以后的陕西部分,北宋时期出土于陕北富县直罗镇柏山寺的石雕罗汉造像。它们分别是两件披风罗汉,一件降龙罗汉和一件伏虎罗汉。(图1.图2)今天我们重点放在后面更精美的两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1</p> <p class="ql-block">图2</p> <p class="ql-block"> 在讲两件罗汉造像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从三方面简单聊聊必要的背景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 富县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这首思念妻儿的诗中提到的鄜州就是今天的富县。富县历史历史悠久,秦时已置县,唐设鄜州,民国改鄜州为鄜县,1964年国务院改名富县。富县(图3)北距延安一百公里,南去西安三小时车程,古鄜州在子午岭东麓,关中和陕北之间,是通向关中,陕北和陇东的天然三岔路口,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没有任何优势,但回到唐宋时期,鄜州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后,河西,西域几与关中音问断绝,唐朝的西部防线全面溃缩,吐蕃、回鹘、党项相继入寇,原本属于关内腹地的陕北陇东成为边防线。到了北宋,西北的党项人建立西夏政权,更是在宋仁宗时攻克横山,北宋边险尽失,只能转入纵深防御,分置泾原,环庆,鄜延三路布防,鄜州南接关中给养,北为延州后盾,西与环庆互通,成为边防的关键枢纽</p> <p class="ql-block">图3</p> <p class="ql-block">二. 陕西宋塔</p><p class="ql-block"> 关于塔的起源和中国化在之前的每周讲堂里有老师跟大家分享过,这里不再赘述。据陕西师范大学赵克礼教授研究和考察,陕西境内现存古塔287座,其中唐塔14座,宋塔25座。单讲唐宋两代古塔地理位置的分布,唐塔基本以长安为中心,比如我们熟悉的大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宋塔主要集中在与军事相关的交通要道上,出土四件罗汉的富县直罗镇柏山寺塔就是其中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柏山寺塔初建于唐,现存塔制式风格显然系宋塔,八角十一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43米,外观挺拔俊秀,由仿木的椽头,瓦垄,斗拱取代了唐的砖叠涩出檐,收分和缓,堪称宋塔精品。(图4.图5)1980年和82年文管部门将第三层7尊罗汉、4尊天王像取出,分别收藏于陕历博和富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三. 罗汉 </p><p class="ql-block"> “罗汉”一词来自于梵语,是“阿罗汉”的简称,意指极尽智慧,堪受世间供奉的圣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往往作为佛法的弘扬者和守护者而存在。罗汉以群体题材出现源于玄奘法师,他翻译的《法住记》中详细记载了十六位印度罗汉僧人的名字,到了宋代开始流行十八罗汉,增加的两位罗汉说法之一就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十六到十八,这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对于十八数字的喜爱吧。</p> <p class="ql-block">图4</p> <p class="ql-block">图5</p> <p class="ql-block"> 三个背景知识简单跟大家分享后,我们就回到今天的主角,石雕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两件雕塑的高度基本都在38厘米左右,黄沙岩质地,降龙罗汉弓膝坐于台座之上,面相肃穆威严,一手握拳置于膝上,一手下垂拄地,台座一侧有蛟龙腾空。伏虎罗汉呢,头微侧,表情含蓄淡然,结跏趺坐,双手交置于腹前,左膝下立有一只老虎,仰首上视。(图6.图7)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去欣赏雕塑,举凡艺术品,都有材料,时代,地域性的特点,如果从材料上看,黄沙石比较疏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罗汉的袈裟比较厚重,肩部腋下,袖口层次很深,整体的线条非常有力度,这是沙石这种材料决定的。从时代性来看,唐中晚期出现罗汉题材的塑像,宋朝时期,罗汉信仰和罗汉造像以及罗汉绘画盛行。有老师会问,这两尊罗汉像面相不是中国人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前面有提到罗汉的背景知识,玄奘翻译的《法住记》里详细记载了印度的十六位罗汉的形象,而在《大唐西域记》中不同于佛陀和菩萨的超现实,对罗汉的描写更人间化世俗化,唐末到五代贯休和尚《十六罗汉图》中,罗汉的形象都可谓“胡貌梵相”,所以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深目高鼻的异国相貌就不足为奇了。(图8-图13)</p> <p class="ql-block">图6</p> <p class="ql-block">图7</p> <p class="ql-block">图8</p> <p class="ql-block">图9</p> <p class="ql-block">图10</p> <p class="ql-block">图11</p> <p class="ql-block">图12</p> <p class="ql-block">图13</p> <p class="ql-block"> 从雕塑手法的角度,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雕是减法艺术,也有着构图和层次,我们看降龙罗汉,左下角的龙颈部身体大C大S的动态非常流畅和灵动,龙头的高点对应罗汉头部微微的右倾和右肩的低点,形成了呼应;(图14)龙的动态和罗汉肃穆的静形成了反差。再看伏虎罗汉,老虎仰首看着罗汉,罗汉脸朝向老虎,形成呼应。罗汉整个身体从头部,双肩,双手以及双腿是一个非常稳固的三角形,加上罗汉安静的表情,一静一动,让人感受到佛法的强大。(图15)其实好的造像雕塑是有方圆关系的。我们打眼看过去,两尊塑像的线条整体感觉都是圆的,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罗汉坐的台子是方的,罗汉袈裟的衣折有很方的棱,甚至袈裟上有长方形的部分,我们说珠圆玉润,圆即润,而方即锐.(图16-19)这种方圆关系的处理让造像看上去非常协调,这两尊造像可以说是北宋雕塑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图14</p> <p class="ql-block">图15</p> <p class="ql-block">图16</p> <p class="ql-block">图17</p> <p class="ql-block">图18</p> <p class="ql-block">图19</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回到地域性上来,陕历博陕西古代文明展以陕北子长钟山石窟结尾,在展厅里有关于陕西重要石窟造像分布图的展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上面收录了36处石窟造像,(图20)其中三分之二都在陕北,以富县为例,就有一座唐塔开元寺塔(图21.图22),两座宋塔,柏山寺塔和福严院塔(图23),以及一座金代石窟石弘寺(图24)。在中国石窟开凿已经进入尾声的宋代,为什么在陕北这个相对偏远的地方,佛塔和石窟寺却开始繁荣起来。北宋的边境西边是西夏,北边是辽(图25)。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和北宋的战争,有了百年的相安无事。而西北西夏的崛起迫使北宋不断强化关陇的防务,作为边防要冲的陕北开始大规模驻军,关中通往陕北的道路既是军事通道,也是经济通道。宋夏之间一百年的拉锯战,军人,商旅以及往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为佛教发展提供了土壤。而战争阴云催生了军民信仰需求,修建佛塔,开凿石窟,供养佛像成为人们心灵寄托的主要方式。</p> <p class="ql-block">图20</p> <p class="ql-block">图21</p> <p class="ql-block">图22</p> <p class="ql-block">图23</p> <p class="ql-block">图24</p> <p class="ql-block">图25</p> <p class="ql-block"> 今天就这两件罗汉造像文物,我跟大家分享了背景知识,佛造像的欣赏,以及文物艺术品的材料,时代和地域性特点,希望老师们再经过他们的时候,能驻足几分钟,因为它们见证了繁华过往,硝烟战争,饱含了造像人的虔诚和匠心。和它们的隔窗对话,是我们今天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文中部分图片选自网络,无任何商业中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