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着孩子在酒店隔离,已经是第四天。早饭和午饭准点送达、孩子所需的药品送到了房间、连续两天都在相近时段做了核酸,还有准时上线的网课……相较于前两天,酒店的隔离生活趋于常规。在这种特殊的新常态下,终于有心思静下来写点东西,记录一下特殊时期的特殊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焦虑与坏心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遵照防疫要求,工作日的生活轨迹简单到了“两点一线”,总以为疫情离自己很远。然而,现实就是这么骨感。13号下午,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学校工作群还有班级群全都炸了锅。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作为家长,我是极其焦虑的:确诊病例和儿子有没有交集?如果有交集,我该怎么办?作为教职工,同样异常焦虑:到底有多少孩子确诊?有多少老师确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晚上,气氛越发紧张,学校工作群、班级群还有新建的各种防疫工作群都在频繁互动,一条条指令让我应接不暇。与此同时,社区网格员也开始与我沟通,让我和儿子做好集中隔离的准备。忙到凌晨1点,好不容易躺下,凌晨3点又被学校电话叫醒。原来,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防疫所需的各种表单,全校做了总动员。教职工包干到班,分组协作,全力投入到与家长的联络当中。我分到了四个班。所有人几乎一夜无眠,终于在14号清晨完成了相关表单的填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样一夜无眠的还有首批被集中隔离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看着视频里的孩子,看着大腹便便、临盆在即的樊老师,校办的王老师说,她忍不住在流泪,“心疼他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亮了,健康码变了颜色,学校也列入了高风险区!相信每个家长一定和我一样,有担忧,有焦虑,有压抑,当然也有抱怨。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未曾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却是另一番心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知道要被集中隔离的消息后,儿子便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了行李,包括零食和玩具。不仅如此,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会问一次:“爸爸,咱们什么时候去酒店?”在他看来,集中隔离是一次神秘的体验。在与同校家长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儿子的这种小心思在孩子们中间比较普遍。有个孩子早早地收拾好了行李,因为一直没有等到接送车,便在家搭起帐篷假装被隔离。孩子,就是这么可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时候,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作为家长,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能不能真正放平心态、坦然面对?当我们一本正经地替孩子操心的时候,往往把握不住情绪表达的分寸,忍不住焦躁、忍不住吼叫,继而带着孩子一起走向情绪的跌宕起伏甚至失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忙碌与关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号同样是忙碌的一天,同样是一个不眠之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道什么原因,原定的集中隔离并没有开始,等来的是防盗门上的封条,还有社区安排的上门核酸。坐拥教职工和家长两种身份,14号的主要工作就是填表,填完学校的,填班级的。有的是做流调用,有的则是要做台账。除了一遍遍的“收到”,工作群和家长群里满屏飘的都是鼓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时候,身处其间的每个人需要的是关怀,是慰藉。工作群,我收到了来自校长的一封问候信;家长群,我看到了来自学校的一封沟通信。后来,我了解到,针对集中隔离人员和就诊人员,学校也安排人员做了沟通。此时此刻,“在一起”不再飘渺,“并肩携手”似乎比任何字眼都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感谢与感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针指向15号凌晨0点14分的时候,手机再次响起,集中隔离接送车到了。儿子迅速从被窝里爬起来穿戴整齐,戴好N95口罩,急不可耐地出了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送车是辆大巴,司乘之间有塑料布作分隔,加上我们,车上只有7名乘客。到了集中隔离酒店,登记的队伍却格外长,从负一层电梯口排到了车库入口。在队列里,我们碰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孩子,有家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候,等候,凌晨2点半,终于轮到我和儿子了。扫码、发信息、做核酸、领物资……临上电梯前,回头看了看长长的队伍,看着防疫人员忙碌的身影,又犯了教育者的通病,忍不住跟儿子叨叨:记住现在的场景吧,我们只是少睡了一小会,但接送车司机、防疫人员却需要通宵达旦,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需要感谢的还有我的亲友团。相信每个被迫陷入这个漩涡的家庭和我一样,背后都有强大而有爱的亲友团。获悉我和孩子被集中隔离的消息后,电话、微信不断,更有好友视频指导,远程教授中医按摩手法,据说可以增强免疫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感谢,还有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点入睡,6点起床,已然是三天来睡眠最充足的一天。而我的同事们,返回学校坚守岗位的同事们已然战斗了三天三夜。没有推诿,只有相扶相携。“我来!”这是贾老师的质朴和担当;“你睡会儿吧,我来填”这是李老师的真诚和友爱……看到贾校长分享的截图,莫名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非常时期,我就是连接你们与学校的桥梁!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大家有任何问题,及时告知我,我必定一切为大家!”班主任左老师的留言,铿锵有力更有爱。科任老师和班主任一样都很贴心,十分体谅被集中隔离的孩子们,无论课上课下都能听到或看到他们对孩子的关切和问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和我们在同一家酒店隔离,不同的是,她带着2岁的孩子。刚来第一天,孩子愣是把嗓子哭哑。一边是孩子,一边是网课,还有繁忙的班级事务,三者叠加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她挺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样感动着的还有可敬的同校家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得知医院饮用水和餐食供应异常,禾禾妈妈紧急捐赠了一批矿泉水和方便面,多辆“货拉拉”齐头并进,场面震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级群里,每每有表单需要填写,同班家长们总能快速响应、高效配合。更不乏热心家长主动请缨,登门呼叫同班家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老师们分享的信息中,我看到了同校家长的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撑。“咱们是个大家庭,不自责、不互责”“齐心协力,共抗疫情”“大家一起加油面对,祈祷我们宝贝安全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诉求与规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隔离在酒店,除了工作和陪孩子上网课,还得设法照顾孩子的情绪。我们父子俩在夕阳下互拍照片;把方言和普通话混在一起共读一本书,然后编发小视频自娱自乐;一起动手用旧餐盒做蒸锅……倒也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隔离时间长了,忍不住吐槽。除了早餐,顿顿是米饭,也没有中意的菜。学习用品短缺,生活物资不够,想让家人支援点,也送不进来。学校得知情况后多渠道沟通,希望汇总被隔离人员的合理需求送货上门,但在防疫规则面前,这似乎是个奢望。当个体需求与防疫大局冲突的时候,个体还是要遵从,这是个体的责任也是义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物资问题,每天还提心吊胆,担心学校有新增病例,生怕我和家人的核酸结果跑偏了。吐槽归吐槽,但面对“我市截至目前最艰难、最严峻的一轮疫情”,还是要放下不满与苛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下,遵守规则就是对防疫工作作出的最大贡献。守则首先要知则。因为孩子有点咳嗽,需要购买肺力咳合剂。在向防疫人员确认哪些物资可以送进酒店的前提下,我联系了外卖。没想到,药品到了酒店门口,却被值班人员拒收。紧急联系防疫人员、楼层管理员、前台据理力争,问题才在一个小时后得以解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我在较真,而是在防疫为先的前提下个体对既定规则的捍卫——该遵守的一定遵守,不添乱;规则范围内的诉求一定要坚持,有理而有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到这里的时候,收到了集中隔离时间要从5天延长到7天的消息,有点意外,又有点坦然。刚刚还和家人计算着回家的时间、探讨着想吃的菜,猛然间发现一切计划都要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默默地翻出来这几天爆火的《写给三帆人的一封信》,和儿子分享里面的“金句”:努力不要被大风吹倒,世界本无常,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面对变化,及时调整,抓住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大,就意味着要学会面对无常、面对变化。如果这就是长大,那么,就让我们和可爱的孩子一起,安之若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11月19日,珍贵的绿码回来了。很多同事、同校家长都在分享这一喜悦。晨间的雾霾很浓、很重,但依然遮不住高悬的太阳。一阵大风过后,必然能看到更美的阳光!太原,加油!!</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