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大美青海山川 浪春夏秋冬美景

老张

<p class="ql-block">  呀拉嗦哎</p><p class="ql-block">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p><p class="ql-block">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p><p class="ql-block">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p><p class="ql-block"> 哦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p><p class="ql-block"> 一座座山川相连</p><p class="ql-block"> 呀拉嗦</p><p class="ql-block"> 那可是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 一首悠扬动听的巜青藏高原》,唱出了青藏高原郎朗苍穹下皑皑雪山的巍峨与庄严,唱出了茫茫戈壁和荒漠野性之粗犷与豪迈,唱出了蓝天白云下草原之秀美,唱出了大江大河在艰难曲折中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气势;唱出了亘古高原大地对人世间的呼唤~平安、吉祥、如意。大美青海,是青藏高原250多万平方公里板块的一部分,听着《青藏高原》这首优美歌曲,去看看这里的美丽风光。</p><p class="ql-block"> 大美青海,地大物博。巍巍昆仑,唐古拉雪峰,绵延千里,高耸入云,无不显示着狙犷和阳刚之大气;可可西里,一望无际,是高原动物的天堂。从祁连山到青南地区,无数的牛羊像珍珠点缀着辽阔的大草原;三江源头,我国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从这里起步,涓涓细流,汇就成大河大江,东流入海;澜沧江汹涌澎湃,涛涛向南,把青藏高原美好的祝愿带向友好邻邦。河湟谷地,承载和延续着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文明,这里麦浪滚滚,油菜花儿飘香,有不负江南的幽雅景致。</p><p class="ql-block"> 大美青海,山峦江湖,荒漠戈壁连接着这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厚土。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人文景观数不胜数,塔尔寺、青海湖、柳湾彩陶,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原生态、多样性和不可替代的地理地貌,呈现着一派雄浑磅礴的壮丽之美。翡翠湖、茶卡盐湖荡漾的盐田,水上雅丹,戈壁荒漠,一望无际的草原成为自驾爱好者们旅游打卡的新宠。当你延着当年文成公主留下脚印的“唐蕃古道”、中国古代传播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或沿着甘青大环线穿行于戈壁荒漠,江湖山川,随着车轮的滚动,透过车窗,眼前会呈现出一幅青海大美的自然风光画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俗语说“春生,夏长,秋实,冬藏”,四季流转。当内地已经春暖大地,到处都已姹紫嫣红时,青藏高原的春天才迈着悠闲的步伐,姗姗来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每年二、三月间,青藏高原还冰封大地,春寒料峭之时,在海拔较低,气候相对温暖的青海东部,河湟谷地,黄河两岸的农家院落、城市公园,梅花已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把她那积攒了一个冬天的情意和别具神韵的清雅带给了高原。</p> <p class="ql-block">  高原的早春,万山怀抱之中,梅花点点,桃红柳绿,春意盎然;高山之巅,白雪皑皑,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那样静谧祥和,山上还无绿意,俨然一派冬天的气息。春日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空,暖暖的普照着大地,梅花与雪山交相辉映,咋一看,眼前景色分不清是冬是春?这是大自然给高原造就的美丽而振憾的春天风光。</p> <p class="ql-block">  四、五月间,青海高原才真正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 步随梅花的身影,东部农业区的田间地头,桃花,杏花也竞相开放,粉红色的花朵,在墨绿色的麦苗和早熟油菜花的陪衬下显得那样的鲜艳美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山川谷地,公路两旁的柳树吐出了碧绿的嫩芽,细长的柳枝像姑娘梳理过的秀发,披在肩上随风轻轻摆动,时而卷起小小波浪。红红的桃杏花,金黄的油菜花,青青的麦苗铺满希望的田野,似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展现在你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  高原的春天是百花争艳的季节。春姑娘乘着清清微风,带着温暖,她张开双臂,舞动着纤纤玉手,不负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渴望,把碧绿铺就在高原大地上,顺手将五颜六色的花朵撒在田园、林地、草原,使高原大地变成了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海。</p> <p class="ql-block">  马兰花,细长碧绿的叶儿,幽蓝水灵的花朵,在四、五月间开放。她们虽无兰花的高雅,无竹的风骨,一簇簇、一朵朵落户在适合于她们生长地方,路傍、林地、草原都有她们的身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给高原大地增添着多姿的色彩。当你徜徉在马兰花丛中,仰望蓝天,耳听百灵鸟的悦耳歌唱,会带走你心中的惆怅,无限的遐思随轻轻微风飞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高原杜鹃是灌木花的一种。在省会西宁市周边市县的海拔2000~3000米的山中多有分布,花朵绽放于每年春末夏初季节,粉红色、自色是花的主色调,盛开在满山遍野。杜鹃花的寓意很多,象征着相思与爱、也代表着繁荣富强和友谊之情,它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与其它灌木和谐共生,相互簇拥,构成了一种高原的生态美。</p> <p class="ql-block">  青海俗称的馒头花,在草原,满山遍野,盛开时,远看一片雪白,近看小小花朵,粉白相间,有淡淡的清香,给草原增添着斑澜的色彩和浪漫,吸引着人们在春夏季节,到它身傍观赏,或与之拍照留念。更有花枝招展的女人们,游荡在这花海之中,像出笼的鸟儿,唧唧喳喳,笑声不断,时而发出一声惊叫,她们变化着不同的姿势,手中的手机咔嚓声不断,边拍边欣赏,与花较真,看花儿与她到底谁才最美丽。而男人们显得必较稳重,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围成个圆圈,拿出酒瓶划拳猜令,喝着美酒,显示着他们的豪放。因为被馒头花的美丽所迷惑,人们无视它对草原的危害,所以称之它为“妖花”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绿色、黄色、平畴如织,辉映交错,一方水土,一片田地,一块块拼接而成万顷良田。用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还是出自高原农人的丹青妙笔?</p> <p class="ql-block"> 夏季是青海最美的季节。日月山以东的湟水两岸,黄河北岸的广大农业区,统称为河湟谷地,这里是全省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沃土,夏天长达百里的湟水两岸,柳树成荫,小麦、青稞、油菜籽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两岸村庄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人丁兴旺,一派热闹繁荣的农耕景象。</p> <p class="ql-block">  湟水河,发源于海晏县境内,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在流出青海前,为了回馈孕育了她的这片土地,在青海东部塑造出了全省最好的人居环境,成为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这里有很多人文景观值得我们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民以和为贵。湟水河在青海东大门民和县,与从北而流的大通河汇合,在寻找到自己的归宿前,在这三川大地上浇灌出了多民族团结之花,这里也因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爪果之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溯湟水而上,南凉古国的岁月,带走了多少历史尘埃,把湟水河畔演变成为人民欢乐之都。穿越历史的风尘,在柳湾彩陶遗址中,我们先民们原始古老的文明,就会展现到你的眼前。瞿昙寺,藏在山里的小“故宫”,经过600多年的风云变幻,成为集建筑、壁画、石雕艺术的宝库,是一份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便有“看了瞿县寺,北京再甭去”的赞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平安”,多吉祥的地名,也许有了湟水北岸红山崖上白马寺的照应,还是有湟水南岸山坳顶上夏琼寺的护佑,反正这里的人们都生活的平安、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生活有了“花儿”的陪伴,才有韵味。青稞美酒把土乡醉美成了七彩锦绣,如想感受互助民俗风情,请饮下那里土族阿姑的三杯青稞酒,才能过得了关,会使人产生一种未曾饮酒,心儿先醉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西宁,青海省会,一座东连陇原,西连西域的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里曾是“唐藩古道”的重要通道。现在的西宁,高楼林立,城市交通便利,无不透着大城市的繁华。因冬暖夏凉,这里是炎热夏天纳凉消暑的好去处,故有高原“夏都”之称。北川河湿地公园、体育公园、北山公园、南山公园等等,还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这些公园的建成,大大提高了这座城市的品位。每天早晚或节假日,人们便涌向公园、广场,进行体育锻炼或跳舞。这里的广场舞也不失多民族文化的韵味,一个广场,有几组十几组舞者,藏族舞蹈,男女老幼,围成个大圈,随一曲曲藏歌,跳得豪放大气;而老年人们跳扇子舞的居多,优雅温柔;年青人们跳的现代舞,散发着他们的青春话力;小孩子们的轮滑,不时穿梭于人群之中,那怕跌上一跤,也不哼一声,爬起来就跑,不失高原男子汉的气概。西宁通往全省的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空中通道皆可通往全省各地,去那个旅游景区都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地处湟中的鲁沙尔镇,是一个由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地形宛如盛开的八瓣莲花,这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为纪念宗喀巴大师而建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就座落在这座莲花山中,具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广大佛教信徒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叩头拜佛的人们长年络绎不绝,塔尔寺是青藏高原上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堆绣、酥油花、唐卡更是塔尔寺艺术“三绝”,这里是离西宁最近的一处A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游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湟中有好多象千紫缘、卡阳等乡趣文化景区,也成了西宁等城里人体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湟源,意为湟水之源,这里地处青海东部农业与西部牧业的过渡区域。从西宁而行经东峡,到湟源县城西去巴燕峡,南去药水峡,这里便成为通往西部牧区的门户,故有了“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因所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湟源便成了农业区用粮油、布匹、各类手工业用品等商品与牧区牛、羊及畜产进行交流的商品交易集散地。在农牧区暨民族间进行经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经千年传承,便形成了经济交流互补的“茶马互市”。</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湟源因渊源的历史和发达的商业,因此也有“小北京”的称呼。湟源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大黑沟、宗家沟、华石山等等,都是踏青郊游的好去处。而这样的踏青郊游,湟源称之为“浪河滩”,也就是把厨房搬到了大自然之中,杀羊吃手抓羊肉是免不了的,夏秋季节多“浪”几次“河滩”,特别爽快。城隍庙、丹噶尔古城、扎藏寺等为主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融汇了这里的宗教文化和浑厚的自然风光,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地处湟源县城后河拉大山的北极山,形成了佛教与道教合一的宗教场所,有多少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登山来上香拜佛,每年九月九倾城而出的人们来这里登高。北极山,这座并不高的山,真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写照,从高处俯瞰着这座古老小城的古往今来。</p><p class="ql-block"> 东城门楼上的风铃,那叮当叮当悦耳的敲击声,化作了国泰民安的美妙音符,传向小城四方;湟源排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十五,悬挂在大街小巷,心灵手巧的匠人们用他们独具的匠心,把一个个人物故事,历史典故、鸟虫花草,生活场景浓墨重彩地跃然纸上,糊在很艺术性的骨架上,活灵活现,通过灯笼里的光源照射到灯外,一幅一幅,一盏一盏看下来,简直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观看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正月十五晚上摩肩擦背,边看边发出惊奇的感叹和评论;丹噶尔古城,叙述着这里曾经“茶马互市”的繁荣;西北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清代古建筑城隍庙,古朴典雅,金壁辉煌,初一、十五香火旺盛。县城边上的赞布林卡和石头公园对应而建,109公路从中间穿行而过,似乎让藏传文化和农耕文化来一场PK,可那知,这里的藏文化和汉文化,已经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信仰,是分不开的。现在这里是市民们休闲和娱乐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人们说:青海是“花儿的海洋”。因为青海的夏末秋初,农村满山遍野金黄的油菜花、粉白的蚕豆花、洋芋花相互交辉,用繁花似锦,锦绣山河这样的词赞美的话并不为过。绿茵如毯的草原,也开满五颜六色的花儿,色彩斑斓,这是大自然把高原装扮成了“花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青海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汉民族居多,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等,无论那个民族,都喜欢青海民歌,青海人叫民歌为“花儿”,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从密林山峦到麦浪滚滚的碧野田间,到处都能听到“花儿”的声音。一曲“花儿”可以抒发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情感,表达他们的绵绵心肠;一首“花儿”可以抚平人们心中的忧伤;能唱出心中多少的快慰,唱出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美好理想的追求。来自雪线的清泉,汨汨流淌,浇灌着盛开在高原天地之间的“花儿”。青海“花儿”是一朵斗奇争艳的奇葩,“花儿”浸润着老百姓生活沧桑的心田,描绘着一幅幅撼人心魄的生活画卷。</p><p class="ql-block"> 踏青郊游,外出旅行,青海人用一个字形容,叫“浪” 。浪青海山川草原,唱“花儿”,听“花儿”,看花儿,这是最为临人惬意和美的一种生活享受。每到夏秋,利用不长的一段最美时节,青海人携老扶幼,成群结队,或家庭、或朋友同事,去浪山浪水。草原林地,选风景美的一块地方,三块石头支起一口锅,大家齐动手,手抓羊肉煮上,一边吃肉,一边喝着青稞美酒,酒足饭饱,带着醉意唱着“花儿”,载歌载舞,小孩们在草地上打闹嬉戏。这是心灵贴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陶醉于大自然的一次“浪”,是一种人与天地之间的深情对话,人们的心情在这种浪漫的“浪”中,将得到最好的释放。</p> <p class="ql-block">  门源油菜花。夏末秋初的六七月间,是观赏门源油菜花的最佳时季,车过达板山顶,从山上远眺,突然有一种心驰神往,豁然开郎的感觉,远处祁连山此起彼伏,延绵东去,山脚下一顶顶牧人的白色帐蓬,点辍在草原上,浩门河畔,闻名遐迩的万亩油菜花金黄一片。青青高山、萋萋草原、金黄油菜花构画出的美丽风光画卷,全部收入人们的眼帘,让人陶醉,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翻过日月山,又是一重天。围绕美丽的青海湖,青海有海东、海西、海北、海南四个自治州、市,和地处黄河以南的玉树、果洛、黄南州等青南地区构成了青海行政区域。日月山,海拔只有3400多米,它的地理位置处青海农村牧区的分水岭,是古代“唐藩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文成公主进藏通行停留之地而闻名。上去日月山,往东看一派农村田园风光,往西行,就进入了大美青海的广袤草原。</p> <p class="ql-block">  草原深处,显得多么恬静。眼前“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图景油然而生,绿的出奇的草原,象是给游人铺就的绿色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极富弹性。</p> <p class="ql-block">  牦牛,高原之舟。体形高大、威猛健壮,纹毛长而密植,生活在海拔三四干来以上高山峻岭,它不俱高原的严酷寒冷,一对黑蓝宝石般的眼晴鼓鼓的,能望到很远的地方。四肢粗壮有力,能爬山涉水,极具耐力,在交通不方便的牧区,它能任辱负重,是高原上游牧民族的交通工具,可驮着一家人的帐蓬及生活用具,奔向新的转场目的地。牦牛浑身是宝,牛毛绒是一种高档纺织原料,青海出产的牛绒衫柔软保暖,弹形好,故而闻名全国。牦牛是牧人家庭一家的经济来源。牦牛肉香嫩可口,煮、烤、烧、炒食,都能做出美味佳肴来,由于牦牛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山天然牧场,牦牛肉是最好的绿色有机食材。</p> <p class="ql-block">  草原广袤无垠,山峦起伏,到处充满着一种传奇的神秘感。当你看到山坡、崖石上用白色石块镶嵌和雕刻的藏文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是功德圆满,与佛融合的美好寓意。信佛之人,心中默诵六字真言,能摄心静气,增长智慧,不信佛的人也能学会慈悲。这也许是对佛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一种诠释罢了。当然信也好,不信也罢,这对来到草原的游人,都是一种美好的祈愿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  高高的佛塔上系着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猎猎作响,这是用大自然的的力量念诵着吉祥如意的经文,寄托着路过此地时人们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寺院,是具有传奇色彩和吉祥的秘境。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广大牧区以藏族为主。藏族都信仰佛教,在青海除有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广大牧区草原上也有很多寺院,多建于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 </p><p class="ql-block"> 高原的天空湛蓝洁爽,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看到金壁辉煌,雕梁画栋,建筑结构独特,幽静壮观,带有神秘色彩的藏式建筑群,无疑这就是藏传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 虔诚的佛教信徒和穿着紫红色袈裟的僧侣们进出于寺院,经幡随风飘扬,佛塔高耸,经轮转动,煨桑的青烟慢慢升腾,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桑烟香味。有节奏击打的法器声,伴着琅琅的诵经声从寺院内传出。对于佛教徒来说,进入寺院庄严肃穆的经堂,怀着对佛虔诚的心,来到闪烁着长明不灭的酥油灯的佛前,随心意献上布施,应对佛像,肃立合掌于胸前,将自己的心愿和希望祈求于佛,跪拜磕首,许下心愿,也许佛帮你点拨迷茫的心,再顺时针转动经轮,后走出寺院你的心情会得到释然。</p> <p class="ql-block">  “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草原。距西宁七八十公里的海晏县境内,南临美丽的青海湖、往西是刚察草原,东北群山环抱,天空湛蓝,牛羊成群,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大草原。因为有了王洛宾老先生的一首巜在那遥远的地方》具有传奇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80多年前,“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随着王洛宾这首婉转高亢的歌声从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唱响并远播海内外,这里成了人们心中向往的地方,期待着来一次跟美丽的藏族姑娘去放羊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光阴荏苒。如今的金银滩草原与80多年前相比,草原风光依然那样美丽富饶。蓝天与白云,羊群和牦牛,尤如空气与众生,在歌声和音乐中依依相生。</p> <p class="ql-block">  路边草库伦内,河边食草的牦牛膘肥体壮,十分的悠闲,因为有了草库伦的围圈,再用不着牧人跟在后面去放牧,这种放牧形式,极大的减轻了牧人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金银滩,这片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今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地方,在这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高亢而美妙的弦律,继续传唱着王洛宾与牧羊姑娘卓玛的爱情故事,更有勤劳的草原人民续写着新故事篇章。现在的金银滩草原一条国道从东向西与青藏铁路并行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延伸到草原深处。这里巳成为了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草原上支起来的一顶顶圆形的蒙古包和方形的帐蓬组成的藏家风情苑,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数游客。</p> <p class="ql-block">  最美的夏秋季节,来到金银滩草原,双脚踩着软绵绵的青草缓步而行,放开最大能量,去吸润随轻风飘来的花香。百灵鸟是这片草原上盘旋在天空中唯一的歌手,用灵动的双翅,拍打出最美的音节,那如泣如诉,拔动心弦的歌声,随地面上音响播放的草原牧歌,合奏出草原上最美的时光,而你的心情也就像这无垠的草原一样宽畅明亮。</p><p class="ql-block"> 逐水草而过游牧生活的牧民早已住上了宽畅明亮的砖瓦房过着定居生活,昔日的黑牛牦帐蓬变成了顶顶白帐蓬,成了游人以体验草原生活为主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你选定一家,进入帐蓬,热情的藏家姑娘给你端上香喷喷的奶茶,再来上一小碗酥油青稞炒面(糌粑),奶茶就炒面,这是草原美食的开始。手抓羊肉,是高原人的最爱,到金银滩草原,领略草原风光,吃手抓羊肉,才是来草原行与食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人们说青海的羊是吃冬虫夏草,喝矿泉水长大的,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草原的羊在长期在高寒地区的天然牧场放牧,吃着无任何污染天然青草长大,羊肉味鲜美不膻也就成了它最大的特点。牧区吃手抓羊肉,有一定的讲究,铁锅加入凉水,羊肉入锅,用柴火煮,等到锅中沸腾,抛去浮沫,加花椒、姜皮、盐等,再煮片刻,待羊肉血水刚干熟透,原汁原味,捞出入盘,这叫做“开锅羊肉”,肥而不腻,嫩而不柴,也不失羊肉韧性,刚好有嚼劲。主人将羊肉的前胸部分和羊尾巴一般都敬给客人,敬完客人,按辈份及年岁长幼依次分食,是对客人的尊敬。手拿小刀,刀刃朝内,一片片削着吃,才是最文雅的吃法。手抓羊肉的美味,会永远成为停留在你舌尖上的记忆,这才达到吃手抓羊肉最美的境界。这时候主人手捧哈达,端着小银碗,唱着酒曲,敬上三碗青稞美酒,三碗酒下肚,于是乎,你也许有点飘飘然了。</p><p class="ql-block"> 在牧家风情苑做客,无更多讲究,客人入座后主人给你端上切成一条条肥而不腻的羊肋条,当你大块朵颐,吃到满嘴流油时,端上一小碗上面漂着蒜苗、香菜清如白水的羊肉汤,喝一口味鲜无比,然后血肠、面肠依次品偿,这也等于就吃了一顿全羊宴。</p> <p class="ql-block">  马是草原牧民最忠诚的朋友,也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现在它们又有了新的工作,你来到金银滩草原,掏不多的钱,租上一匹骏马,策马扬鞭,驰骋在草原,恍惚进入了梦的世界,会放飞出自由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当年王洛宾先生歌中的牧羊女卓玛姑娘们,早已不再过传统的游牧生活,也不再骑着马儿去放羊。羊早就圈在了用钢丝栏围建的草库伦里去了,动不动放出无人机透过手机荧频去照看。她们也不会用细细的皮鞭抽打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来了一个华丽转身,擦脂抹粉,遮盖住象红太阳似的脸蛋,身穿艳丽的民族服装,扭动着高挑婀娜的身影,随着悠扬的草原牧歌,跳着充满韵律的舞蹈,给来草原的游客们助兴。</p> <p class="ql-block">  金银滩草原,她的传奇不仅是大草原的美丽富饶,和那一首唱遍世界的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更具神秘色彩的是这里曾经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试验基地,是我国“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当我国选定在这里作为第一个核武器试验基地时,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的1000多户牧民,6000多口人响应国家号召,无提出任何条件,在当年严冬季节,冒着严寒风雪,拖家带口,用牦牛驮着帐篷及全部家当,骑马赶着15万多头(只)牛羊,历经艰辛半个多月搬迁到了祁连山深处,这是金银滩草原儿女为国家国防事业做出的鲜为人知的牺牲和贡献。从此,这块美丽的大草原有了更富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作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试验基地,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一九八七年退役,原有的职工全部撤离,经无核化处理,国家验收并批准后于一九九五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从门源县搬迁到了这里,成为海北州州府所在地,从此这座由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建起来的草原小镇二二一厂基地,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西海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你到金银滩草原核武器试验基地遗址和纪念馆参观游览时,看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模形,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心中会升起无限的感慨,为我国筑起牢不可破的国防长城感到骄傲,也会向曾经在这片草原上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民族脊梁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进入西海镇,当年的将军楼、影剧院等建筑保存完好,家属楼全部换成了新的主人。矗立在影剧院广场的毛主席汉白玉塑像,神彩奕奕,向来往的人们挥手,显得多么的慈祥和谒。</p> <p class="ql-block">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核爆点原点。高高树起的不绣钢三角架上的原子弹模形,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民族的脊梁,国家的骄傲”。在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核爆点原点附近的铜壁纪念墙上镌刻着十位永锤不朽的雕像,他们依次为周光召、朱光亚、邓稼先、郭永怀、王淦昌、钱三强、彭恒武、程开甲、陈能宽、于敏。他们的英名,就像这片草原天空上的繁星,每当夜晚来临,永远闪烁着光芒,注视着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熔入了巍峨的昆仑山脉,成为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中华民族挺起不掘的脊梁,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不败之林。让我们在参观游览时住足向这些为我国国防事业献出毕生精力和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辈们,深深鞠上一躬。</p> <p class="ql-block">  距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核爆点原点几十米处的观察所,这是我国国防事业铸就在金银滩草原深处永远的丰碑。观察所水泥墙厚1米多,水泥墙上的星星点点的刮痕是为核爆取样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魂牵梦萦的蓝色宝镜。青海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和蕃,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唐王赐给能看见家乡的日月宝镜一面,当文成公主翻过日月山看到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情景,勾起了她思乡之情,拿出宝镜看到家乡长安,泪如泉涌,倾刻间两行泪水变成今日的倒淌河,涓涓细流,往西而流。她为了完成唐王赋予她的使命,毅然将宝镜丟出马车,宝镜化作了碧波荡漾,浩瀚无垠的青海湖,似一面置于大地的宝镜,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后人根据她的这段动人故事在她经过的日月山修建了日亭、月亭及纪念馆,以此作为对她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有了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而神奇,但青海湖作为青藏高原地壳运动造就出的一个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不仅维系着这里的生态平衡,更具魅力的是这里如梦如幻的自然风光。鸟岛、二郎剑、海心山,仙女湾以及青海湖周边的草原、湿地、沙漠等形成的自然景观是最理想的旅游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地处青海湖西北隅的鸟岛,因岛上栖息着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这里是鸟儿的天堂。鸟岛分为一东一西两岛,东边湖水中一块巨大的岩石形成的岛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黑色鸬鹚,它们是这里的主人,在岛上筑满了大大小小的鸟巢,像是一座座鸟儿的城堡。西边的其实不算岛,是一大片浸在湖水中的沙砾石沙缓坡滩,这里主要是斑头雁、鱼鸥等水鸟的栖息地。来到这里从远处就能听到各种鸟叫声汇成的交响曲,如果登上观景台观看,眼前各种鸟类有的在天空与湖水之间尽情嬉戏,有的展趐翱翔,尤如一道道白色的闪电划过天空;有的在湖水中游弋追逐在水面上,留下一道道银色的波纹;还有些警惕的守护着自己的家园,防止外来侵略者的侵犯;最辛苦的要数从远处觅食归来的鸟父母们,嘴里着小鱼来喂养嗷嗷待哺的小鸟。</p><p class="ql-block"> 为了维护鸟岛及周边的生态系统,现在已不在对外开放,停止了营业。</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地理位置处海南州共和县,海北州海晏县、刚察县的三角地带,这里还留传着一项古老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传统活动~祭海。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青海湖周边的藏族、蒙古族、及汉族等群众自发来到青海湖边搭建祭海台,众人在手持法器僧人组成的仪仗队吹着唢呐、击打法器,念诵着经文的带领下进行煨桑、撒鹿马、向湖内投掷由五色粮食包成的宝瓶等一系列的祭海宗教活动,祭海现场人声鼎沸、经声郞郎,桑烟升腾,一派装严气氛。祭海完毕,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赛马、射箭等文体活动。祭海作为一项民间传统宗教活动,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对海神的崇敬,是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项活动,也是一次增强各民族之间团结交流的盛会。</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浩潮无垠,波澜壮阔,四面草原广袤,水草丰美,河流众多。具说有108条大小河流注入湖内,比较著名的的黑马河、布啥河、泉吉河、倒淌河、沙柳河等。这里盛产湟鱼,是鱼儿的王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青海湖渔场,在那个年代向全省供应着味美无比的湟鱼,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活紧张时期,湟鱼成了无数青海人的救命鱼,挽救了无数青海人饥饿的生命,平常时期是东部农业区人的一项经济来源。现在这些已成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禁捕湟鱼后,湟鱼的大小个体及数量有了明显的恢复。每年五、六月份湟鱼向布哈河等河流迴游产卵,这个时期是最好的观鱼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暮色苍茫,水天一色,晚霞映红天际,透入湖面,即将进入夜色的青海湖景色多么迷人。</p> <p class="ql-block">  在青海湖,建有环湖旅游专线。从古至今,这里的藏族还保留着一项宗教色彩的活动,即逢藏历羊年,顺时针绕青海湖转上一圈,名叫“转海”。祈求着得到佛的保佑,自己的心愿得到实现。这种转海以前多为徒步行走,靠一双腿脚绕湖一圈,步行360多公里,不亏为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与现在毎年一次的自行车环湖赛相比,也是一种古老的徒步环湖赛。如自驾绕湖旅游,也算是一次“转海”,是一次不计名次的“环湖赛”。不同的则是各有目的,而你的目的是领略青海湖周边美丽的景色罢了。</p> <p class="ql-block">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青海西部,包括柴达木盆地在内的青海西部区域的一种总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建设者们实现理想的地方。而今又成了广大游客,特别是自驾爱好者追梦的天堂。青海西部,有20多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不知道是那位用歌谣道出了柴达木盆地的广漠与荒凉。而这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高大山脉围起来的盆地,因丰富的矿藏资源,素有了“聚宝盆”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投入西部的怀抱,从西宁出发,南线经日月山沿青藏高速路,或从湟源走北线经315线都可以,一路草原牧歌,草原、湖泊、荒漠、戈壁绿洲,火红的构杞田园,还有一座座的草原新城,在行进中不断交替变化,透现着亘古大地的荒凉,也展现出现代的文明。一路行程一路景,目不暇接,似乎行走在画中,毫无倦意,不知不觉间近千公里的路程,被你 甩在了后边。 </p><p class="ql-block"> 西部油田的石油、天燃气,浩瀚盐田晶莹剔透的青盐,送往祖国四面八方获得大地丰收的钾肥,发展工业不可缺少的铅锌矿产,太阳能、风力电能把最清洁的能源送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海西部,在用她那博大的胸怀为祖国建设做着超值的奉献。西部的自然景观,无论你有多少的勇气,多大的眼睛,让你看不够,走不完。在这里,遥望茫茫戈壁,会感觉你的渺小;变化莫测的海市蜃楼,恍入梦境,不时让人产生错觉;外星人遗址,期待着你去探个究竟;万丈盐桥,仿佛在丈量着人生的历程;湛蓝无垠的盐湖,照谢出你灿烂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在青海西部浪上一圈,除欣赏沿途风光,选定要去的目的地很重要。水上雅丹、翡翠湖等景区虽地处偏远,但因处在西宁一青海湖一茶卡盐湖一水上雅丹一翡翠湖一敦煌的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加上有最荒凉美的公路引导,成了人们旅游追逐的打卡地。因此,去这里看看独特的地理地貌是一项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雅丹地貌,有这样的解释,指河湖状沉积 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与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据说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是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对于雅丹地貌,人们有好多形象的比喻,什么古城堡、魔鬼城、身披铠甲出征的勇士、一艘艘远航的战船等等。车行走在315公路上,看这些与风向平行的凹槽和土墩,更像亿万年来刻印在一位历经沧桑老人脸上的皱纹,纪录着他那饱经风霜的岁月。水上雅丹,柴达木雅丹地貌和湖水相融的一处自然景观,一个个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土墩遍布在湖泊之中。不知道先有了湖水,还是先有了土墩,大自然造就出的景观就是这样奇妙,尽管这里地处遥远而荒凉,水上雅丹以它独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不远千里,长途奔向这里来观看湖水中的一堆堆大土墩。</p> <p class="ql-block">  翡翠湖,位于海西州大柴旦行政区境内。是大柴旦独有的盐湖风貌。盐湖由矿区资源开发后卤化物(水)和矿物结晶物组成,含钾镁锂等金属原素和卤化物。淡青、翠绿以及深蓝交替,与湖里盐花辉印调色成碧绿异彩的翡翠田园,所以称为翡翠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你来到翡翠湖,站在湖边宛如镜面般的湖水在阳光照射下,倒映着蓝天白云,皑皑雪峰,如入仙境。由于有了翡翠湖独特的自然盐湖景色和周围的荒漠构成的自然风貌,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来此造访。</p> <p class="ql-block">  盐花,是卤化物与矿物质形成结晶物,咋一看分不淸是盐,还是晶莹剔透的翡翠。大自然尤如一位成器的雕刻大师,把它雕琢的如此美丽、灿烂,像莲花,更像牡丹,走到跟前,欲摘不能,不仍离开。 </p><p class="ql-block"> 看够水上雅丹和翡翠湖的自然美景,到茫崖镇这座青海最西部的小城镇,洗去一路的风尘,品偿这里的南北佳肴,回味一路走来的记忆,稍作休整。然后安排南返格尔木去西藏,西可进疆,北往敦煌,根据确定的旅行路线,任凭你安排,青海西部之行算作一个段落。</p> <p class="ql-block">  黃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三江源头的巴颜喀拉山发源,涓涓细流,汇成我国第二大河流。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关于黄河的话题,也不知道有多少对母亲河的赞美。黄河在青海有760多公里的流程,从草原流过,像一条飘落在绿地毯上的哈达,显得那样的温柔、缠绵;从高山峡谷流过,甩开它们的纠缠,汹涌澎湃,一往无前。今日黄河潜在的能量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等水电站似一串串镶钦在黄河上的明珠,发着光和热,给祖国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光明。</p> <p class="ql-block">  缚龙铸坝气势雄,高峡出平湖。李家峡水电站是青海境内黄河干流梯级电站中的一座,位于黄南州尖扎县西北。水库南岸是著名坎布拉森林公园,北岸则是荒漠山地,红白相间的风蚀地貌。随着水电站大坝建成截流后,高山峡谷中汹涌的黄河,就变成了崇山峻岭中一片碧蓝的海。站立于水库大坝上远眺,水面波光粼粼,一眼望不到上游的边。因受益于水库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库北岸昔日荒无人烟的山坡,由小变大的林地郁郁葱葱,逐步改变着这里的貌样。</p><p class="ql-block"> 从水库北岸乘游船绕湖一圈,北岸的风蚀地貌,色调单一,南岸奇特的丹霞地貌,以高山、洞穴、峭壁为主要特征,山体如柱状、塔形、城堡等形状各异。有异兽、人物千奇百怪,随着游船缓缓移动,眼望导游所指的方向,听她娓娓的比喻和讲解,真有几分相似,大自然那鬼斧神工的杰作,显现着异曲同工之妙。如下游船进入坎布拉森林公园,这里的丹霞奇峰,即有突起之险,也似神山起舞,形态各异。松柏叠翠,山涧流水,尤入仙境妙趣。悄然藏于山中的尼姑寺,据说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弘扬着佛法,似乎有了几分神秘。湖光山色,丹霞地貌、森林完美结合,平添了这里的旅游情趣和旅游价值。游山又玩水,水陆兼备,这里就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水库岸边的锤钓人,古时候姜子牙也许不过如此吧。</p><p class="ql-block"> 不管鱼儿是否愿意上他的钩,我们无暇顾及,但到龙羊峡、李家峡等水库后去品尝野生黄河鲤鱼、养殖的冷水虹鳟鱼等美味佳肴,才算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钢筋水泥筑起的大坝,把发电机组送到了大坝底部为它们修建的地下宫殿,黄河水从发电机组入水口进入这座宫殿,围绕着发电机组叶轮旋转,黄河水就转换成了无尽的电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了外面的世界。进入这座地下宫殿参观,看着工作人员骄傲的脸庞和充满洋溢的讲解,我们也只能听出个大概,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出机房再来到大坝上的观景台,看涛涛的黄河水从出水口汹涌喷出,发出怒吼,振耳欲聋,眼前的情景不正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势吗。</p><p class="ql-block"> 出水口涌出的巨大水柱冲击着河面,涌起朵朵浪花,特别好看,从巨大水注中随风吹起水汽,形成了轻轻水幕,在阳光下显现出一轮弧形彩虹,当水气轻轻落在人的脸面,清新的凉意透过全身,有一种淸泉浇灌到心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贵德县,是黄河上游第一个水电站~龙 羊峡水电站下游流径的第一个县。黄河从龙羊峡出来,不知道是这里的人民那朴实勤劳的精神感动了她,还是她眷顾着这方热土,忽然间改变了她那桀骜不驯的脾气,有意放慢了忽忽的脚步,变得十分温情秀美,用她的豪迈气势,把这里的流域面积冲积成了一片小平原,把两岸造就成了万倾良田。每到丰收季节,这里瓜果飘香,鱼跃龙门,贵德也就有了青海“小江南”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白云荡碧波,河水映苍穹。宽阔的河面,黄河水缓慢的流动,河面上掀起了的小小浪花。黄河水有了蓝天白云的映衬,显得那样清澈碧蓝,为此,黄河流经贵德这一段,就有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地处贵德县境内的阿什贡丹霞地貌,是青海高原在黄河沿岸的一处国家地质公园,这里干旱少雨,地质构造复杂,独特,长年风蚀雨淋的山体,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像刀锋林立,千山万壑,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形状。这是大自然的造化,为的就是让人们看到不同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阿什贡地质公园,从西宁出发仅有百余公里行程,在通往贵德县城的必经之地,车在此停留,你可便留揽到这里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黄河从贵德县经过尖扎县、化隆县、同仁县、循化县、民和县等五个县域,流淌出青海前,两岸有高山峡谷、森林、谷地平川和丹霞地貌等不同的地理地貌景观。这里有坎布拉地质公园,循化孟达天池,麦秀林场,青南草原的神韵风光。黄河沿岸混居着汉、藏、回、土、撒拉族、蒙古族等多种民族,十世班禅大师的故居、热贡艺术、撒拉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喇家文化遗址等不同民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保证你目不暇接。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味美食让你口福大饱。这里海拔低、气候温和,食宿交通十分方便,适合以家庭为单位去自驾游。</p> <p class="ql-block">  撒拉族,这是一个勤劳、勇敢、剽悍的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生活在积石山下,黄河岸边的循化县。在母亲河的哺育下,用辛勤的双手建造了美丽的家园。地处循化县街子镇骆驼泉的白骆驼,给人们讲述着这个民族几百年前从遥远的中亚撒马尔罕一带,牵着一峰白骆驼驮着家乡的水土和一本巜古兰经》到这里安家落户的艰辛历程和动人的故事。撒拉族妇女,是天生的巧妇,仅仅面食,她们就能做出好多花样,到了循化县坐客在具有穆斯林风格的农家院品偿她们做出的美食,才是一次最好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黄南,意指黄河之南。地处青海南部,是青海的南大门,有秘境黄南之称。广袤的青南大草原,因出产一种具地方特色的欧拉羊而著称,夏秋季节去领略泽库县、河南县的草原风光是不错的选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地处黄河隆务峡段的黄河大桥,在茫茫雨雾中显得恢宏壮观,是连接民族团结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 四季更替,来去匆匆,走过了春天和夏天,青海高原的秋天来了,大地换上了迷彩的秋装。</p><p class="ql-block"> 这个季节走进青海,东部农业区一片丰收景象。而广袤草原、茫茫林海又有多少变化的色彩,是否相似于诗与画的世界。迎着瑟瑟的秋风,我们来一次对草原秋韵的亲吻,去感受大自然别样的风彩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  青海是森林面积较少的省份,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只有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57.5%。青海森林少,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这些分布于不同区域的森林,都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先后成为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地处海北州门源县的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和海东市互助县境内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则最具典型。仙米森林公园以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大通河南岸的达板山与北岸的冷龙岭相遥对峙,301国道与大通河并行蜿蜒穿行于崇山峻岭。北山森林公园地处达板东段南北麓。两个森林公园基本相连,地理位置处农林牧结合部,汉、藏、回、土族等民族和睦相处,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人口稠密,农业和畜牧业是这里的主要产业。</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青海夏、秋季节去旅游的好去处,交通便利,旅游设施较完善,食、住、行方便,在游览自然美景的同时可体验多民族文化,食在农家院和牧家风情苑,几个民族的美食尽可品尝。以西宁幅射,多条线路均可到达,最佳路线则从乐都出发,经过青海最美公路~扎碾公路并入301国道从东南往西北,一路南北穿梭,风景皆可览,美食尽可品。经过门源县城可以到达门源万亩油菜花,进入中国“小瑞士”祁连县。</p> <p class="ql-block">  深秋,门源仙米森林国家公园,迎来了最灿烂的季节,蓝色的河流、金黄的草甸,河边的杨柳,千树万叶,色彩风呈,松涛声声,高山白雪皑皑,是否像一幅层次分明而美丽的立体画卷。</p> <p class="ql-block">  云卷云舒,似薄薄的面纱摭挡着大山的容颜,更象绵绵的白色绸缎缠绕在山间。草甸、树木被秋风浸染,勾勒出斑斓的色彩,从远处朓望,如梦如幻。深秋季节来到这里,期待会变成一种静美的时光,秋的韵味也会带给你深深的震撼。而到季节深处,当面对已变得枯黄,带着疲惫,等待着即将凋零的树叶和花草,站在习习秋意中,一种莫名的惆怅和伤感是否在你心头升起?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深深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从西宁出发,延着国道215高速向西南前行,来一次小小的“西行漫记”,一路行走,海拔也在缓缓升高,经500公里的奔波,便来到了称谓黄河上游第一县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这也算进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p><p class="ql-block"> 从称作三江源北门的高原小镇花石峡分路往东南行,便可进入果洛州各县,去那里能倾听格萨尔王的英雄诗史,也可去一睹阿尼玛卿神山的风采。继续往西可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各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玛多县野马滩大桥,是通往玉树州的必经之路。站在野马滩大桥, 放眼望去,低沉的云层与深处的大地相连,构成了很远的天际线。湖泊中透着云彩和大山的倒影,藏野驴、黑颈鹤、斑头雁、还有叫不出名的水鸟,它们虽然不是同一类物种,没有共同的言语做到彼此间的交流,但互不打扰各自的生活,也无以强欺弱和以大欺小的霸权主义行径,遵循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寻觅着属于自己的食物。在这湖泊、沼泽湿地和草原上,构建着共同的家园,显得团结友爱,这也许是动物们的一种“家和万事兴”吧。</p><p class="ql-block"> 在夕阳余晖下从野马滩黄河大桥看到这幅图景,一路的车马劳顿,倾刻消失。可惜拍到的图片中,因距离较远,黑颈鹤等鸟儿的身影看不清楚,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因海拔高有“天上玛多”之称,黄河发源于此,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因有美丽的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及众多高原湖泊有“千湖之县”,“高原水塔”等美称。玛多县的美丽风光,从路过野马滩的情景可见一斑。因不是这次去的目的地,也看不到更多风景,留着下次去吧。</p> <p class="ql-block">  野马滩,这个地名听说当地藏语翻译成汉语应该就是野马、野牛出没的地方。现保留的地名中只保留了“野马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藏野驴,高原骄子。藏野驴因长相似驴似马,青海有“野马”之称呼。它们体形高大、骄健,擅长奔跑,它们排队奔跑,场面优雅壮观。它们是青藏高原大型食草动物之一,是国家一级动物。听老人们说以前分布较广泛,连青海湖周边也有藏野驴生存,现在海南州等地区还有叫“野马滩”这样的地名。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它们的生存条件受到限制,加上人为捕杀,数量逐步减少,现在它们的家园只限在三江源地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它们也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  路过野马滩,看到的藏野驴,它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十几匹一伙在安祥的吃草,有的排成长队在草原上奔驰着,还有的在用惊奇的眼光着着我们拍照,看到这样的情景,真让人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 巴颜喀拉山垭口,海拔4824米,是进入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门户,以前每到冬雪季节,以大雪封路而著名。随着西宁至玉树交通条件改善和高速路修通,天堑变通途,来去相当便捷。二0一九年十月我们去玉树,路过此地,恰逢我们伟大的祖国七十周年华诞,大家站立在高高的天路中央,高举五星红旗,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幸福,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祝愿伟大祖国永远繁荣富强!</p> <p class="ql-block">  玉树,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玉树藏族自治州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以藏族居绝大多数。这块神奇的地方,东面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相连,可做到互通有无;南面与四川省相毗邻,可与巴山蜀水共叙兄弟情谊;西南则与西藏接壤,能沐浴到布达拉宫的佛光;西北与新疆交界,与之增加交流,增强多民族之间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进入玉树,藏式建筑、藏传佛教寺院、到处可见的嘛呢石堆、高高悬挂的经幡,穿着紫红色袈裟的僧人,无不显示着这块热土充满藏域风情的神奇。这里生活着的近38万各族人民,享受着无比湛蓝天空下的阳光沐浴,吸润着最为清洁的空气,饮着三江源头甘冽的清泉,生活的无比幸福。</p><p class="ql-block"> 玉树的歌舞,粗犷豪放,激情飞扬。康巴汉子们用黑色,红色丝线与头发相辫的“英雄穗”盘在头顶,身穿白色长袖衬衫,民旅服饰外套缠在腰间,佩带藏刀,脚蹬高统皮靴,好像随松赞干布征战的武士,英勇威猛,他们抒展长袖,如苍鹰展翅,脚踩大地,脚铃响动,铿锵有力,随音乐鼓点,时而高高扬起,时而落下,音律整齐划一,振耳欲聋,场面如万马奔腾的古战场,极为壮观。女子们则身穿艳丽的民族服饰,也随音乐时而弯腰,时而转动婀娜多姿的身体,两手扬起与两腿舞动的动作极为协调,舞蹈更显温柔飘逸。尤其到了夏季,在如诗如画的草原上,他们用这种豪迈激情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抒发着对家乡的眷恋。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嘛呢石,镌刻在石块上的经文。地处玉树市郊的新寨嘉纳嘛呢石堆,据说公元1700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嘉纳活佛镌刻创建后传承下来的,有300多年的历史。佛教信徒每顺时针转走一圈,再添几块嘛呢石,也算是完成了一次许愿和诉福,天长日久,就形成摆放整齐有序,高高堆起长280多米,宽70多米,高2.5米的一座嘛呢石城,这是一种巨大信仰力量的见证,堪称世界之最。</p><p class="ql-block"> 入乡随俗,在此,我们也在嘛呢石堆上摆放一块,接受一次佛的熏陶,并诵唵、嘛、叭、咪、呢、吽六字真言。祝大家平安吉祥!</p> <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信佛的群众来到白色的佛塔和一排排经轮前,口中诵着经文,转动经轮是一种对佛的诉求和祈愿,这是心灵得到安慰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玉树结古镇,经2010年4月14日一场大地震,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重建后的这座美丽而神秘的草原新城焕发出新光彩。清晨的第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经高山、草原、峡谷,一抹而过,全部变成了金灿灿的一片。群山环抱,拢住了天地之灵气,福佑着生活在草原新城的各族儿女。</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庙,相传系唐代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距玉树州府18公里左右,有1300多年历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巳被列为青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来到文成公主庙,依山傍水的藏式寺院建筑气势恢宏,寺庙周边及石崖、松柏树上,经幡飘舞,寺内供奉的佛象,文成公主,还有松赞干布塑像前佛灯长明,香火缭绕,前来拜谒的僧人、信徒及参观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尕丁寺,坐落在澜沧江畔一个高地上的一座古老寺院,位置恰好在澜沧江的一个S湾心中,在玉树较有名气。深远蓝天,悠悠白云,碧绿的澜沧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最美的大湾,登上寺院对面的山坡,恰好与尕丁寺形成了最佳的视线角度,从这山坡上不仅能望寺院全貌,也把澜沧江在这里形成的最美大湾及远近风光一揽无余,真可谓澜沧江上的最美湾。</p> <p class="ql-block">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屹立在通往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的通天河大桥旁。通天河是长江的原区干流。三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合称,因发源于玉树境内故称“三江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涵盖果洛、玉树两个自治州的广袤地区,纪念碑建在通往玉树的通天河畔,其重要意义不言而谕。纪念碑用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东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63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平均海拔4200米;碑体由56块花岗岩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的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碑体正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由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碑体背面碑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布赫撰写。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原真和完整性,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物种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江源地区于2021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p> <p class="ql-block">  长江,从格拉丹东雪峰发源,绢绢细流汇成河流,称为沱沱河,为长江正源,流经到这里已汇流成滔滔江水,称为通天河,便是长江上游,在青海段有1206公里流程。</p><p class="ql-block"> 站在通天河大桥,眼望滔滔不绝的江水,我忽然想起“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宋词来,如果时间能穿越的话,此时古人站在这长江源头的通天河大桥,遥寄对远隔万水千山外,长江之尾相知相爱之人的思念,用不着等到“此水何时休”,快捷的通讯方式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倾刻间可满足他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通天河晒经石。在长江上游玉树段通天河边的一块巨石,是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返回,路经通天河过河至中央,由于妖精作怪,取回的经不慎落入河中,后经师徒四人奋力打捞上岸后,凉晒在了这块巨石上,因而得名晒经石。而这个季节,这里游客并不算多,路过此地,拍照留念,也算不枉来一趟。</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江第一湾。地处玉树州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客玉日赞神山境内,这里海拔4200来左右,是长江干流河段的通天河。通天河环绕大山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弧度,形成了山水融合的“万里长江第一湾”。现在这里不再是闭塞的深山,而是一处民族文化厚重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近百平方公里的玉树州巴塘草原,是玉树大草原之一,夏天是最美的季节,玉树州在这里每年要举行一系列的赛马节等文体活动,吸引着无数的游客。玉树的巴塘机场也在这片大草原上,到了秋季,这里一片金黄,冒着袅袅青烟的黑帐篷,星罗棋布,从高处转场下来的牦牛围在帐蓬边,构成了一幅草原秋实图。</p> <p class="ql-block">  青海是山的世界,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阿尔金山、巴颜喀拉山五大山脉,像五条巨龙,盘踞在高原云端,这里演绎着多少山的神话故事。早晨八九点钟,离开结古镇时,微风轻轻,感觉有丝丝凉意。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心情像高原的蓝天一样透亮,好极了,不知不觉间我们又投入了山的怀抱,巍峨的雪峰一座连着一座,远处这座花刚岩山峰,是这里的最高峰,真像一个巨大的山字形,展现在眼前,它露裸的岩石体与周围长满松柏的大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是这里群山之中最早享受太阳温暖的山峰,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洁白的云朵,像漂缈的烟云围绕在她身边,在蓝天白云下,显出无比的纯洁和神圣。</p> <p class="ql-block">  高大威武的青青山连绵不断,我们膜拜在它的脚下,走走停停,拍照留念。如有勇气,登上山巅,来一次“一揽众山小”的体验该有多好。车内音响传出李娜巜青藏高原》那清亮的歌声,仿佛有一种刺破天际的穿透力,在弯弯曲曲大山间那么悠扬。此时此地,对歌声中“是谁带来了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了千年的祈昐。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相连”……这首优美歌曲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车继续前行,路旁美丽的景色在不断交替变化,直击着眼帘,峰回路转,又来到了一座大山的脚下。暮回首,过往的景色,还有那首《青藏高原》伴奏着山涧潺潺流水,留在了大山中继续回荡。</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车慢行。青山依旧,高入云端,护佑我们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  人随佛意,佛愿意把家安在那里,人就把寺院建在那里。地处玉树州囊谦县境内的尕尔寺,是一座“镶嵌”在海拔3700米的半山腰上的藏传佛教寺院,山上松柏苍葱,祥云遼绕,环境优美而幽静。寺院周围不少岩羊下山安祥的吃草,它们簇拥在佛的身傍,得到了佛的佑护。会许这些有灵性的生灵,具有一定的佛性,在此修行,符合佛经上说的众生皆可成佛的一种诠释。但不管怎样理解,这绝对是一种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生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藏猕猴,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山峡谷中的一种猴子,青海南部的三江源头的密林之中也有分布。在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州囊谦县的林区,是它们选择的栖息地之一。这里虽无“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美妙境界,也无峨眉山猴群向游人讨要食物的吵闹场景,这里的藏猕猴则以娇美轻盈的身体,穿梭于林中,十分灵巧,憨态可掬,以招人喜爱的姿态静静地望着远道而来的访客。</p> <p class="ql-block">  藏狐,分布于高原地带的一种小型狐类,喜欢独居,以野兔、鼠类及野果类为食。因有密实和好看的毛色,我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是人们捕杀的对象之一,为的就是获取它的皮张,多么可怜。你瞧,眼前这只藏狐,是生存在三江源核心区域玉树州囊谦境内的,它回眸之间用警惕的眼神,好像在怒斥着人们曾经的自私与贪婪。好在如今它们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如你再去伤害它们的话,肯定会打不着狐狸还惹上一身骚呢。</p> <p class="ql-block">  可可西里,听名字,有一种天堂般的感觉。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也是昆仑神话中神仙们居住过的地方,星罗棋布的湖泊就是神话故事中西王母的瑶池。这些神话只是我们从书本中所看到的,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我得不到更深的理解,现在也不过一种联想罢了。现实中的可可西里,天地相连,一片荒凉,是人类很少涉足的一方净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现在是世界上原始生态和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也是动物资源丰富地区之一。这里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处于对这里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现在这里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与新疆自治区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西藏自治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连接成一块,成为我国西部有共同地区物种特征的自然保护区大圈。</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顶圆型的帐蓬,是否打破这片荒野宁静的唯一物件。 由于这里气侯条恶劣,生态脆弱,为了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也为了保护去这里旅游的游客生命财产,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国家命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去穿越、旅行的地区。</p><p class="ql-block"> 古道悠悠,烟尘漫漫。 以往去可可西里,险山恶水,涉行困难。随着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二条天路的修通,天堑变成了通途。从西宁出发,经西部城市格尔木可到达圣洁西藏。也可以从玉树结古镇经治多县到昆仑山口,再到格尔木来一个环行,这是比较好的旅行路线,能深入可可西里腹地,一路可感受到无人区的荒凉,能经历一次大自然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藏羚羊,高原精灵,羊家族中生存在海拔最高的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们不惧怕这里严酷寒冷的环境,用自己的生存法则演绎着强大的生命力。曾经一度,由于人类的贪婪,一涌而至,在这里淘金,它们的家园受到极大破坏,为了获取它们的绒毛,肆意残忍捕杀它们,藏羚羊也曾到了几乎灭绝的边缘。好在随着对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也制住了对藏羚羊的乱捕滥杀。索南达杰,这位无畏的勇士,藏羚羊的保护神,为保护它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还有这位英雄的后来者们也在这生命的禁区为保护它们,在默默的付出。</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显示,现在生活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3万只上升到7万多只,它们在人类的呵护下在这生命的禁区延续着生命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在可可西里,不到迁徙季,看不到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实为遗憾。但乘火车从这里通过,透过车窗,在列车疾驰的的瞬间,能看到它们三三两两在安祥的吃草,捕捉到它们娇美的身影。如果从青藏公路穿行,或在地处可可西里区域的玉树州治多县,更能接近到藏羚羊,这也许会成为一次与它们近距离接触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巍峨的雪山,高入云端,守护着这里的一方平安。皑皑雪原,天地相连,苍茫无际,这是一个不被打扰的静谧世界。藏羚羊们不惧风雪与严寒,把荒原当成一架巨型钢琴,用骄健的肢体,拔动音键,弹奏着美妙的乐章,步伐轻盈地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只有顽强的生命,才把这里当成生活的乐园、圣洁的殿堂。大自然的灵性与这些高原精灵们的智慧和谐交融,浑然一体,在远古的荒原谱写着生命力的华章。为了它们宁静的家园,保护好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野牦牛,高原王者,青藏高原体形最大的食草动物。听老人们讲,在上世纪50年代前在青海的海北、海南、海西州的广大牧区有较多的数量,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它们的生存受到了危胁,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场劫难,用它们的性命虽然救了很多青海人的生命,但它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现在成为了国家一级动物。现在它们一般生活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在青海牧区都有分布,长而厚实的绒毛是它最好的御寒外衣,最大特点是它们比家养牦牛体形更大,脾气当然比家养牦牛更加凶悍。有时候它们也会混进牧民家养的牦牛群,算是混吃混喝,或跟家养牦牛在谈情说爱。上图来自网络,是可可西里的野牦牛群,见到这么大的野牛群,要有比较好的运气。我们没见过这么多的野牦牛群,只从远处见过零散的野牦牛,也算是一种好运气。</p> <p class="ql-block">  秋去冬来,是一个轮回的休止,也是一个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的状态,养精蓄锐,为绽放下一个轮回生机勃发作着准备。靑藏高原的冬天来了,同样以千万年来不变的自然规律,演绎着季节的交替变化。大地慢慢由绿变成浅黄,由浅黄变成一片金黄,最终经不住寒冷的催促,由金黄演变为一片褐黄色。这个时候的高原,把奉献了一年的积蓄深深藏在了大地那厚实的胸怀,进入了长长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 随着气候的变化,每当冬天来临时,青海东部地区大多年份改变了以往的多雪寒冷,更多的则是干旱少雪的暖冬,难觅雪的踪影。当然,老天是有颜面的,不下雪不是天的脾性,但少不了偏心,她把雪花撒播到了海拔更高的草原上去了。这个季节是青海旅游的淡季,那么为了来一次寒冷的感受,去看银装素裹的世界,去冬季的草原。在这白茫茫一片的原野上,迎着冷冽的寒风,伫立在厚实的雪原,空旷、寒冷,洁白无瑕,顿时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淸爽,心旷神怡的感觉由然而生。如果坐在软软的、静静的雪地上,用心去感受,能聆听到雪花的窃窃私语,大地的心跳。放眼望着这冰雪覆盖着景色,过去生活中的五味杂陈,你尽可向这这茫茫雪原倾诉,所有不愉快会烟消云散,说不定你的心灵在这晶莹剔透的世界中会得到净化。</p> <p class="ql-block">  冬天到冰天雪地的山里去旅游,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一次转悠。一路行走,一路寒冷,眼前的景色也只有一种,白茫茫一片,皓然一色,随着起伏的山峦,在山梁与山坳中变化着姿态。云雾像缥缈的轻纱,缭绕在山间,这是不是现实中的一幅祥云图,而你也似乎被带上了云端,产生出一种飘飘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种冰天雪地中转悠,看不到仍何姹紫嫣然的景色,呜呜冷风中最大的享受,只有略带甜甜的清新空气,让你吸吮个饱。雪经不住风的搔扰,跑到了必较安全的洼地,把较高的陡峭坡地裸露出来,让它饱尝“风雪交加”的感受。随着起伏变化的银色世界,一路行程下来,这就是一种心路历程的享受和记录,也就达到了冰天雪地中去转悠的目的。就看你能不能融入这晶莹剔透的世界,进入如梦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祁连山深处的冬季牧场,显得有点冷清。可牦牛们并不闲着,冒着严寒,迈着悠闲的步子往草原高处行走,它们这不是去看雪景,而是为了填饱肚子去寻找食物,可见与人一样,生活是多么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省门源县境内,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光熠熠,宛如一条玉龙。距西宁市仅一百多公里路程,夏秋季节,这里与门源万亩油菜花,祁连山草原连成一条旅游景观带,路过宁张公路观景台,可一睹岗什卡雪峰的真容。到了冬季,这里成为青海人喜欢看雪景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岗什卡雪峰下的瀑布,无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也无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倒像用洁白的棉絮叠加的台阶,一层一层;也像那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未作修饰的白胡须,显得有点零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穿上了洁白的裙子,显的含羞静气。从冰柱上往下流淌的滳滴水珠,如甘冽的金浆玉液,像淸香的乳汁,悄无声息成为万物之源。瀑布下面的一汪清池,升腾着轻轻雾气,是不是西王母的瑶池,在等待着仙女们下凡?不管怎样想象和比喻,那是她呈现在你眼前的一种感受,但大自然赐予高原冬天的景色,永远充满着无限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 一山一水皆为景。岁月静好,留春夏秋冬记忆。再拍一张,作为期昐,待明年春暖花开,我们再来。</p> <p class="ql-block">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的生态环境是用不完的财富和宝藏,保护好生态,好比积累着财富。“青海的最大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今日的青海高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持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原则。今后的青海高原,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草原会更绿,景色更加优美。</p> <p class="ql-block">  高原长天流云,三江奔涌不息。大美青海,大美而不言。她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赞歌,像高山流水,从三江源头涌出,浇灌着我们的心田,唱也唱不完;是一首饱含神奇而神圣的诗篇,任凭时光慢慢走远,永远郎诵不完;她是一幅580万各族人民饱含神情,用浓墨重彩的画笔,绘就在72万平方公里高天厚土上无限风光的巨幅画卷,永远欣赏不够。如你有意去欣赏大美青海的诗情画意,就请沿着这条金色的大道来吧。</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由自驾朋友圈的朋友们提供,特此致谢)</p><p class="ql-block"> 请美友们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十一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