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幼儿认知】</p> <p class="ql-block">一、 社会认知的概念意义</p><p class="ql-block">(一)社会认知的内涵</p><p class="ql-block">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推理,即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社会:</p><p class="ql-block">“社会”从一定意义上看是一个关系系统,可粗略地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群体、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通过交往实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一个认同与适应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i></b></p><p class="ql-block">1.人与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2.社会环境(公园、医院)</p><p class="ql-block">3.社会角色(家庭成员、职业)</p><p class="ql-block">4.社会规范(不同对象、不同场所)</p><p class="ql-block">5.社会群体事件(社会重大事件、社会群体)</p><p class="ql-block">以上为社会认知的五个核心经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i></b></p><p class="ql-block">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 关心、尊重他人</i></b></p> <p class="ql-block">(二)社会认知的内涵</p><p class="ql-block">1.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2.社会环境</p><p class="ql-block">3.社会角色</p><p class="ql-block">4.社会规范</p><p class="ql-block">5.重大社会事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i> 人际关系的认知</i></b></p><p class="ql-block">作用: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间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1.幼儿对父母长辈的关系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2.幼儿对同伴关系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3.幼儿对师生关系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i> 社会环境的认知 </i></b></p><p class="ql-block"> 定义: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1.对家庭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2.对托儿所、幼儿园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3.对社会机构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4.对家乡、祖国与民族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i> 社会角色的认知</i></b></p><p class="ql-block"> 定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三要素:角色权利、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p><p class="ql-block"><b><i> 社会规范的认知</i></b></p><p class="ql-block"><b><i> </i></b>儿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p><p class="ql-block"> 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1.基本道德规范</p><p class="ql-block"> 2.文明礼貌行为规范</p><p class="ql-block"> 3.公共场所行为规范</p><p class="ql-block"> 4.群体活动规范</p><p class="ql-block"> 5.人际交往规范</p><p class="ql-block"> 6.谨慎规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个阶段:服从→模仿→理解</b></p><p class="ql-block"> 对重大社会事件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1.了解社会、家乡和国家以及世界近期的一些重大活动;</p><p class="ql-block"> 2.了解国家和世界上发生一些战争、重大灾害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3-6岁幼儿社会认知的年龄特征</p><p class="ql-block"> 1.对他人的想法和观念的认知特点</p><p class="ql-block"> 2.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3.对社会角色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三、社会认知培养的支持性策略</p><p class="ql-block"> (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鼓励学前儿童与环境、材料产生积极互动。游戏和体验作为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生成的途径</p><p class="ql-block"> (二)学前儿童认知教育活动设计与事实的基本结构</p><p class="ql-block"> 1.运用多种方式引出主题</p><p class="ql-block"> 2.引导学前儿童充分观察认知对象</p><p class="ql-block"> 3.组织学前儿童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p><p class="ql-block"> 4.引导学前儿童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p><p class="ql-block">(三)培养策略与途径</p><p class="ql-block"> 1.创设环境:让幼儿对所处社会环境、特定社会场所有必要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2.随机教育:结合日常生活与外出活动机会,提升幼儿对社会角色与社会场所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3.对出现的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及时进行强化,反之则进行纠正。</p><p class="ql-block"> 4.游戏活动: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社会规则意识,并对应遵守的社会规则有所认知。</p><p class="ql-block"> 4.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进行社会认知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