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读书是一叶小舟,带你遨游汉字,走进知识的海洋。阅读在为自己知识的高墙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p><p class="ql-block"> 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恐惧。这种压力会过分强化儿童对某一事物的感觉,刺激了孩子对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而忽视了全部。被打骂的儿童在建立某一概念时,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客观的现实,而是受刺断后的事物,世界就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经过他加工的世界,压力使得孩子在把握事物时产生偏差,不能高度理解本质问题。苦难降临到了孩子头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些得到爱和宽容的孩子在组织自我的过程中,因为区分能力没有受到伤害,他对事物的把握清晰、准确,并能很好地确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童接受的任何东西应该通过儿童自身的大脑。儿童的大脑运行虽然较慢,但只要让他思维,给他机会,就会逐渐变快。</p><p class="ql-block"> 通过大脑进行的认知过程,才能够得到对象,这叫智力。有的孩子小时候被认为非常聪明,脑子反应快,但长大以后,他的学习和各方面的创造力并不好,原因就是他是被教出来的,或者是人为刺激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逗孩子的明显结果是恶作剧。人们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恶作剧”的原因。这多数源于儿童时期的“逗”,因为“逗”是一种没轻没重的行为,它也像扛骂孩子一样在社会上蔓延,不过范围更大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人不知道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这是玩笑,是一种混账和残酷的玩笑,这种逗引太残忍。但是成人感知不到。</p> <p class="ql-block">第六章——</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蒙特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 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她又说:“指导教师必须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必是从感觉开始,当他不断触摸、感知后,他会对他所感知的东西进行组织、分类、归纳,然后产生一个概念。这个过程和机会要把握好。教育儿童要丛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尽量避免想象,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表达。蒙特梭利所说的:“应该用一种方法来隔离孩子的内部注意力,把它固定在某一知觉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文章明白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分析孩子心理想法,才能走进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