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既然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就去计划中的石潭村附近的许村和姬公尖吧!</p> <p class="ql-block">歙县姬公尖,这座以“柿”闻名的徽州古村落,因“柿柿”如意走红了数百年!姬公尖位于海拔700米小山村,盛产灯笼柿。上姬公尖的山路是单行道,山坡狭小且陡峭,据说村民也不住在山上,只是一到秋天柿子丰收的时候,家家户户去晒柿饼,远远看去一片片满满的橙色。</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的夕阳🌇让我们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以油菜花和云海著称,虽然秋季云海有点碰运气,到了边上顺便去看看,早上6点出发,天还没亮,路上被晨曦吸引,没想到上山的路考验车技,速度提不起来,到了山顶,日出已经错过,云海也不咋滴。到此一游,油菜花季再见!</p> <p class="ql-block">回许村路过呈坎,所谓“游呈坎,一生无坎。”黄山呈坎八卦村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因为八面环山,从空中俯瞰恰似《易经》中的八卦图。在《易经》中阳为呈,阴为坎,而得名呈坎。</p> <p class="ql-block">八卦村七拐八拐,有村民拦客作向导,看到边上有三轮车,随问能不能坐在上面参观,到重点景点下车参观,村导倒是良心,不加价,并结束后送到停车场,省时省力,事半功倍。</p> <p class="ql-block">去许村是个意外,致敬历史文化遗产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许村的村落布局和原有水系,是许村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仍存留着古人选址时所作“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村内传统民居、祠堂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外墙为空斗砖墙砌筑,牌坊、桥梁等公共建筑则以石料为主。既有石牌坊6座、砖门坊3座、亭阁1座、廊桥1座、祠堂、民居多座。</p> <p class="ql-block">1996年,许村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15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许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高阳廊桥又称离合桥。始建于元,横卧在昉溪河上,最初由元代处士许村人许友山所建。</p> <p class="ql-block">双寿承恩坊</p><p class="ql-block">明隆庆二年(1568年),时值穆宗于朝野倡“瑞侣”,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又其时年101岁,夫人103岁,朝廷因之旌表,勅封“征仕郎晋赠奉直大夫” ,赐建“双寿承恩坊”。</p> <p class="ql-block">五马坊,是明代为了福建汀州知府的许村人升立而建造的。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号叫“五马”,故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大观亭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7),该亭砖木结构,底层每边长3.5米,占地64.6平方米,建筑面积59平方米,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门,中穿道路。</p> <p class="ql-block">观察第,为许氏支祠,清初为纪念观察使许天相而建。现为“许村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薇省坊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四柱三间五楼,宽8.8米,高11米,直柱花岗岩,梁柱花板砂岩,雕刻精美。为湖广参政许琯而立。</p> <p class="ql-block">双节孝坊位于许村镇,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造。双柱一楼,高4.7米,宽2.9米,有月梁,平板枋中部之一“圣旨“牌,牌上立一小宝顶。字板上刻“旌表故民许俊业继妻金氏妾贺氏双节孝坊”。为歙县最小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三朝典翰坊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间三楼,四柱冲天。石质花岗岩。梁柱光洁,现状完好。大家可以看到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题字,是为明朝崇祯的中书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儿子而立。</p> <p class="ql-block">离开许村古建筑群,本次6天的自驾出游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枫叶、银杏、红杉……承包了秋日美景。</p><p class="ql-block">红、橙、黄、绿、金……将彩虹搬到了山野之中。</p><p class="ql-block">乃是独属于我的秋日浪漫。</p><p class="ql-block">再见👋</p><p class="ql-block">来年秋日!</p> <p class="ql-block">2022.11.8——2022.11.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