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异构亮风采 匠心独运酿师韵——记通州区“古沙师韵1311”名师(校长)培养工程小学组第一次校园行活动

江湖侠士

<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上午,南通市通州区“古沙师韵1311”名师培养工程小学组第一次“校园行”活动在金沙小学银河校区举行。导师团领导通州教体局基教科副科长杨晓华、导师团副团长任卫兵及相关学科的导师、名师培养工程小学组培养对象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八位培养对象分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精彩呈现,一段智慧碰撞、灵性飞扬的奇妙旅程如约开启。</p> 四年级语文《出塞》 <p class="ql-block">  邱锦鸿老师的课堂聚焦单元要素,巧设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背景、读诗句、借注释、想画面”的方法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感受诗歌苍凉悲壮的意境和战争历史的厚重感,体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张婵飞老师从单元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切入课堂,用任务驱动带领学生读懂读好古诗,用情境体验带领学生品味诗境诗情,在反复吟诵中升华情感,探究边塞诗的永恒魅力。学生们跟随王昌龄的脚步,走进诗行里的大漠边关,感受边塞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同时关注学法指导,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   张宏炎老师的课堂以“致敬五千年文明的捍卫者”为情境任务,创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运用补充历史资料、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通过融入情境、小组合作讨论、思辨采访问答等形式,解诗意、悟诗情、明诗志,又从古诗拓展到现实生活,让古诗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p>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 <p class="ql-block">  赵玉梅老师执教的《周长是多少》一课,紧扣数学新课标理念,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不同个数小正方形拼成图形的周长变化,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研究,发现规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仇蕾老师的课堂巧用“小蚂蚁运动会”故事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拼、比、画、量”的过程,在操作中激趣,在激趣中体悟,在体悟中收获。</p> <p class="ql-block">   钱建兵老师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让孩子用数、计算、平移转化、估计、工具测量等多种方法描述图形周长,加深对周长的理解与感悟。整个教学贴近儿童的经验与生活,使儿童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p> 二年级科学《形状改变了》 <p class="ql-block">  毛凤霞老师的课堂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形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让孩子经历“猜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长了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p> <p class="ql-block">   黄黎莉老师通过玩跳跳球使学生们迅速投入进课堂,再通过拉、弯、压、扭等基本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试着让气球、铁丝、海绵、橡皮筋等物体改变形状,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力能改变物体形状的认识。而“拉力大小对橡皮筋长度改变”的实验,则引领学生从体验走向实验,又从实验走向归纳分析,进而获得关于力的初步认识。</p> 评课活动 <p class="ql-block">   评课活动由教体局基教科副科长杨晓华主持。</p> <p class="ql-block">  语文组杨玉林、李晓军等老师交流听课所得,也中肯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张鹏、朱水平、蒋晓飞三位导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语文老师在情境创设、画面想象、资料呈现等方面的教学亮点,认为她们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教有度”“学有法”“课有味”。同时,他们还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真正做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要站立在儿童立场,把握语文教学规律,准确定位文本教学价值,进而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p> <p class="ql-block">  数学组陶锋、张英等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  王俊导师对三堂数学课做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三位老师不仅注重综合,还注重实践,注重课本与课外知识的嫁接,注重培养学生四能,更侧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任卫兵副团长还对执教老师提出四点希望,即课堂设计目标要聚焦体现核心素养点,课堂提问要由师问转变为生问,要有明晰达成目标的实施路径,还要遵循“高挑战,低威胁”原则,要让孩子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   科学研训员刘剑对两位科学老师的课堂进行了逐一点评。他认为毛凤霞老师的课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化抽象为形象,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黄黎莉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体验,多样的探究活动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金量,也让整堂课妙趣横生。同时,他也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攀登无止境,求索正当时。本次“校园行”活动,老师们在精彩展示中提升教学技能,在尽情交流中开拓教学视野,在自我反思中探寻教学特色。在导师团的引领下,他们将继续躬耕课堂,在教科研之路上一路高歌,一路求索,朝着新起点、新高度,不忘初心,不懈追寻。</p>

学生

课堂

老师

探究

语文

情境

活动

导师

教学

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