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沙起义纪念群雕走过,我们去参观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 在犹太人纪念馆前的华沙犹太人纪念碑。 需要说明的是:波兰华沙犹太人起义与华沙起义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1943年的华沙犹太人起义比1944年的华沙起义早了一年。1943年4月19日,波兰犹太人爆发了反抗被纳粹灭绝的起义,史上称作“华沙犹太人起义”。 纳粹入侵华沙后,希特勒发布了彻底灭绝犹太人的命令,随即建立了犹太人隔离区。隔离区起初是用带刺的铁栅栏围住,后又建起了高10英尺、长11英里的高墙。 纳粹把50万犹太人赶入高墙内集中看管。隔离区人们饥寒交迫,恶劣的环境直接导致了10万多犹太人死亡;后来又把约30万的犹太人运往死亡集中营。纳粹不断地屠杀和迫害,使华沙隔离区的犹太人清楚地意识到他们除了以死相拼,再也没有摆脱被灭绝命运的机会了。 此时,党卫军头子希姆莱计划发起一次特别行动灭杀犹太人隔离区,以为希特勒庆贺4月20日的生日。就在4月19日逾越节这一天,华沙犹太隔离区里终于爆发了起义。<div>4月的逾越节本是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犹太人祈愿吉祥、阖家团聚的日子。当时隔离区里的近6万犹太人中约有4000人拿起了武器投入战斗,在武器严重不足、人员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起义者凭借顽强意志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殊死抵抗,最后还是被纳粹的军队和坦克、重炮镇压了。整个起义持续了29日,5月16日起义者放弃抵抗。</div> 在起义中约有7000名犹太人牺牲,后又有3000人被杀害,犹太隔离区被纳粹彻底焚毁。1945年1月,当纳粹放弃对华沙的占领时,在整个华沙就只有20个幸存的犹太人了。<br>二战前的波兰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居住国之一,300多万犹太人战后仅幸存6万人,全世界共有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 <div>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事件之一,而历史的悲剧是不容忘却的。</div><div>1989年4月19日,华沙各界代表举行集会,隆重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华沙犹太区人民反法西斯起义55周年。</div><div>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就是建立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位置上。它是一座黑色墙形碑身的纪念碑,所用的黑色大理石是当时纳粹从瑞典运来准备建胜利纪念碑的,现在被波兰人民用于建立这座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的纪念碑。 </div> 纪念碑正面的人物浮雕,表现的是犹太人英勇抗争。 我们去时是5月天,纪念碑前依然有摆放的花圈。 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四周布满了壁画铭牌,以此纪念死难者。 华沙犹太人纪念馆的一角,前面的地面上有一枝和平橄榄枝。 1970年,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去为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献花圈,当他站在纪念碑前,突然觉得“仅仅献上一个花圈是绝对不够的”,因此怀着真诚的忏悔之心,勃兰特代表德意志民族跪在了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以告慰在二战中死于德国纳粹之手的犹太亡灵。 著名的“华沙之跪”。 这惊世的一跪让德国人感慨“那一刻,德国人的感觉,就是终于从战争中解脫了!”真可谓是一个人跪下了,一个民族站立了起来!当天德国和波兰冰释前嫌,在华沙签订了互不干涉领土主权、和平相处、互不侵犯的“华沙条约”。“华沙之跪”被标志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4年进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div>勃兰特的华沙之跪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世人清楚的看到民族气节的差别。</div><div>华沙之跪也极大的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1971年勃兰特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div> 最后让我们借用《战国策》中的名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警醒世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