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摩崖的诉说</p><p class="ql-block"> 田芳</p><p class="ql-block">在边地澜沧有这样一个说法,凡是带有“勐”的地方,都会是一个坝子,勐矿也不例外。勐矿系傣语名,“勐”意为坝子,“矿”为响水,“勐矿”即为响水河边的坝子。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勐矿这个富庶之地,背靠青山,以江为伴,生活在这里的傣、彝、拉祜人民靠种植橡胶、捕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蒸蒸日上的日子并没有让她们丢掉民族的习俗,忘记曾经的历史。当我们走近这个又被称之为“都布花摩崖”、“思茅元碑”的“整控江摩崖”时,环顾四周,摩崖坐南向北,被榕树和当地人称之为“都拉树”的植物环抱着,身旁有一块大小与其相近的“树包石”相伴,说其是“树包石”是因为它被多棵树根抱在怀里,就算是风吹雨打,烈日当头,它也会少受些皮肉之苦;斜对面则立有由云南省人民政府1987年12月授予“整控江摩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简介碑。再进一步细看摩崖,它被一条铁链紧紧捆着,侧面摆有一些已经燃尽的香,正面则依稀可见“都布花”几个字。据当地村民介绍:石刻记载的是元朝大军横渡澜沧江攻打缅甸“八百媳妇国”的兵事。据说元朝时期,一个名为都布花的将军从蒙古率兵攻打“八百媳妇国”,途经此地无法摆渡,便在此养兵蓄锐。在勐矿生活的岁月里,都布花的军队与当地群众相扶相助,结下了深厚情谊,临行前都布花便用战刀在摩崖上刻字留念。于是,后人为了纪念他,每逢傣族泼水节,他们都会相约来此祭拜缅怀,并由童男童女爬上摩崖顶端进行清洗,以保清洁。同时,拴上铁链将其保护。</p><p class="ql-block">翻阅史料,摩崖石刻长140㎝,宽50㎝,崖字是用战刀尖钻刻而成,碑文刻在不光滑的石灰壁上,共有汉字三行,直书、阴文。第一行和第二行每字10㎝,第三行每字6㎝,字体为一般楷书手写字体。经专家认真辨认,已认出三十二字,即:“中道緫兵户逹石八力□□□都布花領剿八百□□□……,大元壬午十二月初八日书”。虽然有其中部分字迹很难辨认,但模糊的字迹却诉说着元朝军队南征“八百媳妇国”那久远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俨然成为了一个时代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作者现供职于县文联)</p> <p class="ql-block">图片/谭春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