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马鞭</p><p class="ql-block">马鞭是京剧舞台上极常见的一种道具。一种由藤条和丝缨制成的道具,有三绺丝缨的,这是给没有武艺的人士专用的,五绺丝缨则是供给有武技之人专用的。通过演员不同执马鞭的方式,可代表骑马、牵马等意思。不同颜色的马鞭也能代表不同颜色的马匹。我们的前辈是非常智慧的,小小的舞台,当然不能真马上台,有了马鞭的替代品,舞台上便可以装得下驰骋纵横的万马千骑,而且发明了一系列的惊险悦目的舞蹈——趟马。几乎所有的关羽戏都有这个优美而形象的程式动作,当关羽高喝一声:“与爷抬刀备马!”马童便手执一红色五绺马鞭上场,代表拉来了赤兔马,然后关二爷接过马鞭,抬腿转身上马。接着便和马童互相配合,做出许多高矮纵跳的舞蹈动作,比如马童的高空跟头过人、关羽的勒马亮相等等,接着关羽一个大“圆场”,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疾驰下场,代表了关羽纵马奔驰而去,美极了也威风极了。此外还有许多武生的趟马也非常有特色。如《洗浮山》《秦琼观阵》,武生挥舞马鞭,形象地显示出骏马奔驰和艰难前行的境况。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脍炙人口的“打虎上山”一折,成功地化用了趟马的程式,舞动着简化的马鞭,催促着烈马前行,不但运用了传统程式,还吸收了“大跳”“蹦子”等舞蹈动作,让观众眼前出现了骏马在崇山峻岭间奔腾的场面,比真马奔跑还要好看,还要形象。</p> <p class="ql-block">京剧有两种亮相——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静态的亮相是在紧张而激烈的情节当中突然停下来,一切都像是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作用是以静显示武艺的高强,显示必胜的信心。动态的亮相是双方正在交战时,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耍刀或枪。这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作用是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戏曲的亮相有两个作用:一是向观众展示美丽的造型,二是便于拍摄剧照。</p> <p class="ql-block">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这就称其为“亮相”。还有在一段武打完毕,敌对双方也都各自亮相,而战败一方的“亮相”被称为“败式”</p> <p class="ql-block">不管生、旦、净,丑,在第一次出场的时候,都要在“上场口”站一下,亮一个相。别看这只是短短的一个停顿,对于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来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的演员出场,一站一亮,光辉四射,神采夺人,使全场精神为之一振,被他牢牢吸住,神向往之,下面的戏,就容易见好。有的演员上场,照例走出来,停一下,毫不起眼,暗淡无光,观众对他的出现,满没在意,漠然视之,甚至还泛起一丝失望,几许沮丧,下面的表演,要赢得观众,就费劲了。</p> <p class="ql-block">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京剧不仅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讲究合仄押韵。同时又把歌、舞、诗、画、武术、杂技等融合到一起才形成了“以故事演歌舞”的表演特征,处处给观众以美的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