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后的美篇

后后

“书相伴 行至远”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积极构建学习型专业发展共同体,周琳音乐工作室开展了以“书香润心灵”为主题的读书活动。<div> 工作室成员阅读经典、分享交流著作理念,大家在阅读中寻找灵感。<br></div> 音乐教师应建立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和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尤其是音乐这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协商、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教师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中,试着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活动。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作为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过程。 在教学时间不充裕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音乐的复杂性所吓倒,教学通常会变成要么把音乐知识和技巧粗略地教给儿童,速度快得使儿童只获得了表面的音乐知识,真正的音乐才能没有发展起来,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够;要么就只是口头上说“没有足够的时间教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只要儿童喜欢音乐就行。”显然,这是不可取,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理解了音乐,才谈得上欣赏并喜欢音乐。对音乐真正的热爱,来自于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所以,每次的讲课都要循序渐进。 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景。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于音色、节奏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是声势的核心构架,这些关系是需要特殊的技术予以实现的,并依赖于不断的训练习得。通过寻求身体的各种音色,或借助外界物件探索而得的声音,让我们惊奇地发现自身的神奇,身体可以被视为“打击乐器”,我们可以在协调身体运动的同时听到动感的节奏,从而实现“可见的声音”。<div>“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共同携手,与书为伴,分享交流,让阅读的效能最大化。我们的读书分享活动将持续进行,让我们在共读、共享、共成长的思维碰撞中收获成长!<br><br></div>

音乐

教学

学生

学习

工作室

知识

活动

身体

书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