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是冬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是很冷,午间还有细碎的阳光,我系上软软的围巾,拎着大大的竹篮,提篮里有一本绿皮笔记本。出门时,会大声宣布:“我上学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门,风迎面吹来,凉凉的很舒服,把手插进口袋里,抬头向前走……虽只有三五天,于我,很珍惜。会认真地把这几个日子当作回到校园,回到学生时代,就算还有工作不能不管不顾,但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我却可以心无旁骛的轻盈和欣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出发,走进教室,原来,总有深浅期待!但到今天,这份迫切已经释然。不带期待地开始,顺其自然地投入,见我想见,也就理所当然。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就是“没有条件的热爱”,也就觉得满世界可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同样如此,我就背着书包带着笔记本而来,“你好!”“你好!”“你好!”微笑,坐下,抬头,便看见光,透过竹制窗帘,轻轻柔柔就进来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毛老师拎着袋子进来,自己搭上台子,把“裸课”的牌子端正摆上桌子,然后就开始从容开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忽然想起多年前看的那部《孔子》,周润发演的。电影结束时,是孔子和他的老师老子在云端对话。记不得说了什么,但那份笃定一直记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而论道,开坛授学,有教无类,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孔子的思想!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执拗而坚定地做好的教育,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教育者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有两个问题被我记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什么被人记住?</p><p class="ql-block">如何焕发人的热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看似是面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思考,但我觉得其实就是对人的思考。众生聚,有人声高,有人沉默,有人旁观,热闹和冷清还有其他多少都会留下一时印象,但最终被记住的一定思想的光芒,最终能激发起的也一定是被光芒唤醒的的思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回答?因为深邃而独到的思想被人记住,也用独到而深邃的思想激发人的热情。而思想一定要被讲述,被澄清,被理解,如果做不到,至少要让思想的光芒闪闪发亮!因为有了光亮才有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觉醒年代》中,蔡元培先生说:人和文化是最复杂的!记住和传递,然后才有传承和创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还记住了三种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蓝色,代表着宽广。</p><p class="ql-block">绿色,代表着希望。</p><p class="ql-block">橙色,代表着明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课程有了色彩,记忆就有了味道。在今天反反复复讲课程后,跟余老师聊天时,余老师问我一句:是课还是课程?我说我理解是课程,没有体系,不成序列,难免是散沙。但后来我又想,那到底是什么样的课程呢?看上去是蛋糕加奶油中间有水果,课程的模样有了,但扒开奶油,里面真的有松软香甜的蛋糕吗?蛋糕店也有试吃装,好吃再买,有人吃才会继续做。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思考的是“链接谁”。在心理学里有一句话:关系大于教育,有关系才有教育。建立关系就是“链接谁”的问题。只有看到人,课程才有建构和成立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技术到底用来干什么?技术只有“信息技术”吗?回答肯定是“不是”。数字化,信息素养,又是很流行的趋势,只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怎么跟上趋势还是很大的问题。而我,是这很多人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给教育者提出了更深刻问题:教育何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唯有心静不躁,方能看到路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很幸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般,不会让自己拖延时间,所以有些急忙把自己的案例呈现完,中间都讲到有打结。没料想,黄佑生老师愿意用我的课例来做点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次,有老师给我诊断把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思想又有了另外一种呈现——磨其筋骨,使之有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聚焦问题,确定目标,解决问题看似很简单的思路,其实路径却纷繁复杂。每次接一个课题,依我的习惯,最先考虑的是取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一般题目既定,框架也就即出。然后再会依框架设定把架子搭起来,然后再去精细,最终逐一梳理逻辑(前后连贯),最终成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今天,黄老师讲解时,我发现我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课程框架不是有了123,而是要么从1到2到3,要么是1+2+3,也就是围绕结论,必须有清晰的逻辑排序。我原来考虑的逻辑是只要我讲的时候做好串讲,逻辑就稳当,但其实,这样是伪逻辑,或者说至少是不严谨的。作为一个课程,概念化,结构化,体系化一定清晰明确,而提炼和凝炼就是这里面的基本而有效策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下午,我一边听一边写笔记,一边给自己的课程圈圈画画,手和头脑没歇气。却越听越精神,虽然有些东西一时半会还无法全然理透,但我已经看到了那束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可不只是今天的课,它是专业成长的修炼手册。有事,有理,有路,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老师最希望听到和看到的。解决实际问题是硬道理,所以,不能看上去很美,而应该拥有真正美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今天,黄老师的课件里有一段话我很想抄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段话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哲学家萨特说: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的人,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之中,他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讲得那样去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体现了一种古老也是自然的心灵秩序,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如水,能直抵灵魂深处,并滋养出更美好的生命态度。我喜欢故事,也擅长讲故事,因为我的工作总是需要故事,也每天都在发生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的故事,就有着独特的味道。不论是哪一道光,它照进来,就有了温暖而坚定的态度!而故事里,有深刻的理,更有动人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录这些,前前后后接了几个电话。但努力把想法凑拢来,把感受表达清楚。而收获,只有经历,只有身在其中,才有真正的“具身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下课,天色已晚,拎起我的竹篮,系上我软乎乎的围巾,安然走在回家的路上。竹篮明显有了份量,今天的笔记就有好多页,更重要的是装进里面的,还有很多闪亮的宝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到学校,启动,开灯,轻轻告诉自己:回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下,心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未来,心明眼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105)第二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