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17日下午两点,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詹丹教授做了一场关于《红楼梦》整本书教学实施的讲座,寿光一中的全体语文教师在多功能教室聆听了詹丹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近年论著有《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商务印书馆2019)等。</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整本书,怎样读?”——詹丹教授指出这是继“《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即“读什么”的后续讨论:“怎样读”?主要包括长篇小说阅读的一般策略和依据《红楼梦》特点而形成的特殊阅读策略两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版本的复杂、内容的丰富和整体构思的对比原则运用,为确定版本校对式阅读、文献参照式阅读和本文的类比、对比式阅读等特殊阅读策略,提供了充分理据。詹丹教授的讲座内容结合了《红楼梦》文本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相关要求具体展开。</p> <p class="ql-block">詹丹教授提到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堂,是针对此前的语文教材往往以单篇文章或者中长篇片段组合成教材作出的一种补救。之所以说是补救,是因为那些以单篇、片段组合成的教材,无论是对生活场景的展示、对人际交往的丰富性、人的复杂性的呈现,还是对人的想象世界开拓或者对问题思考的讨论等,往往缺乏一种全景性、深入性的特点。而就目前推出的文章大单元组合或者群文阅读方式来看,建立起的单元结构,大多是以编者基于某些概念或者范畴而构拟的框架式理解(尽管这是无可避免的),从文章自身发展出的个性化问题的联系还较少。这样,文章互相间可能的一种有机联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借助于他人的理解所构拟的框架,在教学的实际展开中,也有可能带来泛化,甚至可能是贴标签的、削足适履的后果。整本书阅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逐渐成为语文界关注的重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