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是前提 法则助沟通—学习梁光明老师《亲子沟通策略与方法》(上)体会

恩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学习之前看到标题,我非常期待,和孩子讲了今天要学习课程的内容,他非常支持,让我安静的学习。我的期待是,我觉得我要得到爱的密码了!!!正如我的期待那样,今天的课程,给我带来的不仅是方法,更是境界的提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课程以一个案例开始:今天的孩子为什么长不大?我明白了亲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同步成长!不能拖孩子的后腿。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没有成长的父母。今天的学习收获最大的就是亲子沟通的共同成长法则,首先是亲子沟通的不变法则,其中,爱的法则是亲子沟通的前提,也是家庭教育三境界中的第一个境界。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就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爱你,与他的长相、成绩、能力没有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梁老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妈妈将她反锁在家之后小小的她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最后导致身体受伤,看到妈妈因心疼而哭泣,不是指责,内心产生了愧疚。我想说,梁老师有一个好妈妈。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的爱是讲条件的,有条件的爱会慢慢的让亲子关系疏远。家长要去掉对孩子的附加条件,去爱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是尊重与真诚的法则。我收获到了很多具体的方法。还有视线对等,这有两层含义:物理上,在现实世界,面对面说话不要居高临下,才能显示对孩子的尊重;心理上,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用示弱的方法来激发孩子身上父母的角色。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留有选择的空间越大,孩子成长的越快。给到孩子方法后,要允许孩子有创新,时代的不同,资源的不同,不能以老经验看待孩子。梁老师讲到言语比打骂更有杀伤力,让我想到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孩子的情绪其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所以我想,当时你有多讨厌孩子,你也有过这样的“嘴脸”。要想规范孩子的生活,家长就要以身作则,要规范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生活和学习过于紧张,家长首先要让自己放松下来,孩子才能感觉到放松的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讲到这梁老师留了一个作业:一个小时做什么取悦自己?只为自己而过。如果写十件以下,那么你就是是一个很有趣的家长。我试着写了十件喜欢做和想做的事。1.做美容2.看电视剧3.买衣服.4看小说.5.唱歌6.吃零食7.运动8.练字9.参加一个饭局10.看一场电影刚开始我写的还很顺利,写到第8个,开始放慢速度在思考想做什么。我想我应该是一个还算有趣的家长吧,但仍然需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舒服、更幸福,也让孩子感受到这样的妈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孩子经历了痛苦,犯了错误,可以和孩子讲你曾经犯下的错,你的经历和经验,避免直接讲道理,这样才能让人成长,更有说服力。我觉得也可以适当的撒一个善意的谎言,讲一个爱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等待的法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可能家长和孩子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问题就会自然消退。梁老师讲述了一位爸爸对待孩子上学拖拉的表现,我想这真是需要家长下一个很大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如果想要批评,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梁老师指出了具体的操作行为,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接下来是共情的法则,我想说理解真的万岁。梁老师讲了女儿考入同泽女中后不开心,而自己着急劝解的事例,非常生动,印象深刻,也让屏幕前的我笑出了声音。梁老师的无私分享真的特别接地气,让我看到了,心理专家也是活生生的人,也因爱之深而乱了脚步,让我坚信,我也能在教育孩子和自我成长上有质的飞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孩子向家长索要东西,我想这是任何一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我注意到两个概念被动快乐和主动快乐。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当然是主动快乐,所以轻而易举就得到的快乐,容易让孩子丧失志趣,无所事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平衡法则,告诉我们降低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关注生理心理的发育。关注的点放大与忽视会导致不平衡。选择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上就会困在问题的旋涡里,孩子的资源被放大,就会放大这个优点,比如孩子的自信。家长的行为会成为孩子的行为模板,孩子也会从你身上看到资源。好与坏本身不重要,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多关注身上的优势。重构:看到问题的一面,看到资源的一面。比如,我老公是一个艮的人,这是一个坏孩子。可以表述成,我老公是一个办事沉稳的人,这是一个做过坏事的孩子。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很有哲理: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有阴影,你选择面对阳光,还是背对阳光,我们要有学会转身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索取法则告诉家长不要绑架爱人和孩子,没有理所当然的索取。通过索取行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香水和球鞋的例子中正确的处理方法,让孩子产生了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价值观,累积了责任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亲子沟通的立体法则中我的收获就是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否则孩子一生都生活在阴影下。亲子沟通小技巧和沟通分析法提供了具体的语境,让我能想象在我的家庭中,我与爱人和孩子的相处,也设想了我运用这些方法会产生的效果。所以有很大期待,家庭成员因我的改变会更快乐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学习的不变与变化的原则,更新了理念,也能改变原有的方法。看问题,还是看资源,你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你就会放大什么;放在态度思念上,还是方法上;是认可上,还是批评指责上。如果放在对的点上,就能找到应对的方法。谢谢梁老师理论加事例,具体形象的讲授,另人印象深刻,又被梁老师的魅力吸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