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仙子——白鹇

淮南影像

<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 :宝 哥</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嫣 然</p><p class="ql-block">取 景 地 :福建丰田村</p> <p class="ql-block">和孔雀一样,白鹇也属于高颜值鸟类。 雄鸟巧用高贵大气的颜色来装饰身体,梳着时尚的“大背头”,黑色的“头发”披于脑后 ,脸颊灿若烟霞,精神抖擞,还带着几分冷傲。上身和翅膀披着纯度极高的白色羽衣,从上背开始装饰着密集的近似剪刀手的“ V 字形”黑色斑纹,一直到尾羽逐渐消失,分外别致;下身是深沉的高级黑;脚蹬红色长靴,极为鲜艳夺目。雌鸟的容颜相对雄鸟较为逊色,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下体具褐色细纹或杂白色或皮黄色。</p> <p class="ql-block">雄鸟最引以为傲的是它那长长的尾巴,犹如一簇“白云” ,飞翔时摇曳生姿、分外妖娆。当雄鸟悠闲地在林间站立时,体态举止优雅,如同一位白衣仙人看尽千帆,遗世独立。所以白鹇素有“林中飞仙”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暌违难逢,鹇鸟飞过。 惊喜于自己在这秋色宜人的时节,在太阳普照的煦暖山谷,跟白鹇照面而迎。白鹇的优雅飞姿,像仙人,像林中悠闲不惊的仙人,仙意悠然,古道蹁跹。而且它们与一代诗仙非常有缘,李白曾经写过一首题为《赠胡公求白鹇》的带序五言诗,流传千古,成为佳话。诗云:“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处处流露出李白对白鹇的爱慕之意。</p> <p class="ql-block">白鹇在漫长的生命历史中,经历了朝代的变迁,或主动或被动地出现在各朝文献中,拥有了生物意义以外的人文意义和政治意义。“诗仙”李白夸赞它“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唐代文学家萧颖士赞美它“神貌清闲,不杂于众禽”;北宋画家郭若虚称“白鹇曰‘闲客’”……赋予了白鹇容貌俊美、远离喧嚣、山中隐士的美好意象。明清时期,白鹇更被请入官场,作为百官朝服中代表五品文官的补服,象征着正直清廉、洁身自爱。即便到了如今,白鹇的各种美好形象仍然存续着。</p> 感谢您的欣赏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