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砥砺深耕共情共进,厚德笃学互通互融</p><p class="ql-block">——记哈师大附中、通河一中、延寿二中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托管帮扶工作推进会议</p>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教基〔2021〕8号)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实施方案》(黑教联〔2022〕40号)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县域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缩小教育差距,有效提升哈尔滨市县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哈师大附中、通河一中、延寿二中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推进落实工作,2022年11月16日15:00召开“互联互通互学互助,互融共建携手向前——哈师大附中、通河一中、延寿二中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托管帮扶工作推进会议”,会议以腾讯的方式举行。</p> <p class="ql-block"> 哈师大附中教务处主任高嵩博主持会议,介绍与会领导,并宣布会议流程。</p> <p class="ql-block"> 与会的领导有:专员刘毓华,哈师大附中校长刘振成,哈师大附中副校长宫东亮,通河一中校长朱艳红,通河一中副校长秦艳丽,延寿二中校长梁延军及各校中层领导、教研组长。</p> <p class="ql-block"> 哈师大附中副校长宫东亮宣读帮扶工作方案。宫校长解读帮扶核心含义:如何发展教师,如何成长学生,互为依存,在行为研究中谋发展。具体方案为:(一)加强校际管理交流;(二)加强科研信息交流,交流各项科研成果;(三)明确目标,加大示范领航校的帮扶作用,提升县域高中办学质量水平;(四)健全机制,确保实效进行,进行学科融合,策略共商.(五)课堂教学改革;(六)探索新高考,加强命题研究,分享师大自主研发的阅卷系统;(七)引领兄弟学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各校应因校制宜,从学情、校情出发制定方案。</p> <p class="ql-block"> 通河一中秦艳丽副校长代表朱校长讲话:首先,秦校长代表通河县第一中学对哈师大附中的托管帮扶表示感谢!通河一中作为通河县域的唯一重点高中,是全县人民关注的“焦点”,承载着人民对教育的期盼。通河一中是拥有76年悠久办学历史的哈尔滨市示范性普通高中,76年的风雨砥砺、文化涵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创办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充分发扬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精确调整思路,彰显特色,尤其在优质生源远不如周边兄弟学校的艰难状况下,朱艳红校长推行“十七化”的管理措施,带领通河一中的老师,敢于争先。秦校长在会议上简单汇报了阳光分班、线上教学、高一学年学法讲座、青蓝工程、随机听课、精细管理、作业布置、考试管理、质量分析、赛课活动、高二学考等教学工作的几个方面。同时,也谈及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例如针对“三新”的学科培训;完善生涯规划的系统建设;信息化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搭建、指导管理;微课题的研究指导等问题。希望联合体能给与具体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延寿二中梁延军校长讲话:梁校长首先感谢市教育局搭建平台,有更好的机会向哈师大附中名校学习,并介绍了延寿第二中学的基本情况。延寿第二中学成立于2019年7月,是一所公立、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成立时间较短,如今有三个学年,15个教学班。梁校长回顾了艰辛的办学过程,并介绍了如今延寿二中优美、便捷、高效的办学条件。会上主要谈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热切地期待得到指导与帮助。梁校长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哈师大附中是省首批重点高中,发展有品位,方法有创新。表示与高人为伍,可登高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的更远。</p> <p class="ql-block"> 哈师大附中刘振成校长做总结发言:三校在云端相聚,通河一中具有百年老校的积淀,延寿二中具有年轻学校的活力,师大附中承上启下,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三校和谐共进,共享教育资源,并提出几点希望:(一)珍惜共建平台。珍惜彼此交流、相互学习、推动成长、传递友谊的机会,激发更有内涵的教育生命力;(二)合作共赢。把对教育的理解、热爱、情怀传递给对方,共建主题、表达心声。(三)创新学习。输出学校要以坦荡无私的胸怀,与帮扶对象深度合作,和谐共进,智慧共荣,共谋龙江教育的发展。刘校长再三强调,教育是无界的,情感亦是无界的;人在,心在,情方在。拉近情感的距离,携手实现教育梦想。三校共建,携手而行,顺势而为,在反思中发展,共谱龙江教育华章。</p> <p class="ql-block"> 教育路上我们都是奔跑者,都是追梦人!通过此次托管帮扶推进会议,我校将植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全方位提升整体水平。相信深耕于“三校联体”这方沃土,砥砺前行,携手共进,我校的教育前景定会一路葳蕤,一路生花!</p> <p class="ql-block">策 划:朱艳红</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刘秋颖</p><p class="ql-block">审 核:朱艳红 秦艳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