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第四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家庭教育课程

霏霏智心馆

<p class="ql-block">第54讲《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第四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各位家人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现在又到了我们共修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欢迎大家走进【霏霏智心馆】→【家庭教育讲堂】,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p><p class="ql-block">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p><p class="ql-block"> 第四卷</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刘晓宝著</p><p class="ql-block"> 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典礼开始后,毛泽东用洪量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p><p class="ql-block"> 随后,在军乐队奏响的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历程。</p><p class="ql-block"> 由此,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对于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毛泽东曾经预言:“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艰辛的。</p><p class="ql-block"> 这正如孩子学步,“站起来”之后,就又面临着“立得住”和“走得远”的新考验。</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经济上,由于常年战乱,原本就很脆弱的中国经济日益衰退,前途末路的国民党政府在逃往台湾前,大量发行金圆券,对人民的血汗作最后的疯狂掠夺和榨取,导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更使衰败的经济雪上加霜。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国民党还有100多万军队和大批残余势力在负隅顽抗,严重危及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和稳定。从国际环境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p><p class="ql-block">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历史性巨大进展,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站起来,那么改革开放则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左”的束缚,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p><p class="ql-block"> 同年12月18—22日,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大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又一次伟大觉醒,是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创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艰辛而辉煌的70多年历程,正迈步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伟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一、共产党“经济打零分”吗?</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立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注一个重要问题:第一次取得全国性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将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实现人民富裕、民族复兴?</p><p class="ql-block"> 有的资本家幸灾乐祸地讥笑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零分。</p><p class="ql-block"> 西方国家也有人站出来说:共产党解决不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注定要失败的。</p><p class="ql-block"> 就连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朋友也说:共产党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p><p class="ql-block"> 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严重落后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难题。</p><p class="ql-block">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会被困难吓倒,在中国共产党人眼中,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以克服的。</p><p class="ql-block"> 稳市场 首胜“银圆之战”</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北平刚刚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就派人接管国民党的银行和造币厂,开始设计印制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随后,为了尽快建立新中国的货币体系,解放军解放到哪里,人民币就发行到哪里。</p><p class="ql-block"> 每解放一个城市,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就通令该城市以人民币作为唯一合法货币,金条、银圆、外币一律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严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来了解放。就在当天清晨,几十辆大卡车驶入了上海市区。这些卡车装载着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共4亿元,其中面值最小的为1元,面值最大的为1000元。</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上海市面上流通的主要是金圆券。</p><p class="ql-block"> 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南京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发行了金元券,并强制人民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疯狂搜刮人民的血汗,使社会陷入混乱、金融面临崩溃。</p><p class="ql-block"> 银圆券流通不到1年,在恶性通货膨胀下已形同废纸。如1949年发行的“陆拾亿(60亿)圆”票面的金圆券,堪称世界上面值最大的纸币之一,但在当时的上海只能买到70余粒大米。</p><p class="ql-block"> 在逃往台湾之前,国民党反动派通过发行金圆券,捞足了真金白银。</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让老百姓破产,面对已形同废纸的金圆券,年轻的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建立新的货币体系。</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上海军管会规定:人民币1元折金元券10万元。从5月30日开始,仅用了7天,人们便把手里的金圆券兑换成了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但是,刚刚进入上海流通市场的人民币立即面临着严重的威胁。</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投机商人不顾国家财政困难,拒绝使用唯一的合法货币——人民币,并公然叫嚣: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上海南京路四大私营百货公司依然以银圆为单位给货品标价,其他商店纷纷仿效。</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金圆券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噩梦在普通百姓心中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使他们不敢轻信纸币,觉得金条、银圆才是硬通货。善于买空卖空、操纵物价的不法商人立即发现了投机空间。一时间,上海市中心的主要马路边到处都有“黄牛”。他们手里拿着几块银圆碰撞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不时与行人讨价还价,用银圆兑换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当时,人民银行规定银圆与人民币的比价为1 : 100,即1块银圆兑换100元人民币。但是,由于投机商掌握了大量银圆,通过“黄牛”操控黑市价格,使得人民币不断贬值。</p><p class="ql-block"> 6月3日,银圆与人民币的比价上升为1 : 720;4日,银圆与人民币的比价竟狂涨到1 : 1100。</p><p class="ql-block"> 猖狂的投机活动严重地冲击和动摇了人民币的地位,使物价急剧上涨,人心惴惴不安,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能否控制上海全局,能否保证上海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p><p class="ql-block"> 6月5日,上海市委向中共中央报告了上海银圆投机严重影响人民币信用的情况,决定采取严厉措施制止这一投机行为。一场短兵相接的金融保卫战——“银圆之战”就此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 5日,上海市财委在一天内向市场投放10万银圆。市场上马上出现挤兑狂潮,这些银圆仿佛石子投入深渊,被一吸而尽,银圆价格却一点儿也没有回落。原来,投机势力的胃口太大,10万银圆根本不够“吃”的。</p><p class="ql-block"> 7日,银圆与人民币比价上升为1 : 1800,生活必需品价格随之上涨2—3倍。</p><p class="ql-block"> 上海市公安局秘密派出侦查员,查明操控黑市价格导致人民币快速贬值的活动发端于汉口路422号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p><p class="ql-block"> 这栋大楼每天聚集着大批投机分子。每天上午,他们谋划敲定黄金、银圆、美元3种硬通货的交易比价,然后通过电话通知分散在市区各角落的“黄牛”,按统一比价操控黑市交易。</p><p class="ql-block"> 6月8日晚,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采取政治手段干预市场,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进行查封,并惩办为首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坚决打击投机捣乱活动。在向中央汇报后,中共中央华东局的这一决定得到了中央批准。</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周密侦查和部署,10日上午8时,200余名便衣警察分散进入证券交易所大楼,控制了所有通道;10时,华东警卫旅派出1个营的兵力对整座大楼实行军事包围;紧接着,上海12000余名工人、学生在外围封堵交通并向市民做宣传解释。</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声令下,散布在大楼中的公安人员同时亮出身份,进行突击搜查。在场的2000多名投机分子一下子慌了手脚,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共产党会有如此的铁腕钢拳,都被吓破了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干净利落的歼灭战,公安人员当场扣押为首分子200多名、违法情节较轻的1800多人(后被陆续释放);抄没黄金3642两、银圆39747枚、美元62767元、港币1304元、人民币1545万多元以及投机分子囤积的大量呢绒、布匹、颜料、肥皂等商品。</p><p class="ql-block"> 查封证券交易所大楼后第二天,随着大批投机商落网,银圆与人民币比价猛跌,物价回落,人民币的主导地位很快得到了确立。</p><p class="ql-block"> 之后,在武汉、广州为中心的华中、华南地区也开展了打击金融投机、禁止经营外币流通的大规模行动,有力遏制了全国范围的银圆投机活动。</p><p class="ql-block"> “银圆之战”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p> <p class="ql-block">  平物价 再赢“米棉之战”</p><p class="ql-block"> “银圆之战”的胜利,打击了金融界的投机势力,但并没有让各类投机商彻底降服。</p><p class="ql-block"> 投机商们认为“银圆之战”是人民政府靠枪杆子取得胜利的,那不算是真本事。他们还要和人民政府进行新的较量。</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等大城市普遍物资短缺,加上受通货膨胀影响,人们手里有了钱,就赶紧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囤积在家里,这就给投机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p><p class="ql-block"> 投机商们又把目光瞄准“两白一黑”(米、棉、煤)”等商品,大量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各地物价再次掀起上涨狂潮。</p><p class="ql-block"> “米棉之战”由此展开。</p><p class="ql-block"> 从1949年7月到1950年2月,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了3个回合的大较量。</p><p class="ql-block"> 第一回合的较量是在1949年7月,投机商首先哄抬纱价,冲击棉纱市场,接着又将目光转向当时紧缺的粮食和煤炭。</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7月11——16日的6天之中,因投机商哄抬米价,米价上涨了96%;16日起,投机商又转而哄抬纱价,冲击棉纱市场。如此循环哄抬物价,造成市场一片混乱。</p><p class="ql-block"> 在6月27日—7月30日的33天中,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上涨了153%,纱价上涨了1倍,米价上涨了4倍!</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特务趁机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p><p class="ql-block">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人民政府抑制物价波动、打赢“米棉之战”的重心所在。</p><p class="ql-block"> 以陈云为主任的中央财经委员会沉着应对,精心部署铁路交通部门在全国范围集中调动粮食、棉纱等主要物资。陈云亲自坐镇上海指挥这场战役。</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人民政府主要使用的是经济手段。</p><p class="ql-block"> 通过动员铁路交通部门,人民政府将大批粮食、棉纱、煤炭等物资从全国各地紧急调往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准备用调集大量物资、选择有利时机集中抛售的方法压垮不法投机商。</p><p class="ql-block"> 7月,国营贸易公司在上海抛售的棉纱、棉布、大米、面粉占到市场成交总量的1/3以上;与此同时,工商部门也加强了市场管理,对囤积物资的不法商贩进行了惩处。</p><p class="ql-block"> 这些举措有力打击了抢购、囤积等投机活动,控制了物价上涨的幅度。</p><p class="ql-block"> 第二回合的较量发生在1949年11月。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推进,大量游资和投机商进入上海,于是上海的主要物资很快掀起了新一轮涨价风潮。上海又一次成为“米棉之战”的主战场。</p><p class="ql-block"> 由于有了上一次较量的斗争经验,党和政府对货币供应和价格波动之间的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具体分析了市场上的商品和流通中的货币的情况后作出果断决策,指示各地国营公司在抛售物资上“大步后退”,保存实力,除必须应付的门市以外,暂时不将主要物资大量抛售。</p><p class="ql-block"> 按照中央的精心部署,各地一方面加强物资调运,另一方面尽量设法紧缩通货。一切准备就绪后,当11月下旬市场物价在投机商的哄抬下达到顶点之时,中央财经委员会连续发出指示,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沈阳、西安等大城市将已调运集中起来的主要物资趁物价高涨时统一向市场大量抛售。</p><p class="ql-block"> 一些仍不死心的投机商认为物价还将上涨,不惜以高息拆借巨款继续吃进这些物资。这时,国营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将大量粮食、棉纱、棉布等紧俏商品在同一时间向市场敞开抛售,并逐步降价。这一招令投机商们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 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快速下跌30%-40%。</p><p class="ql-block"> 直至此时,贪婪的投机商们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囤积的商品已无利可图,并且越囤越亏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急忙抛货还债,结果越抛价格越低,最后不得不赔本卖货还债。</p><p class="ql-block"> 据估计,在这次稳定物价斗争中,棉布行业的投机商亏掉253亿元,不少投机商因借了高利贷囤积商品,最终因资金周转不灵而破产。</p><p class="ql-block"> 第三回合的较量发生在1950年2月。1949年底,解放军解放全国的步伐由华南、西南、西北方向开始向边疆迈进,军费开支也因此而增加。到1950年1月,人民政府负担薪酬的公职人员已增至900万人,而财政收入一时难以大幅度增加。</p><p class="ql-block"> 针对这种情况,中央财经委员会指出:市场物价要允许其上涨,但应有计划地使之逐步上涨,防止其短期内暴涨。但是,由于2月6日国民党反动派对上海的发电厂等重要设施进行轰炸,上海70%的工厂一度停产,物价随后开始上涨。</p><p class="ql-block"> 这时,投机商们又一次开始高息借款,拼命买进。有的不法商人收粮一直收到农历大年三十的晚上,然后烧香拜神,祈求来年正月初五财神爷上门,能够大发横财。</p><p class="ql-block"> 由于对形势早有估计,早在1949年12月,中央就从中南、西南、东北等地调运35万吨粮食到上海。</p><p class="ql-block"> 2月21日,即大年初五,粮食市场虽“红盘”开出,但出乎投机商意料的是,粮食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跌。</p><p class="ql-block">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的部署下,上海广泛开设国营粮店,连续抛售了10万多吨大米。投机商们震惊了,他们搞不懂共产党从哪里弄来那么多大米。最后,他们不得不亏本把囤积的大米全部吐出。大批投机商因此破产,私人银行和钱庄因此倒闭一半。</p><p class="ql-block"> “米棉之战”,人民政府又一次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投机分子终于低下了头,对共产党管理经济的能力不仅不得不叹服。</p><p class="ql-block"> 上海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民族资本家事后感叹说:6月银圆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物价,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从此,投机商们再也难以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持续了十几年的通货膨胀终于被制伏。到1950年,全国物价基本趋于稳定。</p><p class="ql-block"> 固根本 统一财经工作</p><p class="ql-block"> 几次平抑物价的斗争,人民政府都取得了胜利,但这只是暂时性的,因为没有消除物价上涨的根源。这一根源就是全国财政经济没有统一起来,收支脱节,中央财政缺乏坚实的基础。这一根源不消除,市场随时有可能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陈云在全国财经会议上强调,为了战胜暂时的财政困难,在落后贫困的基础上前进,必须尽可能地集中财力物力,加以统一使用。</p><p class="ql-block"> 之后,经过充分酝酿,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p><p class="ql-block"> 这个决定在全国雷厉风行的贯彻执行,很快取得明显成效。当年,国家财政收支已接近平衡。</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1950年4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七次会议上对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它们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国内外那些对中国共产党能够管好经济持怀疑态度的人,对中央人民政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如此剧烈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大呼意外,不得不表示佩服,称其为“奇迹”。</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是无敌的、在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p><p class="ql-block"> ——名言金句——</p><p class="ql-block">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党史 长智慧——</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即使能够在战场上打败腐朽没落的旧王朝,却往往在夺取政权后不久就遭到失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此可见,破坏旧世界难,建设新世界更难。</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从当年确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由革命战争转移到生产建设,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领导经济建设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直接关系到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在城市站得住脚。</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通货膨胀,经济衰败;成立1年后,市场稳定,经济恢复。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方法论的有力武器,不但懂得经济规律,而且善于运用经济规律来解决经济问题。</p><p class="ql-block">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自抗战以来使人民深受其苦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局面,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财经战线上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朋友,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也必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我们只有敢于打破旧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学习新本领,不断掌握新方法,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困难与考验,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共修学习到这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恭念【感恩词】:</p><p class="ql-block">感恩天地滋养万物,</p><p class="ql-block">感恩国家培养护佑,</p><p class="ql-block">感恩父母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感恩老师辛勤教导,</p><p class="ql-block">感恩同学关心帮助,</p><p class="ql-block">感恩农夫辛勤劳作,</p><p class="ql-block">感恩大众信任支持,</p><p class="ql-block">感恩所有付出的人,</p><p class="ql-block">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感恩[合十][合十][合十]</p>

银圆

投机商

上海

人民币

物价

感恩

中国

中国共产党

人民政府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