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跨学科主题学习意义重大,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求各学科有效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将是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要求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学习、研讨和提高,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全面发展。因此,2022年11月16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召开了“2022年第一届全国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我校全体教师都参与了此次线上研讨会的学习,观摩了郭京平老师《根的生长与变化》的课堂,通过学习我们收获了很多,对如何有效开展科学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把握,下面就我的学习情况和理解谈谈感想。郭京平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植物的根的生长</p> <p class="ql-block"> 郭京平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植物的根的生长与变化时,让学生亲通过土培、水培等不同方法手去种植不同的植物,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亲自参与植物生长的过程,及时采用拍照,画像等等方式记录植物根的变化,各小组学生以ppt、视频讲解等方式上台汇报自己小组观察到的植物根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学生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认识到植物根的生长与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经验的丰富,技能的增加,十分值得大家学习探索</p> <p class="ql-block"> 通过观摩郭老师的课堂,我认为要想有效进行科学课堂教学,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其次在课堂教学时要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p><p class="ql-block"> 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p><p class="ql-block"> 四、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p><p class="ql-block"> 五、教师要掌握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之处,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教师应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中的可测性。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决策,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p><p class="ql-block">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今后,我一定将所学到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学习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实践的中教学方法,做好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