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上网课 线上展风采 ————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纪实

靳阳静

<p class="ql-block">  隔空不隔爱,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成长不止步,疫情虽然阻止了我们上学的脚步,却挡不住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师生间的距离。因为静默管理疫情防控,一场疫情打断了我们漫步在学校的脚步……在这特殊时期,我们采取了特殊的教研模式——云端教研。</p><p class="ql-block"> 在校领导与教研主任贾主任的部署之下,组织了这次特殊的线上教研活动,让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及四年级孩子们在云端相见。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为四年级组,疫情当前大家选择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展开。</p> <p class="ql-block">  其次,由四年级组长作为这次活动主持人,才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四年级组董荣荣老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另外的一边,学生们也在屏幕前跟着董荣荣老师做着紧张的课前准备。(调试设备,声音,摄像头,学具准备等等。)</p> <p class="ql-block">  课中的环节董荣荣老师在与学生连线。</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从孩子们回答问题中也能感受到那份兴奋激动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课堂结束后,组内讨论环节紧张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  组内讨论后,先由本年级教师代表彭玲霞老师对这节课做出总结与点评:</p><p class="ql-block"> 量角器的形成旨在发展学生对量角技能原理性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量感:量角的本质是“叠合累计数角”。通过回忆长度、面积测量的单位、工具,类比推理得出:角的大小可以用小角来度量,发展度量意识。此处的类比,引导学生积累测量活动经验。通过类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感悟数学本质。”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角的度量与之前的其他度量活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分组量一量,摆一摆,测量大角(全班统一)里有几个小角。因为各组提供的小角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有的大角有三个小角,有的是四个,而有的是五个。这样不便传意交流,所以学生说“要用同样大的小角来量”,因为测量单位不同所以结果不一,让学生感受到寻找统一、合适的单位作为测量标准的必要性,感受测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理解测量方法。</p> <p class="ql-block">  接着是其余各年级组选派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李灿老师代表一年级组发言</p><p class="ql-block">对于这节线上教学我们组有以下几点感受:1、董荣荣老师的这节课本来是操作课挺难讲,作为线上教学更是加大了难度,但是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挺流利的。刚开始从线下课的准备又到线上课的转变,本人是特别敬佩董荣荣老师的应变能力。</p><p class="ql-block">2、在教授角的认识时,让学生感受1度角,5度角,10度角,通过动画演示感受这些角都是在1度角的基础上累加形成的。</p><p class="ql-block">3、认识量角器时向学生介绍内圈度数外圈度数,并且让学生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有这些刻度的存在。也是学角的本质所在。</p> <p class="ql-block">  崔丽萍老师代表二年级组对董荣荣老师这节课的评价:</p><p class="ql-block">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个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1.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创设问题情境,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可以用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由于单位小角使用不便,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引发了统一度量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的欲望。2.注重知识的生成。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的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又多次进行改进。每次让学生都去感知,又及时总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董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味,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武会芹老师代表三年级组对董荣荣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董老师的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层层递进,逐步过渡到今天所讲内容,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本节课也介绍了角在生活中很多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角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很密切,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董老师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很娴熟,运用的时机与方式都恰到好处,我们要多多学习。</p> <p class="ql-block">  宋玖丽老师代表五年级组对董荣荣老师的点评意见:</p><p class="ql-block">听了《角的度量》这节课后,我觉得董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体会得较深刻,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董老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教材且不拘泥教材。</p><p class="ql-block">2.董老师抓住线上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课件展示,让学生自己在尝试中发现、操作中明理、在质疑中发展、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教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总之:本节课董教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教学脉落清淅环环相扣,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操作实践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袁红亚老师代表六年级组对董荣荣老师这节课点评:</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线上课堂,还是有耐心的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懂得引领。在讲角的时候先让学生猜一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统一角的度量标准,接着认识了量角器并作为统一的测量工具,让学生一步步的了解量角器的制作原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打破了原来的让学生直接观察量角器的教学思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最后,袁老师给出一条建议也是值得我们再去研究思考的:在总结测量角的步骤时,是否让学生先观察角的开口方向,再去根据两重合,读刻度,标刻度的操作步骤更清晰呢?</p> <p class="ql-block">  贾红霞主任对这次教研做出总结以及对董荣荣老师这节课的点评:</p><p class="ql-block">首先,这次的线上教研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把一些不可能变成可能,开创了先河,值得大家庆祝。</p><p class="ql-block">其次,董老师的这节课真实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知识的本质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一.基于学生的认知误区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本节课操作活动选择了合适的课件,让课件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学生对于量角器的认知以及单位的累加说出来简单,但是学生很难理解,而这节课选择合适的课件突破。突破了学生的认知误区以及认知难点。</p><p class="ql-block">二.基于学生的认知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这节课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比较难,难在学生不理解量角器量角的原理,难在正确测量的方法,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需求,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这些需求来进行了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p><p class="ql-block">三、基于数学知识本质的追问来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老师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怎样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到底大大多少?引发了学生角度量的必要性产生思考;测量角的标准到底长什么样子?引发了知识的迁移;不同的小角测量同一个角产生了不同的数值,引发了对测量标准产生的必要性的一个思考?学生一个个数角说出角的度数,引发了原来角的大小,就是度量角单位的一个累加;有什么办法知道角的大小?引发了学生对于测量角方法的追问;同样大的两个角,因为边的长短不一样,提出问题引发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对这次的线上教研马校长也非常满意,这也是对大家工作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另外对于我们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也是关怀备至,提醒大家要劳逸结合。</p><p class="ql-block">最后对我们的网课提出宝贵意见:合理利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备好每一节课。</p> <p class="ql-block">相遇云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谢谢观看,点赞点赞!!</span></p>

学生

老师

教学

这节

董荣荣

年级组

测量

教研

小角

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