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戎冠人”90天修复7架教学飞机</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北航70周年校庆活动增添亮色</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航学子通过校庆活动学史知史激发出更大学习热情</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b>《中国老龄飞机网》</b>海军报道:10月25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70周年。这次校庆活动中的一个亮点工程是增加一批浓缩了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的飞行器教具。修复这些飞行器教具的是北京华戎冠兴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队员们。他们用90个工作日,修复7架教学飞机,移动一台航空发动机、一颗大型卫星模型进入航空航天博物馆,修复起落架教具2套。从而,为校庆活动增添了亮色。</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批教学飞机的制造时间跨度达80多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最早的有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生产的立川丙型1式双发飞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有前苏联生产的在国际航空比赛中多次赢得冠军荣誉的雅克18型教练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有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北京1号,这架北京1号是北航的骄傲。1958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交由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和试制,施工方式为边设计边生产。1958年9月20日试制成功,9月23日在首都机场首次试飞成功,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为北京一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有安2亦称北京5号,是新中国改装的第一架无人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还有为中国担负40多年的国土防空任务的歼6型飞机厂家生产模具;还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双发战斗机--歼8。歼8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主力战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北航学子,通过校庆活动,学史、知史,激发出更大学习热情,为实现空天梦、强国梦,踔厉奋发,更加努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下面展示是分解、运输、复原、修复飞行器过程中的一组现场镜头:</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现场</h5> <h1><b>北京1号飞机</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前的北京1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后的北京一号</h5><div><br></div> 北京1号是北航人的骄傲。<br> 北京1号,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它于1958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交由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和试制,施工方式为边设计边生产。1958年9月20日试制成功,9月23日在首都机场试飞成功,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为北京一号,并且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线试飞。<br> <div> 北京一号采用2台苏制АИ-14Р活塞发动机,<br> 下单翼;<br> 乘员2人;<br> 载客8人;<br> 翼展:16.4米;<br> 机长:12.4米;<br> 机高:4.6米;<br> 起飞重量:3000公斤;<br> 机身直径(宽)1.5米;<br> 前起落架高1.5米;<br> 主起落架高1.6米;<br> 两个平尾翼尖之间的距离5.6米。<br> 这架飞机是当时制造未完工的飞机,有着极其重要的收藏价值。</div> <h1><b>安2(北京5号飞机)</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前的安2(北京5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修复后的安2(北京5号)</h5><div><br></div> 安2型运输机(北京5号)<br> 安-2型运输机(绰号:马驹,英文:An-2,俄文:Ан-2,通称:安东诺夫安-2),是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型单发双翼螺旋桨运输机。安-2具备制造简易、成本低廉等特点,<div><br></div><div> 该机采用的双翼结构让飞机机翼载荷很小,升力很大,有利于提升飞行性能。安-2运输机舱内能搭乘12人,运载能力适中;富有特色的向两侧突出的驾驶舱设计让飞机向下视界良好。<br> <div> 安-2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农业用途外,它亦可用作轻量运输、降伞运动等用途。由于安-2飞行较慢及对降落场地的要求较低,因此能使用跑道较短及设备较差的机场。此外,部分特制型号更能适应严寒或其他恶劣环境。<br> </div><div> 安-2于1947年投产,主生产线于1991年停产,总产量超过18,000架。其近45年的投产期曾经是吉尼斯世界纪录。<br> </div><div> 我国后来生产的运-5型飞机就是从安-2仿造而来。<br> </div><div> 这架飞机是委托北航改装的中国第一架无人机</div><div> </div><div> 安2的主要数据:翼展:(上翼) 18.2米,(下翼 )11.2米;机长: 12.7米;机高: 6.1米;最大起飞重量:5250千克;空重:3367千克;最大商务载荷:1500千克;最大载油量:900千克;动力装置:(波兰)ASZ—62IR—16发动机(1000马力);最大平飞速度:256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20千米/小时;作业速度:16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500米;起飞滑跑距离: 150米;航程:845千米。</div></div> <h1><b>立川丙型1式双发飞机</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前的立川飞机</h5> <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修复后的立川飞机</span></h5><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立川丙型1式飞机,是由日本立川飞机工厂于1939年4月开始设计,1940年夏完成首飞,1941年7月投入批量生产。该机采用了双发、可收放起落架、变距螺旋桨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飞行性能比当时功率相当的其它双发运输机更胜一筹。该机有甲、乙、丙、丁多种改型。“立川”丙型1式在二次大战后期还曾被改造为进行自杀式攻击特攻机。该机在日本的“立川”、冈山两家工厂生产,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前夕,累计生产约13610架。</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该飞机的机长11.94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翼展17.90米;机高3.58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机翼面积40平方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自重2954千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载重943千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正常起飞重量3897千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最大速度376千米/小时(高度2000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实用升限7800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爬升到3000米所需时间8分47秒;</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航程960―1300千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发动机采用两台日立公司Ha-13a九缸星型活塞发动机,每台功率380千瓦,驱动直径2.5米的2叶变距螺旋桨。</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据考证,我军共获得过三架类似的飞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架是当年人民军队缴获的日军飞机。1945年9月初,民兵在山东根据地缴获一架日军因发动机故障迫降的该型机,修复后飞往解放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另一架是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哈尔滨平房附近的孙家机场又缴获了一架该型飞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还有一架是侵华日军曾于1943年8月至1944年间向南京汪伪政权提供了3架“立川”丙型1式飞机作为政要专机。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8月20日,其中的“建国”号由周致和等6人驾驶从扬州起飞,飞往延安,被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延安命名命名为“820”号,机徽是由任弼时同志亲自为东北老航校设计的,也是我军使用最早的飞机机徽。</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这架飞机是以上三架中的其中1架。</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据传,日本侵华头子岗村宁次曾经乘座过这架飞机。它还是日军侵华的活证据。收藏价值极大。</span></div> <h1><b>雅克18型教练机</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前的雅克18教练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后的雅克18教练机</h5><div><br></div><div><br></div><div> 雅克-18飞机是前苏联雅克福列夫设计局设计的初级教练机。1945年末首次试飞,1947年完成试飞后,投入批量生产。北约组织为它起别名是“麦克斯”(Max)。雅克-18是在乌特-24M型教练机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的改进设计而成的,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在1949-1954年间,曾8次创造该类型飞机的速度、高度和续航距离等飞行纪录。 </div><div> 雅克-18型飞机除原型外还有7种改型。其中包括增装了大功率发动机并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的雅克-18A和专供特技飞行使用的单座舱型雅克-18П。后者在国际航空比赛中曾多次赢得冠军的荣誉。该型飞机到1967年止,共生产8000架,内含1240架可载乘客3人的运输机改型——雅克-18T。 <br><br></div><div> 雅克-18型教练机在前苏联和前华沙条约国家中曾大量用于航校和航空体育部门的训练和表演。我国从1950年开始引进雅克-18型飞机276架。1954年,我国仿制该型飞机成功后就停止进口,而在飞行训练中改用国产教练机。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培养的飞行员,都是从学习雅克-18飞机开始,走上通往蓝天道路的。</div><div> 雅克-18飞机操纵简便,飞行安全可靠,具有初级教练机应有的特性。在我国空军飞行员的训练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一架雅克-18飞机在飞行中,发动机因振动而脱落;失去机头的飞机居然在飞行员操纵下安全降落,其可靠性由此可见,飞行员亲切地称它为“空中课桌”。 <br><br></div><div> 雅克-18教练机的技术数据:翼展 :10.3米; 最大平飞速度 248千米/小时;机长 :8.07米; 实用升限:4000米;机高:11米;最大航程:1050千米;起飞重量:1120千克;动力装置:1台M-11ΦP气冷单排星形5缸活塞发动机;发动机 160马力。<br><br></div><div> 这架飞机,于1985年从空军六航校调拨到北京航空学院 ,同年收藏于北京航空馆。<br></div> <h1 style="text-align: left;"><b>米格17型歼击机</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前的米格17飞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修复后的米格17</h5><div> </div><div> 米格-17战斗机(俄语:Микоян МиГ-17,英语:Mikoyan MiG-17,北约代号“壁画”,Frescoes),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制造的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机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米格-17约有5~6个型号,主要型别是米格-17C型和米格-17D型,C型是昼间战斗型,D型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除前苏联生产外,波兰和捷克等国也进行了仿制。米格-17生产量大,据估计各型总共生产约9,000架。其基本型号只有一名飞行员,中单翼。此外它还有可伸缩的起落架和加压座舱。此款战机除了苏联以外还授权大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量产,因此有众多不同的衍生型。<br><br></div><div> 我国生产的歼5型飞机就是由它仿制而来的。它的历史价值在于由它过度到超音速飞机。目前国内留存的较少。</div><div><br></div><div> 该机的主要数据:长度:11.26米;翼展:9.63米;高度:3.80米;机翼面积:22.60米;空重:3.798千克;起飞重量:一般5202千克,最高5932千克;翼负荷:230.18kg/㎡一般飞行质量;262.48kg/㎡最大飞行质量保证;发动机:VK-1A,2,648 kp。</div> <h1><b>歼8E型歼击机</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前的歼8E飞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后的歼8E飞机</h5><div><br></div><div> 歼-8,是一个时代的标志。<br> 歼-8E,是歼8家族中的一个型号。<br> 歼-8(中国代号:J-8,英文:Shenyang J-8或F-8,北约代号:Finback,译文:长须鲸)战斗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歼击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主力战斗机之一。<br><br></div><div> 歼8飞机的主要数据:<br> 机长:21.52米;<br> 机高:5.41米;<br> 翼展:9.34米<br> 这架歼8E型飞机,是2012年7月从空军河北某机场分解之后运回北航学院路校区入馆收藏,后于2017年9月从学院路校区的博物馆运送到沙河校区的临时大棚停放。<br></div> <h1><b>歼6厂家生产模具</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前的歼6厂家生产模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后的歼6厂家生产模具</h5><div><br></div><div><br></div><div> 歼6生产模具,是生产厂家专门用于生产歼击6型飞机而设计制做的。这套模具代表了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设计工艺和生产工艺水平。它的制做,有效地提高了歼6飞机的生产质量和生产速度,为20世纪40多年的国土防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br><br></div><div> 它的机长14.64米;翼展9米;高度3.89米;重量为5.5吨。<br></div> 下面是需要修复的飞机运往专业修复场的图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1号装车起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2(北京5号)装车起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川装车起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雅克18装车起运</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场<br></h3> 为了按时完成这些飞行器的分解、运输、复原、修复工作,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div> </div><div> <b>首先, 请过去的合作单位帮忙賖货供应</b></div><div> 公司凭着16年积累下来的合作信誉,先后向多年合作的供应商,賖出了一大批钢、铁、铝、木材,复合材料和工具设备,从而,实现了“有米下炊”;</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钢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铝板</h3> <b>二是请专家帮助设计缺失部件</b><div> 由于立川、安2(北京5号)、雅克18只有机身,机翼、垂尾、平尾、起落架均缺件,且多为异形件,无从下手制做修复。于是,公司请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领导出面,请何景武教授率领的专业飞机设计团队出马,何教授团队极为重视,动员 了2名老师12名研究生一起,加班加点设计,很快解决了17件无从参考的缺件设计方案,从而解决了修复工作的一大难题。<b><br></b></div> <div> </div> <b> 三是全员上岗</b><div> 全公司34名在位员工只留下1名炊事员、1名饲养员作后勤保障工作,其他人员全部参加到飞机修理中去;</div> <br> <b> 四是战前练兵提高技术能力</b><div> 7架飞机的修复作业,大部分依靠的是钣金工和电焊工,而公司现有技术力量多为装配工。为了适应修理工作的需要,公司提前全员进入技术培训,从理论到实操,先后制做了3架飞机机身,让员工在这些飞机机身上进行钣金和电焊实训,很快大家都能够拿得起焊枪,拎得起锤子,稳得住顶铁,进行一般性的钣金和电焊作业;</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员工们挑灯练兵</h5> <b> 五是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率</b><div> 以“一带二”和“一带三”的方法,一名技工带2-3名普工,有的“挑大梁”,有的“当下手”,有的“作配合”,并适时调整编组构成,从而,实现了“1+1大于2”,甚至“大于3”的效果。</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培训技术训练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领导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领导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首席专家韩国军同志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首席专家韩国军同志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担负修复任务的戎冠队员们</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北京1号机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装安2(北京5号)螺旋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安2(北京5号)左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安2(北京5号)右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安2(北京5号)水平尾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装安2(北京5号)后起落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立川飞机机头整流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立川飞机右机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立川飞机垂直尾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立川飞机水平尾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雅克18机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雅克18机身和驾驶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雅克18垂直尾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首席专家韩国军同志检查修复米格17飞机工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歼8E型飞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连夜修复歼8E型飞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修复歼6厂家生产模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修复歼6厂家生产模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连夜移动一台航空发动机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连夜移动一台航空发动机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移动一颗大型卫星模型连夜进入航空航天博物馆</h5><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0月21日下午,公司突然接到北航通知:要求赶在24日晚饭前将修复的飞机运送至沙河校区并复原,用以参加25日的校庆活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同时要求:凡进校人员必须“在京连检7日”以上,方可报备入校。通知就是命令。公司马上调整能够进校的技术骨干,10月22日早7时,由副大队长张海军同志带领5名技术骨干,用了多半天时间将两架飞机调整到位;当晚,又增加1名队员,进入北航学院路校区,将1枚大型火箭模型移动进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至23日凌晨3时才撤回公司,次日早6时许,张海军又率领这6名队员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进入沙河校区复原从修复场运来的4架飞机,连续工作至25日零时33分才返回公司。其中5名同志,连续工作38小时,中间只休息了3个小时。其疲劳程度可想而知。但没一个人叫苦叫累。<br></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移动一颗大型卫星模型连夜进入航空航天博物馆</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为了按时完成紧急运往沙河校区4架飞机的复原工作,指挥长吕生宝亲自扛起机翼,与队员们一起进行复原工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紧急恢复雅克18型教练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连夜修复北京1号飞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丝不苟地修复飞机蒙皮</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虽然连续工作38小时,但没一个人叫苦叫累<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终于赶在校庆之前把飞机全部摆放到位</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谢 谢 收 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生宝、恩旭、儒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制作:儒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欢迎登陆《中国老龄飞机网》查看更多老龄飞机服务<br>网址:http://www.zgllfjw.com/<br>北京华戎冠兴航空科技有限公司<br>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南洛东街8号院<br>邮编:102403<br>E-mail : 13701064368@163.com<br>电话:010--89343196//81311478<br>手机:18511933435//13911251532<br>联 系人:张先生 郭先生<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