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足上的一道美丽的划痕——十八连山岩羊沟穿越记

扎西老爷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富源的山山水水我走了很多地方,但让我记忆深刻、刻骨铭心却是一条小河沟。这是一条长约8公里,宽均不足50米的小沟,水量也很小,它在富源河流水网中无足轻重,人们常常忽视它的存在,但又常常挂在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嘴上,它就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最核心的地带——岩羊沟。</p><p class="ql-block"> 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十八连山镇富源县版图中的最南边,按中国的地图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十八连山镇在富源县版图的最下面。富源县的区域为南北长东西窄,形成狭长的版图,一条省道南北贯穿全境。如果将富源县版图看作一个人,那么十八连山镇恰如人的足。</p><p class="ql-block"> 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面积10多平方公里。景区的森林密集,其中原始森林上万亩,古木参天,乔木灌木交错生长。景区也是花的世界,一年四季花果争奇斗艳。茶花、马樱花、杜鹃花交替绽放,野生的猕猴桃香气扑鼻。景区最核心部分有小村落名叫柿花坪,有农户13户,黄姓2户,吕一户,其余都姓孙。在柿花坪西面两山之间有一条峡谷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岩羊沟,沟深400米、底宽5-50米的溪水峡谷。一条白练的瀑布顺崖壁飞流而下,瀑布高度达40米,这里就是岩羊沟的起始点。沿峡谷顺流而下大约4公里有两条羊肠小道分别悬在东西两岸,沿东小道盘山而上即为柿花坪,顺西小道可到达黄泥河镇普克营大洞村,此地相对来说已经算得上“平坦”了,以此为界岩分羊沟为上段和下段,在大约8公里的峡谷中,只有此处可至谷顶。上段4公里内有瀑布10余处,有宽而缓,有窄而急,有奔流而下,有被壁上巨石阻挡形成水花四射,中午阳光直射时一道道彩虹萦绕在瀑布四周。峡谷两侧峭壁悬崖,野猴成群。山高谷深,谷底每天日照量不足两小时,苔藓丛生,一派热带河谷风光。人迹罕至,野生动物的乐园,毒蛇、蜱虫不经意间就会遇到,蚂蝗、蟾蜍在水中游荡。清澈的溪水时而缓缓而流,时而在石缝中绕行,时而又奔流而下。曾经有岩羊在壁间觅食,林中嘻戏,故此峡谷名叫岩羊沟。现在岩羊已灭绝,但野猴时常出现在峡谷的峭壁间。</p><p class="ql-block"> 岩羊沟的美是语音无法表达的,只有身历其境才能感知。它仿佛在富源的版图的足间划了一道美丽的划痕。</p><p class="ql-block"> 其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雨季我因公在乡政府(镇政府的前身)工作人员罗盛方老人和林场(森林公园的前身)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曾到过柿花坪,也到达岩羊沟起点处。本想下探谷底,但罗老人不同意,他说谷底竹虱子(蜱虫)和毒蛇多。那时的柿花坪就像一个孤岛,因为没有公路只记得走了很长时间才到。</p><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在罗君的鼓动下,邀约资深的富源户外运动爱好者年华(网名,真名叫曹成元)(下同)并带领着几个徒步和摄影爱好者一起走完了岩羊沟上段。当进入谷底就被其景震撼了,这是一处怎样的的美景!年华已经是第四次穿越上段了,前三次也是带领徒步爱好者徒行。走完上段回到柿花坪,当地人说下段此上段更好看,有一个大瀑布,但走通下段的人少之又少,据说只有早年间采药的人进入过下段。我和年华相约冬季走下段。3月的柿花坪进村道路正在打水泥路,虽然是春天的旱季我们的车依然是小心翼翼开到了村里。</p><p class="ql-block"> 转眼进入冬季,我和年华商量趁着天气好去走下段。2022年11月10号我又邀约了几位资深的徒步爱好者,小站(任文)、爬山虎(瞿加非)、呆哥(张家高)一同前往,途中黄泥河的慕杭(何代丽)得知要徒步穿越岩羊沟下段,早早的在路边等着我们。进村的道路已经是水泥路了并且通到了各家各户,中型货车已能到达。</p><p class="ql-block"> 10点30分当我们到达村口时,我们请的向导当地村民孙建开已在路旁等候我们,在孙建开家稍作整理,11点跟随他蹋上穿越岩羊沟下段的路程。13点10分沿崎岖山路下到岩羊沟峡谷的入口,在此处我们享用了孙建开给我们准备的荞耙耙和鸡蛋。13点30开始进入峡谷。</p><p class="ql-block"> 进入峡谷是一片山地,地上长满了一米多深的粘(nián)粘粘(zhān),全身粘满了这植物的种子。走出山地一片绿油油的植物,近看是紫茎泽兰,漫山遍野的,我们在紫茎泽兰丛中穿行。看到这么多的紫茎泽兰,我心里想还不如长些粘(nián)粘粘(zhán)的好。</p><p class="ql-block"> 紫茎泽兰也叫魔鬼草,本地植物的“头号杀手”。该植物不仅有毒,家畜不食用,而且繁殖传播能力极强,具有极强的排他性,生长之处原生植物皆被它排出不再生长,该植物纤维较短也不可以作为造纸原料,危害性极大。</p><p class="ql-block"> 穿过紫茎泽兰峡谷收窄,两边的山势陡峭无路可寻,我们一行七人只能顺河而上,河床上巨石相连,石上布满青苔,这样的路最难行。我在卫星地图已查过此段峡谷的长度不到4公里,除去谷口大约一公里的山路,最难走的长度不到3公里,两边山形走势证明了我的判断,最明显的是在稍为开阔的上空远远的可看见远处一道青白色的悬崖,我跟年华说:“那道悬崖上面一点就是去柿花坪的山路”,年华仔细看看说:“对,对”。虽已是初冬,但谷底的温度仍然较高,不一会儿我们都汗流浃背了,在这样的谷底行走很耗体力,也很耗水。一路慢慢龟行,好在向导体能较好,身轻如燕,一直在前面寻路。我心里想着体能我们能坚持,食物和水也没有问题,但时间却耗不起,天黑前必须走出峡谷,否则很危险。</p><p class="ql-block"> 一路前行,有时在河床上爬行,有时如同壁虎一般贴崖攀行,七人互相搀扶,互相帮助。下午5点到了一处稍宽的河滩,两边是悬崖峭壁,前面是一道瀑布,瀑布底是一个很深的水塘。瀑布虽然不高,但周围都是布满青苔的石头。根据那道青白色的悬崖我判断距回村的山路不足400米。向导四处寻路,我暗想不行就只有在此处露宿,趁天亮多拾柴火,待天明再走。冬季的天黑得较早,地面上6点多就黑了,峡谷深处黑的更早。好在向导居然爬上了瀑布,将登山绳放了下来,我们脱去鞋就着绳索慢慢爬了上去。在这里有三人被蚂蝗叮咬,我是被叮咬最重的一个,爬上瀑布后我没有检查,穿上鞋就匆匆赶路,到了向导家饭后洗脚才发现,此时血已浸湿了鞋垫。</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几次借助登山绳才走出峡谷。6点18分我们终于走出了岩羊沟下段,短短不足400米的河床我们却走1小时又18分。这是怎样的艰辛,怎样的难行,却又充满了愉快,充满了征服感觉,这是有记录的第一次有人走过了岩羊沟下段,就凭这一点我们七人无愧于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晚上7点48分我们终于回到了向导孙建开的家,也是我们的家!回到家我第一句是“我再也不走十八连山岩羊沟下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