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共读交流

与向日葵共舞

每个生命都要通过阅读来打好诗性的底子。<div>不知不觉,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又读完了高尔基的《童年》。孩子们沉下心,静静阅读,然后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div> 感谢肖杰、雅涵、妙菱、紫涵、柏文、芮曦、昕怡七位同学的的记录,让我们把交流的精彩以文字方式呈现: 《童年》好书交流<br>记录人:肖杰智辰<br>一、交流时间:10月25日<br>二、交流书籍:《童年》1-40页<br>三、交流主题:<br>1.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你喜欢他们的家庭氛围吗?说说你的理由!<br>2.都说家庭对孩子影响很大,请你从文中找出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说说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br>3.有关“玩笑”:结合小茨冈与米哈依尔舅舅指使小侄儿给师傅开的玩笑,说说你对玩笑的看法!<br>四、交流内容:<br>1.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你喜欢他们的家庭氛围吗?说说你的理由!<br>首先是石昕怡先举手,但被曾柏文抢先一步。<br>曾柏文:“在第20页,这是一个蠢笨、残酷的家族。”<br>叶老师:“你说的没错,但愚笨、残酷体现在哪里?”<br>石心怡:“第21页,两个本该相互帮助的亲兄弟却互相残杀,而且他们交流的方式基本都是靠打。”<br>叶老师:“这样的家族,你们喜欢吗?”<br>众人齐声回答“:“不喜欢。”<br>叶老师:“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残暴?你能找出他们残暴的源头吗?”<br>众人齐声回答:“外祖父。”<br>叶老师:“那外祖父为什么会残暴?”<br>周思韵:“因为外祖父小时候被虐待,所以才会这样。”<br>叶老师:“嗯,是的,暴力是会遗传的或传染的,正因为外祖父常对孩子们施暴,所以,他们也就认为暴力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正常模式。因此,暴力才会在他们家传递,如果想让他们家停止暴力,那先得从源头开始,让外祖父停止暴力……”<br>叶老师:“那你们说说为什么小茨冈生活在这样的家族,却能保持乐观善良的天性呢?”<br>柯晴蓝:“因为他是捡来的,地位很低,没有人会在意、爱护他。所以……”<br>叶老师:“是的。亲身的孩子外祖父虽然打他们,但却纵容他们。而小茨冈是捡来的,只有挨打受虐的份,却没有人会纵容他,所以他很清醒地意识到这点。”<br>2.都说家庭对孩子影响很大,请你从文中找出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说说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br>叶老师:“说完了这些,我们来谈谈第二个问题,你们仔细看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辈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br>叶清雅:外祖父称他的妻子为“老巫婆”,他对自己的妻子都如此不尊重,他的孩子又怎能会尊重母亲,以及自己的妻子?!<br>叶老师:“你说得是没错,还有呢?看谁能找到,就在第34页。”<br>石昕怡:“找到了!这里!外祖父竟然这样说‘你要知道,自己人,亲人打你,这不是委屈,这是学问!’这个外祖父居然把打人看成是学问。他根本不懂暴力教育带给孩子的危害。”<br>叶老师:“是啊,正常人觉得暴力不对,但外祖父却把这看成学问,真是不可思议。这也是他们家庭混乱、残暴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没意识到暴力教育的危害,每个人都成了暴力的传递者……”<br>3.有关“玩笑”:结合小茨冈与米哈依尔舅舅指使小侄儿给师傅开的玩笑,说说你对玩笑的看法!<br>叶老师:“那现在谁知道米哈依尔舅舅指使侄儿的玩笑是什么?”<br>兰芮曦:“是用烤热的顶针去烫人。”<br>陈宇轩:“这个玩笑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br>叶老师:“对,这个已经不是玩笑了,而是伤害。”<br>叶老师:“小茨冈的玩笑就不一样了,他的玩笑是怎样的?”<br>石心怡:“小茨冈的玩笑是十分有趣的,是用蟑螂当驯鹿,让老鼠给人们鞠躬,他的玩笑充满灵性,给人带来很多欢乐。”<br>叶老师:“是啊,米哈依尔舅舅的玩笑是残暴的,而小茨冈的玩笑却充满灵性,给人带来欢乐,因此什么是玩笑?你们懂了吗?”<br>大家一齐回答:能让别人开心,带给别人快乐的才是玩笑。<br>叶老师:是的,只要玩笑的一方感到不愉快,这就不是玩笑了!<br>五、阅读总结<br>叶老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你们来说说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br>曾柏文:“如果一个家族充满暴力,那么这个家族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恐惧、内向、自卑,要么就会变得和施暴者一样暴力;相反,如果一个有爱的家庭,教导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充满爱意的。”<br>叶老师:是的,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充满爱意,传递爱意。而暴力教育,却只能传递暴力,或让孩子变得不自信……<br>陈宇轩:玩笑,玩笑,在玩乐的时候能让大家笑的才叫玩笑,如果有人觉得不舒服或哭了,都不叫玩笑。那可能是恶作剧,也可能是人身伤害……<br>叶老师:是的,所以开玩笑要把握尺度。<br> 《童年》好书交流<br>记录人:邱雅涵<br>一、 交流时间:10月28日<br>二、 交流书籍:《童年》41-80页<br>三、 交流主题:<br>1. 在失火事件中,你发现外婆、外公及舅舅有什么不同?你能找出他们不同反应背后的原因吗?<br>2. 在外婆的能力方面,你赞成她自己说的“神没有给我智慧吗?”为什么?<br>四、 交流内容:<br>1. 在失火事件中,你发现外婆、外公及舅舅有什么不同?你能找出他们不同反应背后的原因吗?<br>首先是石昕怡上台分享,她展示了书本第71页的内容。<br>石欣怡:“我觉得外祖母是一个有担当、沉着冷静的人。她一直在有条理地指挥大家灭火。”<br>叶老师:“是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外祖母的应急能力很强。其实,就如同我们课上所讲的那样,每一个危难时刻必须有一个核心人物来指挥大家,就像这次失火事件中的核心指挥人物就是外祖母。大家再看一下,外祖母做了哪些事?<br>石欣怡:“在第70页……”<br>熊鑫鹏:“这时的外祖母像一个指挥官。”<br>叶老师:“是的,而且她首先注意到的最危险的矾,而不是钱财。这更可以看出外祖母的智慧,解决问题往往能抓住问题的本质。”<br>曾柏文:“而且外祖母还把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br>叶清雅:“外祖母还懂得人性的心理,她说如果不保护住仓库,很可能火会危及四邻,她知道人们只有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才会着急,所以她的话语很有号召力。”<br>兰芮曦:“从外婆的行为中,我明白了人在慌乱的时候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还要懂得利用群众力量。”<br>叶老师:“说得很棒,收获也满满。大家还有注意到别的人物吗?比如外祖父,他在干什么?”<br>石欣怡:“外祖父居然一反常态,在旁边给外祖母撒雪,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外祖母虽然常暴打出手,但还是挺爱她的。危急时刻还会保护她。”<br>熊鑫鹏:“外祖父是一个外强内干的人,表面上威风凛凛,在家逞威风,其实遇到危险就怂,在那哎呀哎呀叫,根本没有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但他至少还有一丝残缺的亲情,不像舅舅那样。”<br>曾柏文:“我觉得舅舅自私自利、忘恩负义,还很幸灾乐祸,而且像一个“吸血鬼”,一直在吸父母的‘血’,这样的人真可怕。”<br>石欣怡:“这跟他们生活的家庭有关,或许是因为外祖父爱钱又暴力的缘故,导致舅舅们非常看重金钱,而把亲情视为狗屎。”<br>3. 在外婆的能力方面,你赞成她自己说的“神没有给我智慧吗?”为什么?<br>叶老师:“我们从失火事件中可以发现外祖母很智慧,为什么她却觉得自己不如外祖父,甚至外祖父对她家暴,她不反抗,还觉得自己该打呢?”<br>石欣怡:“因为家庭的压榨?”<br>叶老师:“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还有别的看法吗 ?”<br>蒋清如:“因为她想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br>叶老师:“或许有这个原因吧,还有其他看法吗?”<br>蒋清如:“噢,我知道了。是因为外祖母没有接受教育!”<br>叶老师:“是的,我认为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正因为外祖母她缺少教育,所以不懂反抗,不懂独立……如果接受了教育,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懂得夫妻间以尊重为本,那她就不会逆来顺受……她会凭借自己的本领活得很好……”<br>五、 阅读总结:<br>叶老师:“今天的共读到此结束,请你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br>叶紫涵:“在危险来临时,最能看出人的本性。”<br>熊鑫鹏:“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啊!一个人如果受了良好的教育,就会懂得独立、自主、自爱……”<br>兰芮曦:“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它不仅能唤起一个女性的独立,还可以让一个人的思想得到巨大的改变!俗话说得好:一个女子影响三代人,所以女子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了三代人的幸福啊!”<br>石欣怡:“封建时代重男轻女,女性没有受教育权。我认为女性更应该接受教育,因为她不仅会影响自己一辈子,还会影响后代。”<br>叶清雅:“一个好的女人影响三代,所以,女子必须接受良好科学的教育!”<br>蒋清如:“女性要学会独立,不能把自己依附在他人身上,不然会沦落为工具人……”<br><br> 《童年》好书交流<br>记录人:李妙菱<br>一、 交流时间:11月1日<br>二、 交流书籍:《童年》81-120页<br>三、 交流主题:<br>1.第七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br>2.为什么“我”常感压抑?你认为“我”与周围人有什么不同,是因为什么导致不同?<br>四、 交流过程:<br>高尔基的生活环境与我们有什么不同?<br>肖杰:从第107页第四段可以看出高尔基生活的环境很糟,周围都是市井小民、自私自立。<br>兰芮曦:从第109页的内容,看出他周围的人报复心强、欺负弱小、欺软怕硬。<br>王浩泽:从第113页页内容,看出他生活圈子的人大多以名利、金钱、地位为中心,极度缺失社会公德、毫无人性。<br> 曾柏文:我在第110页倒数第三段,看到格利高利原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但现在瞎了却只能去街边乞讨,我从这些文字看出当时社会,很多劳动人民老了以后,都没有社会保障,十分可怜。<br> 石昕怡:哎,一句话在混乱的社会,多数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活,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贵族,更是自私。<br> 熊鑫鹏:是的,是的,所以高尔基在文中还写到了为当官发财,不惜卖了自己的妻儿的官员。<br> 叶老师:是啊,这是个怎样的社会啊,如此混乱,没有社会秩序,底层人民相残杀,贵族只为了利益,毫无道德……这样的社会必然会走向衰败……<br> 为什么“我”常感压抑?你认为“我”与周围人有什么不同,是因为什么导致不同?<br> 王浩泽:我从第114页,发现“我”为什么与周围人不同。我认为是因为他的外祖母是一个很有哲理的人,她很有爱心,所以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r> 叶老师:除此之外呢?<br>李妙菱:他的父亲很善良,不提倡暴力。<br>兰芮曦:应该是外祖父让他接受了教育,所以有接受教育的人和没有接受教育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br>叶老师:是的,这才是导致“我”与他人不同的根本原因。所以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br> 最后,谁来说说书中第92页第三段最后几句话是什么意思?<br>石昕怡:“磨刀石”是指生活上遇到的挫折,一个空壳,是指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只有一个躯体的人。<br>兰芮曦:我认为这句话主要是讲了那些人只有一个躯壳,没有灵魂,没有爱,他们如果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就会变成真正的有人性的人,可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太糟了……<br>五、 阅读总结:<br>叶紫涵:当时的社会太乱,女子都可以拿去卖,老人退休、残疾人也没有保障。可见我们现在的人生活比他们幸福很多啊。<br>兰芮曦: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善待每一个人,多付出总没有错,因为帮助别人,受益的终将是自己,所以咱们活在世间,就要学会多付出,能付出就是一种幸福。<br>叶清雅:请不要不尊重他人多做些善事,因为之后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br>石昕怡:人要为自己而活,但又不只是为自己而活,因为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br> 《童年》好书共读<br>记录员:叶紫涵<br>一、交流时间:11月4日<br>二、交流书籍:《童年》120~160页<br>三、交流主题:<br>1.你怎样理解书中第125页那句“他不该听从恶人的命令,更不应躲在别人的良心后面!”联系课文或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看法。<br>2.租客中,“我”最喜欢谁?他教会“我”什么?对于书第136页“不是一路人”这句话,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喜欢的人,可以学习他的什么态度?)<br>3.书中第154页有详细描写彼得叔叔的行为,对他的表现你怎么看?从他们俩的“友谊”破裂中,你发现了什么?<br>四、交流过程:<br> 1.你怎样理解书中第125页那句“他不该听从恶人的命令,更不应躲在别人的良心后面!”联系课文或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看法。<br>兰芮曦:我解决的是问题一,我可以说是并不完全赞同,我认为一个富人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他人。所以,并不能说穷人就一定很危险。<br>曾柏文:我认为穷人分两种。一种可怕,一种不可怕。<br>石昕怡:我不赞同。因为我之前看到过一个事例,就是一个乞丐向人要钱,一个开着豪车的人看他很可怜就给他一些钱,可那乞丐觉得不够,说他那么富有,还那么小气,给那一点,一点都没良心,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br>叶老师:嗯,所以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br>兰芮曦:是的,人是很复杂的,不能以他的财富多少来判断他们的善良还是恶劣。<br>叶老师:没错,因为穷人里有行事恶劣的,也有心地善良的。富人也是一样。<br>叶清雅:没错,就像书本第140页,一位老爷成人拿着枪站在窗口旁,只要他觉得路过的人不顺眼就朝那个人开枪。<br>叶老师:是的,所以说善与恶是不能用财富衡量的。<br>2.租客中,“我”最喜欢谁?他教会“我”什么?对于书第136页“不是一路人”这句话,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喜欢的人,可以学习他的什么态度?)<br>叶老师:很好我们解决完一个问题了,下个问题这个“好事儿"教会了我什么?<br> 曾柏文:金钱不值一提。<br> 肖杰智辰: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br> 叶老师:没错!还有呢?他还告诉我什么?<br>同学们:“真正的力量是行动迅速,越快越强”<br>叶老师: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br> 熊鑫鹏:实际行动很重要。<br> 叶老师:对,付出行动越快越好,而不是停留在想和说。他还告诉我什么?<br> 同学们:“学会拿起——这很困难”<br>叶老师:知道“拿起”是什么意思吗?<br> 同学们:就是要学会担当。<br> 叶老师:对了,“好事儿”告诉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他自己的很多行为也确实对得起这句话。<br>3.书中第154页有详细描写彼得叔叔的行为,对他的表现你怎么看?从他们俩的“友谊”破裂中,你发现了什么?<br>曾柏文:书第154彼得叔叔是个小人他很爱告状。<br>叶老师:嗯,很多人说是老人变坏。<br>熊鑫鹏:其实是坏人变老。<br>熊鑫鹏:书中第154页,还可以看出彼得爱跟孩子较劲,可见他心胸好狭窄。<br>石昕怡:他应该和一个爱读书善良的人作朋友而不该和一个恶人作朋友。<br> 叶老师:所以,这样的“友谊”能长久吗?说明我们选择朋友要注意什么?<br> 陈宇轩:要注意选择同类人。性格不一致友谊就必然会破裂。<br> 4.当日小结:<br>叶老师:好,你们发现文中的我小时候的玩伴都是些什么人?<br> 兰芮曦:成年人。<br> 叶老师:为什么会这样?<br>大家七嘴八舌:因为没有小孩子看得起他,他们家里的小孩子都爱捉弄他。<br> 叶老师:由此,我们发现一个人童年的玩伴非常重要,什么样的年龄就要做什么年龄的事,交什么年龄的朋友,否则,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不好的影响。<br>五、同学学习感受:<br> 叶清雅:缺少行动,就是空想,付出的努力更多,就能变得更好,更强!<br> 石昕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人朋友也是什么样的。<br> 邱涵微:结交挈友,不交损友。<br> 兰芮曦:如果你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先得明白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然后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自然就能遇到情趣相投的朋友。<br> 曾柏文:人,分为心地善良与自私自利的两类人。心地善良的人,会用力量去帮助他人;自私自利的人,会为一切利益做出极端的事。与他们的身份与财富无关。<br> 肖杰智辰:如果遇到了讨厌你的人,不必与他计较,不是一路人,不必纠缠,换条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就行了。<br> 《童年》好书交流<br>记录人:曾柏文<br>一、交流时间:11月8日<br>二、交流书籍:《童年》162~202页<br>三、交流主题:<br>1.“比起结果来,我更喜欢过程”,结果与过程哪个重要?<br>2.第164页倒数第二段,母亲的行为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看法。<br>3.第173页倒数第三段,为什么母亲越严格对我,我反而越学得不好?可见,学习需要什么?作为父母,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学习?<br>4.从第176页至第178页,你看了这几段内容有什么感受?你发现什么样的家,什么样的父母,才能教育出自信、快乐的孩子?<br>四、交流过程:<br>1.“比起结果来,我更喜欢过程”,结果与过程哪个重要?<br>曾柏文:“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br>王浩泽:“过程不努力,结果就不美好!”<br>叶老师:“没错,看淡结果,享受过程。”<br>众人齐声回答:“嗯。”<br>2.第164页倒数第二段,母亲的行为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看法。<br>叶清雅:“不赞同,女人要学会自爱。”<br>熊鑫鹏:“母亲不会谨慎选择,不会做慎重选择。这是对孩子和自己的不负责。”<br>叶老师:“是啊,女人要学会自卫、自爱,可是从文中的记录看,母亲却没有做到慎重选择,甚至有点自我坠落……”<br>大家听了觉得心里挺沉重,都低头沉思着。<br>3. 第173页倒数第三段,为什么母亲越严格对我,我反而越学得不好?可见,学习需要什么?作为父母,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学习?<br>叶清雅:“阿廖沙以前学习是很自由的,可是自从母亲来后,却学得不好。可见,自由对学习很重要。”<br>肖杰智辰:“学习靠主动,不能被动。”<br>兰芮曦:“要了解孩子,去教育孩子。”<br>曾柏文:“选择适当方式教育孩子。”<br>叶老师:“嗯,大家都很对,父母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地去教育孩子,而不是去打压孩子,批评孩子!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br>4. 从第176至第178页,你看了这几段有什么感受?你发现什么样的家,什么样的父母才能教育出自信、快乐的孩子?<br>王浩泽:“爱?”<br>叶清雅:“尊重?”<br>石昕怡:“和谐?”<br>叶老师:“家庭能影响孩子,如果一个家庭充满暴力,则孩子就是粗暴的。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爱,孩子就是善良的。所以,要想孩子快乐、自信,父母就要给足他们爱和安全感。当然,我们作为人,也要学会直面痛苦,方得回归童真。”<br>五、阅读总结<br>曾柏文:“只有阅读能抵抗教育的封闭,书中思想向你敞开,每个生命都要通过阅读打好底子!”<br>叶老师:“读书,让我们学会崇拜书中的真善美,崇拜大自然,崇拜人身上的灵性和思考力。崇拜人生的规律和命运的神奇!而不是去崇拜书中的人,读书让我们更理性。”<br>叶紫涵:“如果你想要孩子变好,那家庭一定要有爱。”<br>李永乐:“要过充满诗意的生活。不能家庭暴力,不然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仅没有快乐,还十分自卑,我们要学外婆乐观向上的情神,牢记外祖父暴力的后果!”<br>石昕怡:①女性要自爱,不要利用外表美丽而滥情,更不要想着依靠别人,否则最终都会失望而归。②享受过程,享受美好!<br>兰芮曦:“何必抱怨生活的苦,乐观直面痛苦后,才能回归童真,发现生活的美好!”<br>熊鑫鹏:“人,从小要打好诗性的底子!”<br>叶清雅:“女性要自爱,用知识成就新的自我!”<br> 《童年》好书交流<br>记录人:兰芮曦<br>一、交流时间:11月11日<br>二、交流书籍:《童年》202-242页<br>三、交流主题:<br>1.简要谈谈这40页大体讲了什么内容?<br>2.从舅舅们对待父亲的态度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恶作剧吗?<br>3.第213页外祖父破产这件事上,你发现了“财富”有个什么规律?<br>4.从外祖父最终接受父亲,你发现在父母与儿女的“较量”中,最终都是谁胜利?为什么?<br>5.母亲为什么态度越来越糟?根源是什么?<br>6.第242页作者讲述了写《童年》的原因,你能说说他的写作目的吗?<br>四、交流过程:<br>1.请简要谈谈这40页大体讲了什么内容?<br>石昕怡:“这40页主要讲了母亲与父亲的爱情故事,父亲和舅舅们的故事,外祖父破产,母亲成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相亲,有了第二次婚姻……”<br>2.从舅舅们对待父亲的态度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恶作剧吗?<br>叶紫涵:“这不是恶作剧,这是暴力。”<br>叶老师:“能详细一些吗?父母结婚后,舅舅是如何对待父亲的?”<br>石昕怡:“第209页,舅舅们把父亲推到冰窟窿里,打他的手,踩他的手,用冰块扔他的头。”<br>叶老师:“那这些行为能称为恶作剧吗?对,这不是恶作剧,这是犯罪行为!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想把父亲杀死在冰窟窿里!原因只是父亲手巧,做了一只假狼。吓到了他们。那么为什么父亲要这么做?是因为有些人比较崇尚自然,推崇野性美!认为这是一种骨骼美、生命美、艺术美!就像台湾作家三毛,会收集兽骨作装饰品。当然,这也体现了舅舅们太胆小懦弱了!自己怯弱,却把责任推到父亲身上,非常残暴!平常人顶多是恶作剧回去,但舅舅们却是想谋杀他!”<br>叶老师:“但奇怪的是父亲最后隐瞒了事实,让舅舅们假借喝醉,说他们不在现场,使他们口供一致。说明父亲骨子里是善良的,但也因此让他们变得更加过分!所以,对待恶行就应该让他们付出应有的惩罚!如果对他们宽容,反而纵容了他们骨子里的坏。应该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教训,就不会变本加厉!”<br>3.从外祖父破产这件事上,你发现了“财富”有什么样规律?<br>熊鑫鹏:“在第213页。”<br>曾柏文:“我认为家庭环境和破产有关,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br>叶老师:“如果人生一切为了钱财,那么结果会怎样……”<br>叶清雅:“越想要就越得不到!”<br>叶老师:“嗯。对的,那为什么外祖父会破产?是的,是因为高利贷!外祖父想通过压榨穷苦人民获利,坐等收利息,结果反而被老爷骗了!那个社会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丸’。外祖父只能算是‘小鱼’,却被更大的‘鲨鱼’吃了。说明人‘吃’人的社会是非常残酷的,最后连自己也可能被‘更大的鱼’吃了。就像清雅说的,越想得到财富就越容易失去。都说这世上有三种人:1.为钱财2.为政治3.为道德。你们愿意成为哪一类人呢?”<br>熊鑫鹏:“我愿意成为第三类人。”<br>叶老师:“孔子曾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很赞同小熊的看法,我们要成为为道德而活的人,而不是成为为追求某种目的而活的功利人。毕竟,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br>4.从外祖父最终接受父亲,你发现在父母与儿女的“较量”中,最终都是谁胜利?为什么?<br>大家:“当然是孩子胜利!这是因为父母对子女有深深的爱!”<br>叶老师:“因为你们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并不是你们的全部。外祖父之所以会向儿女低头,正是因为他对子女深沉的爱,这也看出外祖父本性的善。”<br>5.母亲为什么态度越来越糟?根源是什么?<br>叶老师:“母亲已经成为了外祖父那样的人了,你从哪里看出?”<br>石昕怡:“我从234页,她用锅打孩子看出。”<br>叶老师:“在第233页用皮带抽,还称孩子为‘野兽’。她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在哪儿?”<br>叶清雅:“爱错人。”<br>叶老师:“是的,但是,如果要追究根源,最后发现还是在自己身上!因为,不珍惜自己的人,就只有不幸的人生!外祖父曾劝过母亲不要嫁给比自己小十多岁的人,可母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全然不听。她因为沉浸在初次婚姻的不幸里,始终不肯正确面对,对孩子也不管不顾。只是把自己的青春当做筹码,把人生幸福当作儿戏,随意选择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最终却毁了自己……俗话说的好‘我们可以给生活开玩笑,但就怕生活给我们来玩笑’!”<br>6.第242页作者讲述了写《童年》的原因,你能说说他的写作目的吗?<br>曾柏文:“在第243页倒数第一二三自然段。”<br>叶老师:“总结他的写作目的有三点。第一原因:揭示丑陋真像,并希望这些丑陋从脑海里彻底拔除,高尔基与外祖父的残暴和母亲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分离。第二原因:克服丑陋,战胜丑陋。第三原因:要在绝望的世界中看到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看到希望。高尔基的作品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推崇,就是因为他作品赞扬真善美,批评假丑恶!”<br>五、阅读总结<br>叶清雅:“我们要推崇真善美,批判假丑恶!”<br>叶紫涵:“别因为一个恶作剧,就借着恶作剧的名义去杀人。”<br>石昕怡:“我们要依靠自己,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想依靠别人的,终究要失望。毕竟靠山山倒,靠人人跑!”<br> 《童年》好书交流<br>记录人:石昕怡<br>一、交流时间:11月15日<br>二、交流书籍:《童年》244-265页<br>三、交流主题:<br>1. 这部分大概讲了什么内容?<br>2. 从分家后,外祖母和外祖父的表现中,你发现了什么?<br>3. 从这部分内容中,你发现底层人民是怎么生活的?你认为他们苦吗?<br>4. 259页“死可不是什么大智慧,有能耐就好好活下去”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br>四、交流过程:<br>1.这部分大概讲了什么内容?<br>兰芮曦:“这部分讲了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后,‘我’和外祖母的生活质量变差,但‘我’也结识了一群新朋友,再后来母亲去世了,外祖父也抛弃了‘我’,然后‘我’迈向了人间……”<br>2. 从分家后外祖母和外祖父的表现中,你发现了什么?<br>曾柏文:“在第245页中,外祖母和外祖父分家后什么事都分得清清楚楚,就连买菜也是,一天外祖母用自己的钱买菜,另一天则是外祖父买。但每次轮到外祖母买菜外祖母总是买好肉,买好的食材,而一到外祖父买菜,总是一些肠、肝、肺、肚之类的东西,从这里可见外祖父十分吝啬。”<br>叶老师:“除了这些,还发现了什么?”<br>曾柏文:“分家后,外祖父外祖母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就连茶叶和糖这种小样的东西也要分得很细致。”<br>叶老师:“的确,外祖父外祖母两人也是在一起生活快大半辈子了,本来一家人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却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br>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br>叶清雅:“在第244页中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时,外祖父把那些值钱的皮大衣、衣服……都留给自己,而那些不值钱的东西都给了外祖母,可见外祖父已经被钱蒙蔽了双眼,丧失了人性。”<br>陈宇轩:“不止这样,外祖父还将那些旧衣物全部卖成钱,给一个贩卖水果的犹太教子吃利息。”<br>兰芮曦:“外祖父都破产了,还想着用仅有的钱去压榨那些穷人,而且连自己的家人也要压榨,真的已经丧失了人性。”<br>陈宇轩:“还有在246页里阿廖沙去捡破烂来卖钱,将卖了破烂的钱给了外祖母,然后外祖母拿着一些五戈比硬币无声哭泣。”<br>叶老师:“外祖母为什么会哭泣?”<br>叶清雅:“因为外祖母觉得和她生活半辈子的人都不如外孙可靠,留下了失落的泪。”<br>熊鑫鹏:“我认为这是因为外祖母觉得小外甥这么小就得一起承受生活的苦,所以她流下了心酸的泪……”<br>叶老师:是的,这泪包含着太多复杂情绪,我们读书就要读出这些躲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br>3.从这部分内容中,你发现底层人民是怎么生活的?你认为他们苦吗?<br>曾柏文:“在247页,小偷小摸在小镇上都不算什么事,甚至都成了一个人活命的唯一法则。”<br>叶老师:“而且在那儿偷东西大家都习以为常,显然大家都已经默许了。其实,乱世有乱世的法则,在乱世中所有人都疯狂了,如果在乱世里,仍然能保持原则,那这个人不是圣人,就是富人。”<br>陈宇轩:“还有252页因为大人没有东西可吃,只能拿孩子来撒气,真的很混乱。”<br>叶老师:“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底层人民的生活你会用什么词?”<br>叶清雅:“民不聊生”<br>王浩泽:“生不如死”<br>叶老师:“是的,这就是乱世的悲苦!那他们觉得苦吗?”<br>兰芮曦:“我们觉得他们苦,但他们觉得不苦,在第254页,有时大家会聚在一起扔树皮鞋,很是欢乐。还有258页,阿廖沙也写到‘我认为我们活得还不错,这种街头生活,这种独立的生活不但我喜欢,伙伴们也很喜欢......’”<br>叶老师:“虽然生活苦,但他们内心很快乐,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br>叶清雅:“他们心中有快乐、健康、坚韧、向上、光明。”<br>叶老师:“从痛苦中发现美,这样才能显示人的胸怀、担当。”<br>4.第259页“死可不是什么大智慧,有能耐就好好活下去!”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br>肖杰智辰:“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就想要轻生的话,那这个人就很懦弱;但如果这个人遇到困难就去直面困难,那这个人就很坚强。”<br>叶老师:“嗯,是的,死很容易,就比如余华在《活着》一书中写到:活着就要艰苦;就要面对挫折;就要对抗烦恼;要对抗永无止境的困难……死很容易,有能耐的人就会好好地活下去……”<br>五、阅读总结:<br>叶紫涵:“该舍去时舍去,不能太过于吝啬。”<br>兰芮曦:“永远不要放弃活着的希望,勇敢地面对生活,去直面苦难,因为困难能让我们成长。生活中有许多挫折,但也给人带来希望!所以,请加油吧!”<br>叶清雅:“死很容易,但能从苦中找乐,有担当地活下去,才是最大的本事。”<br>石昕怡:“尽管生活很艰难,但我们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br><br> 阅读能达到的宽度、深度、高度,也将会是孩子们今后写作获人生所达到的宽度、深度、高度!希望你们坚持阅读,读出更多见解!

第页

老师

外祖父

交流

孩子

玩笑

外祖母

石昕怡

曾柏文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