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是一个兵》第二十七章 我是一个退伍兵(下)

范松青

<div><br></div> 范松青 《那年我是一个兵》 摄于1975年7月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十七章 我是一个复员退伍战士(下)</b></h1><br><br><br> <b>一、1975年的“军队要整顿”<br></b></div><div><b> ......</b></div><div><b><br></b></div><div><b> 二、我的部队被撤销和整编<br></b></div><div><b> ......<br></b></div><div><b><br></b></div><div><b> 三、我是一个复员退伍战士<br></b></div><div><b> ......</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 四、我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b></div><div><b><br></b><br></div><div><br></div><div> 告别,是部队的一门必修课。部队首长要求,送老兵退伍要有“四个走出”:走出感情,走出觉悟,走出作风,走出纪律。其中,感情是基础之基础。往年,老兵们退伍,官兵们之间的告别,有说有笑,有唱有跳,有忧愁有欢乐。但我们这一次的告别,似乎大家是伤感多于欢笑。这是因为部队解散了,所有的官兵们,上至师长政委,下至普通士兵,没有人高兴,即使是笑,也是强颜欢笑,笑比哭好。<br><br> 1977年3月19日上午,当我们这些退伍兵离开潼湖的时候,在一阵阵紧密地锣鼓声中,部队几乎所有的官兵,包括家属孩子们,全都出来夹道欢送退伍战士们。蒋团长等首长跟我们一个个握手告别,战友们相互之间紧紧拥抱,依依不舍,眼含泪水,有的甚至情绪决堤,失声痛哭起来。因为部队的解散,干部们先把退伍的战士们送走,紧接着就是轮到他们自己的转业。<br><br>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当一辆辆满载退伍老兵的军车缓慢地开动时,大家仍然一直在不停地挥手,不停地呼喊,所有的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句祝福告别:“一路平安!”“多多保重”!“保持联系”……!正是: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任重道远多艰险,我们何日再相逢?!</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东莞樟木头火车站坐上了北上的列车。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端。我透过车窗玻璃,遥望着微微起伏的崇山峻岭,我的心随着那川流不息的江河水,浪花不断在翻滚,不禁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种种所经历的军旅往事,在我的脑海中争先恐后地一闪而过,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回忆起那难忘的四年军旅生活,从我入伍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觉到了部队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和大熔炉的火热。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是一粒种子,撒在了军垦部队,在潼湖那肥沃的土壤里逐渐长成幼苗,得到了阳光雨露的沐浴,经过首长和战友们的锄草、培育和辛勤浇灌,几经风雨,几经磨练,几经蜕变,我最终得以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当兵之前,我就是宁远县城关中学革委会委员(学生代表),高中毕业前入党。1972年12月至1977年3月,我参军入伍在142师(0642部队,后为53219部队)424团(0524部队,后为53220部队)。我的四年军旅生涯大体经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2年12.12--1973年2月底,我在142师424团新兵营集训两个多月;</p><p class="ql-block"> 1973年2月底--3月中旬,我分在424团特务连侦察排5班,学习和劳动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中旬—3月底,我参加团政治处举办的文艺创作学习班培训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3年4月初--6月中旬,我抽调在团司令部举办的班长集训队当文书两个半月、两期;</p><p class="ql-block"> 1973年6月中旬--8月底,我在团特务连参加“双抢”搬运稻谷等劳动两个半月;</p><p class="ql-block"> 1973年8月底12月底,我参加师侦察科举办的全师侦察兵骨干集训四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4年1月初--2月底,我在团特务连侦察排5班参加副业生产劳动两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4年3月初--4月底,我参加师侦察科举办的全师侦察排全体集训两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4年5月中旬—5月底,我参加团政治处举办的新闻报道骨干学习班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4年6月初--6月底,我抽调在师政治部举办的全师体育骨干集训队当文书一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4年7月初-12月底,我参加在42军教导大队举办的全军测绘员集训队培训六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5年1月初--2月底,我抽调在142师司令部作训科帮助工作两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5年2月底--12月初,我抽调在军教导大队142师干部连当文书一年,两期;</p><p class="ql-block"> 1975年12月初—1976年2月下旬,我回到424团特务连搞副业生产劳动近三个月;</p><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下旬—1977年3月,我在团政治处电影组当放映员、广播员、图书管理员;</p><p class="ql-block"> 1977年3月,142师撤销番号,与广东省军区独立师合并整编,我退伍回家乡。</p> <div><br></div> 从上述我当兵四年的轨迹可以看出,我的军旅生涯与大多数当兵的人相比,还确实有些不一样。大多数部队的战士,特别是潼湖生产部队的战士,他们从入伍到退伍,或许就在一个连队或单位,雷打不动,有许多战士甚至连潼湖都没有出去过。而我的当兵四年,则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工作变换比较频繁:从连队到机关,从团到师到军,从政治处到司令部。但万变不离其宗,学习、借调、帮助工作,转来转去,最后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特务连。而且在当了三年老兵之后,第四年还得“而今迈步从头越”,重新开始学习放电影。<br><br> 纵观我的四年部队生活,我是一个生产兵、侦察兵、测绘兵、电影兵、机关兵(“五大兵”),我也当过军械员(文书)、测绘员、放映员、广播员、图书管理员(“五大员”)。虽说我长期在团、师的司政机关和军教导大队“抽调”帮助工作,但我的军人“身份证”却一直属于特务连,而实际上,我真正呆在特务连的时间不到8个月,以至于特务连的干部对我有看法而要我复员。虽说我长期在“抽调”在外帮助工作,在团教导队当文书,在师体训队当文书,在军教导大队142师干部连当文书等,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任何公文当“文书”。<br><br> 我在部队的四年期间,我也时常以一些豪言壮语来激励勉励自己: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做整个革命机器中的一颗万能的“螺丝钉”,组织上把我放在哪里,我就紧紧地拧在哪里,永不生锈而闪闪发光。服役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之中去,争取为党和人民多干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为了革命,我愿意做“铺路石子”,一直铺到共产主义。<br> <div><br></div> 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四年当兵经历,那是我人生中一段最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个青春最迸出火花的年代。回忆起当兵1500多天的日子,我既有甜蜜,也有苦涩;我既有快乐,也有泪水;我既有喜悦,也有痛苦;我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我既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遗憾。<br><br> 我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但我也热爱部队的战斗生活。潼湖的泥巴、稻子、谷酒,不时散发出一股股醉人的芳香味,潼湖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虽然我们在军垦生产部队当兵非常辛苦,但我常常想,一个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摔打自己,才能得到锻炼成长。我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不与军垦部队的兴衰紧密相连。我们在潼湖生产部队吃过最大的苦和累,那人生还有什么苦和累能难得到我们?!<br><br> 如今我虽然脱下了军装,告别了军营,离开了潼湖,但我会永远怀念它。因为我们在潼湖这片沃土上,辛勤地耕耘,倾注了热忱,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同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我当兵虽然只有四年时间,但我把最好的人生时光、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潼湖部队,而且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呼唤着:再见吧,我那亲爱的的战友们!!再见吧,我的第二故乡——潼湖!! <div><br></div> 1977年3月22日,我复员退伍回到了阔别四年之久的宁远家乡,四个多月后,我被分配到县物资局工作。1977年10月全国恢复高考,1978年9月,我以全国重点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而且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工龄满五年还可以带工资读书。当我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刻,我喜不自禁,心血来潮地写了一首七律诗:“上大学有感,偶成七律一首”:<br><br> 手捧通知贴心房,<br> 热泪盈眶喜若狂;<br> 功夫不负有心人,<br> 此番高考捷报传;<br> 平生酷爱求学问,<br> 几回梦寐眼望穿;<br> 长风破浪如吾愿,<br> 苦读四载定凯旋。<br><br> 我在读大学期间曾担任政治系七八级一班党支部书记(我的同班同学易炼红,现为二十大中央委员、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82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湖南零陵地委党校、零陵日报社工作,后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93年—1997年,我先后获得主任记者、副教授、副研究员三个高级职称;1994年作为人才引进,我调入广州师范学院参与创办新闻传播系(现在的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995年底,我调入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中心,1998年调入广州市纪委,2007年调入广州市政协工作,至2016年1月巡视员退休,享受天伦之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五、我的永恒记忆—四二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话说的是,当过兵的人,虽然有各种原因而感到有些后悔;没有当过兵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军旅梦,感到人生中缺少这精彩的“潇洒走一回”而感到后悔。有人曾经问我,你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我曾经后悔过很多事,但唯独不后悔当兵;我曾经淡忘了很多事,但唯独难忘战友情;当兵无悔,无悔青春,我很骄傲地说:“那年我是一个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作为全国5700多万中曾经当过兵的人,因为生命中有了身穿军装,手持钢枪,保家卫国的当兵经历,我一辈子都会感到快慰,我的回忆也变得那么的美好和珍贵。正是因为我的生命中有了当兵的经历,不管时间长短,我都可以自豪地、扬眉吐气地、大声说道: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感到懊悔,当兵是我一生中的无形的宝贵财富。我为我的当兵选择高呼万岁!——当兵万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部队的战友们都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50年前,我走入了军营,当兵四年后我脱下了军装。我虽然摘下了领章、帽徽,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光荣的军人;虽然我离开了部队,但永远都褪不掉那融入血脉的、刻进内心的“八一军魂”。在我的生命里,正是有了当兵这一段的历史,我一辈子都会感到无比的珍贵,无比的骄傲和无比的自豪。</p> <div><br></div> 然而,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已今非昔比。如今当我们回到当年曾经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广东惠州潼湖军垦农场时,一眼望去,那昔日战友们千军万马围湖造田,千辛万苦开垦出来的数万亩良田,如今变成了一片片的草地、湿地、沼泽地、鱼塘和菜地,还建起了一大片的砖厂、饲料厂等。不知战友们又是作何感想有何感慨?如今,我们这些“流水的兵”,回到了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可是早已撤销整编40多年的142师,那“铁打的营盘”又在哪里?<div><br> 目前,潼湖军垦农场仍隶属南部战区管辖,只不过面积范围缩小了很多。那里已经耸立着一座《潼湖军垦》纪念碑,记载着当年42军开发潼湖军垦的事迹。纪念碑上的军垦战士塑像雄伟挺拔,他们手握钢枪,精神抖擞,目视前方。潼湖军垦在人民解放军开展军农生产的光辉史册里,留下了闪亮而不可磨灭的华章。这一段历史,是我们人生航程上一段永远难以忘怀的旅程。</div>  <div>  2020年金秋十月,作者范松青(前排右二)参加原142师宣传队50周年惠州潼湖行活动,在潼湖军垦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潼湖军垦”四个大字,系著名画家关山月题写。</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的潼湖战友曾经总结了“当兵的十大好处”:</p><p class="ql-block"> 01、一副素质过硬的强健体魄;</p><p class="ql-block"> 02、一批感情深厚的亲密战友;</p><p class="ql-block"> 03、一段丰厚宝贵的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 04、一次社会认可的工作履历;</p><p class="ql-block"> 05、一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p><p class="ql-block"> 06、一次改变命运的难得机遇;</p><p class="ql-block"> 07、一个提升能力的成长平台;</p><p class="ql-block"> 08、一股走向社会的勇敢创劲;</p><p class="ql-block"> 09、一份全家受惠的政治荣誉;</p><p class="ql-block"> 10、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p> <div> 上图:原142师426团七连干部战士退伍前合影留念;下图:2018年8月1日,原七连战友广州喜重逢。</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是我们1972年12月参军到部队五十周年的纪念日子。五十年的峥嵘岁月,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这是不可忘却的纪念。在共和国七十华诞即将到来之前,2019年8月23日,142师的250多位战友曾汇聚一起,在广州隆重举办了“纪念陆军第142师战潼湖五十周年――再忆潼湖稻花香”活动。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友,如今大都是白发苍苍。分别多年后的老战友们,再次聚首,欢聚一堂,尽情地回味潼湖岁月,重温军旅时光,再续战友深情,感悟甘苦人生。……(具体内容详见下一章 我师战友喜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永恒记忆!永远的142师!永不磨灭的番号!——“我是一个兵”! </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  2018年6月,原142师425团七五炮连战友及家属聚会于韶山。</div><div><br></div> <div> 范松青《那年我是一个兵》<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下一篇 请看《那年我是一个兵》第二十八章 我师战友喜重逢)<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