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 家风故事,我来讲——《永远做老实人》

中科尚诚幼儿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每个家庭学习领悟《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营造良好家教氛围,中科尚诚党支部推出“家风故事,我来讲”专栏,带您一起听听他们的家风故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永远做老实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我是今天“家风故事”的讲述人:中科尚诚党支部陈荣,我讲述的是《永远做老实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罗荣桓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他一生恪尽职守,被誉为“政工巨匠”。在家庭生活中,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的罗荣桓更是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同时也教育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做老实人、干老实事,对党绝对忠诚,时刻为人民服务,抵制特权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罗荣桓自从投身革命,便将生死置之度外,更是从来没有想过将来飞黄腾达升官发财。1937年秋,作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奉命开赴抗日前线。临别前,他对新婚不久的妻子林月琴叮嘱道,要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永远做老实人”不仅是罗荣桓对妻子的期望,更是自己坚守的信条。他时刻提醒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应该为人民谋幸福,而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他后来在给孩子的信中坦言:“你爸爸二十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事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国家规定之待遇外,一无私有。”这确实是罗荣桓一生最真实的写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炮火纷飞的革命岁月,罗荣桓一直以四海为家,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由于环境的艰苦,加上没日没夜地工作,他最终积劳成疾,后被确诊为肾癌。1946年7月,党中央安排他到苏联就医。一年后,罗荣桓回到了黑龙江哈尔滨,在组织的安排下,他住进了一幢从旧官僚手中接收过来的楼房里。这是一处宽敞的上下三层楼的独立庭院,楼内设有豪华的舞厅、会客厅,讲究的卧室、洗漱间,非常华丽气派。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罗荣桓感到太奢侈了,心里很不安,几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另找一处朴素简单的房子住,但一直没有结果。有一天,他到谭政家去做客,见谭政住的是一处二层小楼,于是跟谭政说:“跟你们搭个邻居怎么样?你家住楼上,我们住楼下。欢迎吗?”谭政起初还以为罗荣桓在开玩笑,没想到几天以后,罗荣桓一家真的搬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一家搬进了北京南池子18号。这处房子并不宽敞,要住上罗荣桓一家,再加上秘书、司机、警卫员等人,很不方便,但罗荣桓仍然自愿搬了进去。后来考虑到家里人口越来越多,房子实在过于拥挤,罗荣桓才于1954年举家搬到了东交民巷新8号,与贺龙、陈毅、张鼎丞成了邻居,在那里一直住到逝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罗荣桓就是这样一个心里装着大局、装着他人的人。毛泽东曾说过:“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扬家风 立家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传家训 树家教</b></p>

罗荣桓

家风

老实人

家教

永远

美德

弘扬

传承

房子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