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走学第三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戏剧街、福王陵、城南书院、青山祠,县正街、都正街、程潜公馆、湘江评论旧址)

毛毛

<p class="ql-block">十一月十五日,继续长沙古文化历史走学计划,第三站,戏剧街、福王陵、百龄古井、南村巷、名人公寓、老龙古井、城南书院、青山祠,萧朝贵阵亡处、县正街、高正街、都正街、火药局、白果园、程潜公馆、湘江评论旧址等三十余个近现代遗迹和街巷,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感受长沙厚重的文化底蕴,听古老长沙的故事,流连忘返,痴迷陶醉……</p> <p class="ql-block">从位于天心区的长沙戏剧街起步,向青山祠妙高峰穿行。这是一条特色戏剧街,百米长的巷子内不仅有仿古门楼、木雕门窗,墙上还打造了各种戏剧脸谱、道具模型的浮雕以及名家画像。据说当年在这里看戏只需要花三块钱,现在戏台子都不存在了,但戏曲文化依然留存,成为新长沙的一道老风景</p> <p class="ql-block">青山祠戏剧街2005年由长沙市政府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当年一些戏剧名家,包括一些戏剧班子集聚在这里进行一些群众演出。走进青山祠的历史文化街区,也走进了流光溢彩的戏窝子。这是映山红民间剧场</p> <p class="ql-block">天心区戏剧家协会、越剧团现还在街巷里</p> <p class="ql-block">古戏剧名墙</p> <p class="ql-block">名角画像</p> <p class="ql-block">道具墙</p> <p class="ql-block">韩非子墙</p> <p class="ql-block">百龄古井</p> <p class="ql-block">顺着“长沙历史步道"翻过妙高峰,北坡有一处南宋福王陵园,是宋代皇帝的宗室赵汝愚墓。</p><p class="ql-block">赵汝愚(1140年一一1196年),字子直,江西余干人。南宋宁宗时为右丞相,以爱国忧君著称。力主抗金,千里出征建功。时为权臣所忌,贬为宁远节度使。赴永州途中于衡阳遇害。后遗体运至长沙,葬于此处。南宋理宗时,赵汝愚被追封为福王,谥忠定,祀称“八方王爷"</p> <p class="ql-block">福王陵园简介</p> <p class="ql-block">福字亭</p> <p class="ql-block">从由义巷穿过去走到妙高峰巷左转向上走便是最高处,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记载:“妙高峰为本市最高峰,其顶有平地,方可2丈,青草平铺,宛如绿褥。夏间近晚之际,坐憩其地,清风徐来,胸襟顿爽,残阳自麓山反映天际,云霞与江面烟波,互相照耀,往来风帆,悠扬掩映,诚可观也”</p><p class="ql-block">在长沙会战时,国军预十师的指挥部就设在妙高峰,据说妙高峰也因此被硬生生给炸矮了。映入眼前的最高处已没有了之前的壮阔,同时已被房屋顶替,和老街区外的高楼隔空相望</p> <p class="ql-block">巷子里的天一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南村巷,里面是名人公寓</p> <p class="ql-block">南村巷巷道</p> <p class="ql-block">巷内墙壁上的著名作家图像介绍</p> <p class="ql-block">不惭于影,不惭于魂</p> <p class="ql-block">名人公寓,旁边是第一师范。据历史记载当年毛泽东的老师就住在这里,毛泽东和杨开慧也是在这里的宿舍结婚的,当时的很多文化人都在这里住过</p> <p class="ql-block">老龙古井</p> <p class="ql-block">妙高峰巷</p> <p class="ql-block">城南书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城南书院,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位今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妙高峰下,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所在地。在历史上,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齐名,“朱张会讲”典故发源地。</p><p class="ql-block">城南书院原是南宋大儒张栻其父张浚在潭州的居所,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于南门外妙高峰,张栻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入元后废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广行省参议吴世忠、湖南提学道陈凤梧曾谋求在妙高峰恢复城南书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据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长沙府推官翟台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学堂5间,万历中复圮。1903年,长沙城南书院改制为湖南师范馆,即为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p> <p class="ql-block">妙高峰城南旧事街牌楼</p> <p class="ql-block">上碧湘街,位于长沙南门口</p> <p class="ql-block">长沙南门口的上碧湘街,是一条小巷街,但整天都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从街口往里葱油粑粑、糖油粑粑、春卷、剁辣椒、辣椒萝卜条、卤菜、酢鱼、小鱼虾、雪里蕻等吃食依次排列,生的熟的,炸的腌的,煮的蒸的,成百上千,令人目不暇接,各色香味扑鼻,是长沙人家庭餐桌上的食材来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小古道巷内一侧的南倒脱靴巷,位于长沙南门口磨盘湾南侧,传说东汉末关公战长沙时,镇太守韩玄要黄忠应战,黄忠久战不胜,韩玄诬其有反叛之心,要斩黄忠。魏延与黄忠交谊甚厚,一怒之下要杀韩玄,韩玄逃跑,从南门向北逃,跑过小古道巷的一条小巷,故意把靴子脱掉一只,靴尖朝南放,想让魏延以为他是向南跑,那条小巷被后人称为“南倒脱靴”</p> <p class="ql-block">南倒脱靴巷2号公馆(民国,市级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南倒脱靴巷2号公馆远眺</p> <p class="ql-block">一步两搭桥。西起磨盘湾,东止蔡锷南路。为唐代护城河经过之处。护城河上有两座并列的桥,间隔距离仅一步之遥,故称“一步两搭桥”。桥附近又有名为“高码头”的街道。高码头亦为唐代护城河经过之处,因地势较高,故冠以高字</p> <p class="ql-block">吊马庄1号予园为长沙市保存最好的民国公馆建筑之一,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公馆围在青砖围墙内,大门由双重门框组成,外门框突出,砖砌拱顶;内门框用花岗石建造,三围凿有线条,门额上书“予园”二字。公馆为红砖平房,小青瓦,坡屋顶,中为厅堂,四角为伸出的厢房,呈对称形式。木地板,设有防潮层。前院内种植藤树,环境十分幽雅。</p><p class="ql-block">原屋主为长沙著名中医师刘建勋,今为其后人所居住。刘建勋早年留学日本,为原福建省主席刘建绪的堂弟</p> <p class="ql-block">“出入是门”巷,是芙蓉区与天心区的分界小巷。“出入是门”的“是”是“这”的意思,就是说“从这个门进出”。原善化县学宫的正门(西门,面向现在的化龙池巷)平时是紧闭的,出入学宫必须走侧门(南门,面向现在的大古道巷),因而这条街就叫“出入是门”。它南起大古道巷,北止东文庙坪</p> <p class="ql-block">化龙池巷</p> <p class="ql-block">化龙池巷,只有真正的长沙人才知道这个地方,很多游客,或者是来长沙工作的朋友,对这样的老长沙街道,估计只知道太平街,但是其实化龙池等老街才是真正的老长沙底蕴,只是如今的化龙池,已经不再有曾经的辉煌,只保留了少部分文物建筑在那,其他的都是一些老房子或者是翻修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化龙池总长度为200多米,位于长沙天心区古城区,南起大古道巷,北至人民西路,也就是曾经的织机街一带,这条街道依旧保持着麻石街道的样貌,这里据说曾经是善化县(老长沙)的缩影,通过这里就可以看到老长沙,可惜如今已经完全物是人非了,只有寥寥几处真正的老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化龙池,相传古代这条街上,有家铁匠铺。铺里有一个老店主和一个小学徒,店主自私贪婪恶毒,学徒善良忠诚老实。有一天,店主生病了,他抓着学徒说:“我死后,不要埋,就丢在门外的井里,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你要丢一只公鸡到井里去。”店主死后,学徒按店主的嘱咐,把店主尸体丢到井里,每逢初一、十五,丢一只公鸡到井里。不久,学徒娶了个贤惠的妻子,生活得十分美满。一年后,葬着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会发出阵阵响声,日子越长,响声越大,后来连地都震动起来。人们十分惊恐,昼夜不宁。学徒梦见店主抓着他说:“你用公鸡祭我,我身上沾了公鸡的血,变成了一条龙,近日就要东归大海去了。到时,长沙城会变成一片汪洋。但你不用怕,只要这几天不倒铁水到井里去,我是不会害你的。退水后长沙城的人都淹死了,你还可以独占长沙。否则,你就性命难保。”学徒醒来,才知道井里的响动原来是店主所为。他决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他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满眼泪水,但二话没说就帮助他熔铁。铁水熔好了,夫妻俩赶紧抬出一桶,对着井里一倒,就听到井中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接着,地面开始震动来;他俩赶紧又倒出第二桶,井里的响声更大了,地面抖动起来,他俩赶紧倒出第三桶,只听得一声巨响,井边的地塌了下去,夫妻俩也跟着陷了进去……井不见了,响声没有了,地步再震动了,孽龙被铁水熔化,夫妻俩为此献出了生命。再后来,井塌之处变成了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学徒夫妻俩勇斗孽龙,就把这个小池塘叫“化龙池”。后来,小池塘没有了,却有了“化龙池”街名,并一直流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化龙池整条街两侧虽然大部分是复古房子,装饰的也古色古香,但是却基本都是商店或者清吧,名字也起的十分的文雅清新,比如说马语者,空卡等。这里白天很冷清,只有到晚上才会热闹起来</p> <p class="ql-block">小巷子里的名人壁像</p> <p class="ql-block">化龙池巷里,这面立在巷子东头的“善化县学宫照墙”,是由青砖砌成的老墙。“文夕大火”之前,学宫是周边最高大、最威严的建筑之一,距今近500年了。仔细查看,还能在老墙找到一些泥雕花纹。墙顶上,还残留着些瓦片和几个雕着精致纹理的瓦当……</p> <p class="ql-block">化龙池巷牌楼</p> <p class="ql-block">老城西南角,天心阁西侧以街道中心东池为界,一横一竖分成三条街,它们便是长沙历史老街之一的“都正街、高正街、县正街”。</p><p class="ql-block">县正街,善化知县盛时将其治移驻此地,街位于县署前故名县正街。它与都正街的“多元展示”和高正街的“生活气息”区分开,它是三街中最短且最能直观感受的县正街。不到百米的县正街,因特有地理位置,充分承载“老长沙”风味的城市历史、生活记忆</p> <p class="ql-block">县正街景</p> <p class="ql-block">艺人作坊</p> <p class="ql-block">以东池为界,往南的这段便是高正街。它保留了长沙百年来最原始的风貌,有浓雾的老街风味。高正街给人的,多是生活的浓郁气息。相比都正街,这里街道稍窄些,而窄让街坊们更亲近,就如合欢门的含义,街坊邻居合而欢乐。在这里,没有纷扰,尽管享受古韵的古建筑之美和老长沙的市井,清净自在……</p> <p class="ql-block">高正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巷子套巷子,张家巷</p> <p class="ql-block">凤凰台。传说明代长沙吉王有女,冰雪聪明,温婉贤淑,倾国倾城,取名凤凰。吉王疼爱有加,为公主筑高台,建梳妆台,佳名凤凰台</p> <p class="ql-block">高正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巷子套巷子,和睦巷</p> <p class="ql-block">高正街里的和欢门</p> <p class="ql-block">都正街全长314米,因清初都司衙署所在而得名,是这片历史街区中的主街。</p><p class="ql-block">这里曾聚集被称为“定湘王庙”的善化县城隍庙,纪念湘菜祖师爷的詹王宫,以及传承湖湘文化和梨园风采的桃花井等,是众多文物的展现地。</p><p class="ql-block">都正街主街修缮开放后,古宅、古景、古井重返老街,这里重现当时的“人烟繁密、商业繁华”</p> <p class="ql-block">在长沙天心阁下今天心公园至古稻田、马王街、小瀛洲、都正街一带大片地域,唐代曾为一水光潋滟、山岛耸峙的大型园林,名曰“东池”。东池为唐贞元十八年(802)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杨凭所建,初为潭州官府宴客观游场所。杨凭系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名气很大,与其弟杨凝、杨凌于大历间相继中进士第,时号“三杨”。</p><p class="ql-block">东池是半环形人工湖,环周九里。唐代文学家符载作有《长沙东池记》,录下了东池的美景:</p><p class="ql-block">右有青莲梵宇,岩岩万构,朱甍宝刹,错落青画;左有灌木丛林,阴蔼芊眠,不究幽深,四时苍然。池中百鸟飞鸣,每当晨曦初露,金波浮荡,气象万千。杨凭在东池之上常盛款宾客,驻彩旗,动兰桡,泛舟而游,间或有娥眉婵娟,清歌波中,宛若神仙</p> <p class="ql-block">东池</p> <p class="ql-block">东池内景</p> <p class="ql-block">香铺巷。都正街虽不处于长沙商业中心,却在老长沙占有商业的一席之地,虽然当年红火的店面已湮没无闻,但保留下来的巷名却是长沙商业文化的遗存。清香留巷、马楚巷、香铺巷、铁铺巷、千总巷、蟾王宫巷、三条巷,都正街等七条巷子,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传说,它们组成了都正街具有历史韵味的文化古街群落</p> <p class="ql-block">马楚巷。都正街全长314米,曾是老长沙(古称善化县)的中心繁华地。街两旁,纵向延伸着清香留、马楚巷、香铺巷等小巷,藏着原汁原味的老长沙风情;而曾香火繁盛的城隍庙、厨神坐镇的詹王宫、清泉汩汩的桃花井又让其在喧嚣的市井日常之外平添了几分神秘和厚重</p> <p class="ql-block">清香留巷</p> <p class="ql-block">小巷子里的现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桃花井</p> <p class="ql-block">古街、古巷、还有古井。在都正街的尽头有一口名为“桃花井”的古井,虽为井名也是街巷名,别看是条幽深小巷,旧时也是戏班荟集之区</p> <p class="ql-block">清香亭</p> <p class="ql-block">都正街里面的小巷子</p> <p class="ql-block">古城神游诗墙</p> <p class="ql-block">火药局,在长沙天心公园的西侧、蔡锷南路和人民西路包围的三角形地带,是一片古老的街区,这里正是当年清政府的长沙火药局所在地。巷口上立有一座砖石结构的牌楼,镶嵌着“火药局”牌匾,上方有“天心阁历史街区”的标志。</p><p class="ql-block">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围攻长沙。在天心阁城楼下方,立有一尊太平军群雕,描述的正是这段历史。当时率军攻城的正是西王萧朝贵,他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当时守城的是巡抚张亮基,虽然城守住了,但他仍然感觉到后怕,就命黄晃在天心阁旁的城隍庙内铸火炮、造火药,长沙火药局由此诞生,并为湘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楼,是火药局巷,在巷子的尽头,有一口小型的警世钟。咸丰九年(1859)三月,这家军工厂发生爆炸,附近二三里内的房屋被彻底摧毁,周围的居民无一幸免,死伤无数,当时旁边有一条小河也被夷为平地,可见爆炸之威力。这在中国近代史上称为“火药局之灾”,但爆炸的具体原因却一直没有公开</p> <p class="ql-block">繁华的黄兴路与人民路交界处,有一条麻石小巷——白果园巷,里面错落着民国时期的长沙民居建筑。这里是民国公馆集中之处,程潜公馆即位于此巷</p> <p class="ql-block">程潜公馆是一座两层楼的民国风格建筑,红石砖外墙,青石瓦屋顶,它“见证”了湖南的和平解放。2005年,程潜公馆被长沙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历史旧宅保护维修改造名录,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程潜公馆原貌得以基本保留</p> <p class="ql-block">位于程潜公馆左前方的解放亭</p> <p class="ql-block">杜心武公馆。</p><p class="ql-block">杜心五(1869—1953),原名慎愧,湖南省慈利县人。少习武术,后走镖西南各省。1900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先后任宋教仁、孙中山保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锦园</p> <p class="ql-block">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沙不可移动文物点。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湘江评论》周刊在这里(白果园巷33号)印刷、创刊</p> <p class="ql-block">东白果园巷</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粮食厅旧址</p> <p class="ql-block">老湖南省粮食厅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办公楼右前方的红亭</p> <p class="ql-block">苏家巷西起黄兴南路步行街,东与白果园相接,“苏家巷”因大文豪苏洵而得名。典籍上尚未查到苏洵到过长沙的记载,但他儿子来过长沙。可能是长沙人对苏氏父子太过喜爱,才产生了苏洵也到过长沙的传说。苏家巷内原湖南省粮食局大楼,是一座长沙目前留存不多的典型苏联风格的三层红砖房,苏洵雕像就立在这栋楼前</p> <p class="ql-block">老长沙剧院</p> <p class="ql-block">登隆街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北起解放路,南止苏家巷。旧时此街以糊制灯笼的店铺较多,故称“灯笼街”,后雅化为“登隆街”,取生意兴隆之意。清光绪年间《善化县志》省城图内即标名登隆街;康熙年间湘抚赵申乔所撰,经民国时罗庶丹、饶省三增补的《长沙地名赋》有句云:“八角亭开,客登隆以得路;三尊炮响,官吊马以升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