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国庆省内游

陈春建

今年国庆节又快要到了,蠢蠢欲动的旅游之心又开始萌动起来。七天假期怎么安排出去旅游,去哪里?新冠疫情此起彼伏,走不好回来就得隔离,省内疫情还不多就在省内走走吧。省内的知名旅游景点大都去过,旅游都想找没去过的景点走走,想来想去只有辽西一带去过很少,那就从辽西开始玩吧。计划在省内中部转一圈,即营口、盘锦、锦州、阜新、铁岭、抚顺上夹河(读书时学校所在地)、桓仁、宽甸、回家,初步这么打算也算是攻略吧。<div> 国庆节前一天闻传各地疫情控制措施很严格,原计划看来要泡汤了,9月30日晚间通过各方面查询,得知高速公路口控制的不是那么严,于是又动起了出去走走的念头。</div><div> 10月1日上午马不停蹄的各种准备,购物、装车,把能想到的旅途中需要的吃喝拉撒睡所需设施都往车上搬,塞得车里仅能容得下我一个人睡觉的位置。下午1点开始动身第一站去营口。出行的时候天气虽然云层较厚,但是温度还是挺高的,如果这七天中都是这样的天气,那就是再好不过了。</div><div></div> 途径万福高速公路服务区下车休息,看到盛开的菊花给此时的心情更增添了甜蜜蜜的感觉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下午3点多来到了通过“窝友自驾”软件上找到的营口市政府附近的广场,偌大的广场廖无几人,一路上也没有核酸检测人员,直接就开进广场。 广场边上的公厕干净整洁,在这里扎营晚间休息很符合条件。 我的坐骑孤独的停在广场一角,远处的建筑就是营口市政府。<div> 为什么我选择第一站到营口,因为1976年我在辽宁交通学校读书毕业被分配在营口市105汽车队。这里是我人生参加工作的起点,是我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第一站,从此端上了铁饭碗,走出了农村、摆脱了劳累。虽然在这里只待了三年,但是这三年的工作和生活让我终身难忘。尽管我家离这里不太远,但是离开的33年很少来过,多次想来看看未能实现,这次出游就把这里作为我的第一站。</div> 下车后稍事休息,来到广场边缘,看了一下广场实景和地形,看似宽大整洁的广场,细看覆盖着水泥或沥青的地面坑洼不平,到处有翘起的部位,破损的残杂碎块掩盖着豆腐渣工程的实质。晚间如果就我一台车在这里过夜,似乎有些过于孤独和无趣,时间离落日还有两个多小时,不如驱车在附近看看,如果有更好的驻车地就不在这里过夜了。 离开这里不远就是渤海边,沿途的公园景点不少,不少来旅游的房车停在各处,我没停车走走看看来到了一座庙宇,猛然间想起当年在这里工作时听工友们说起营口西大庙,莫非这就是西大庙吗? 于是在附近找到了一个让停车的地方下车返回观看,此时天色已晚,庙门关闭只能在外面看看。悬挂的匾额写着“西天寺”可能就是工友说的西大庙吧。 “国泰民安”佑护着祖国昌盛,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营口老街就在大庙的旁边,这条老街有百年历史,是营口市最早的商业街,也是东北地区最早成型的商业街。我在这里工作了三年整没有来过,不知道当年我是怎么想的。因此对这里一点也不了解,通过百度才知道了下面这些典故。 老街两侧现存百余年的近代建筑31处,原始业态包括粮栈、油坊、银号、杂货屋子、绸缎庄、金店等,经营项目十分丰富。它们不仅形式、用途多样,更有中西合璧之美,更反映出中西文化的逐步融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营口辽河老街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老街上的建筑因此享有“近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 老街背靠渡口,口岸贸易首先在此兴起。清雍正四年(1726年)营口修建天后行宫时,辽河老街就是客商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市。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正式开港。 辽河老街坐落于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老街是营口的发祥地,也是营口城市变迁的缩影。 老街现存近现代优秀建筑中,有6家是当年的银号,如东记银号、公益银号、永惠兴银炉、永茂号银炉、世昌德银炉等,它们既体现了近代营口东北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体现了港口文化制定规则、订立标准的现代意识。 营口辽河老街近现代建筑,属于开创时期的第一代建筑,而广州、上海、天津等城市保留下来的近现代建筑,多是近代历史上的第二代、第三代建筑。因此,辽河老街近代建筑倍受建筑学家青睐。 历史的记忆深刻地烙印在城市灵魂之中,保留下来的建筑在新时代将成为新的时代印章。 形态各异的雕塑再现了老街当年的人们生意、生活和起居。 卖果品、剃头。 烤地瓜、喇叭匠在招揽生意。 磨刀、领娃叫卖。 喝点小酒,聊聊家常。 老街晚上热闹非凡,相声和京剧旋律飘荡在老街上空,人力车承载着历史走到今天。 名车成了垃圾箱(模型)。 华灯初放,一片温馨和睦的景象。 人们在悠闲的品尝各种美食和夜生活。 今晚我就在老街旁边停车场露营,在老街吃了当地小吃,把老街从头走到尾,又在人声鼎沸的大辽河边转了转,回到车上伴随着城市优美旋律安然入睡。<div> 原计划今晚到老工友家看看,可是顾忌各地的疫情防护措施,怕影响了双方的生活起居就没敢联系老工友,希望老工友谅解,等疫情结束了,再来叙旧。</div> 10月2日, 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盘算着今天如何行动。感觉没看到我工作过的厂区心里一直有遗憾,可是这么多年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还能找到厂区吗?不管怎样也要找找看。凭着依稀的记忆我经常去的商店叫东升百货,在导航上还真找到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模样,沿着记忆中一条南北走向的马路开去,走到一个小桥时才想起我居住的宿舍就在这条小河边。当年我在这里工作时,这小桥上经常有卖毛蚶的车辆,一角钱能给一脸盆子肥大的毛蚶也不用称。营口在渤海边,盛产这些海货,比蔬菜还便宜,食堂天天吃这个东西,吃的直胃疼。可是原来的工字楼宿舍没有了,工字楼后边一大片红砖瓦房家属宿舍已是一片楼房所替代,一点也没有记忆中的画面。再往前走就是厂区了,那时的厂区外面是芦苇荡和稻田,现在是一望无际的高端大气的大楼所覆盖。<div> 至此才算彻底死了心,别再找了。再去哪里呢?就这样离开营口吗,把车停在路边心思着。突然昔日工友口中的“西炮台”让我找到了要去的地方,打开导航,顺着笔直宽大的马路向西炮台方向开去。一路所见由原来的盐滩平整而成的大地上经纬分明,由道路分割成的田字格中稀疏的建起一些厂矿和建筑物,寂静没有生气,土地就这样毫无声息的浪费着,全国各地司空见惯。</div><div> 上午9点钟来到了西炮台停车场,等待9点半开门。在这里自己露个脸,留给未来的回忆。</div> 营口西炮台位于营口市渤海大街西段,辽河入海口左岸,始建于1882年(光绪八年),1888年建成,为夯筑四合土。炮台面海“内筑土台三方,中大旁小,高四五丈”。中间大炮台为二层,高6米,长宽各50余米。台顶四周为矮墙。墙下暗炮眼8处,置炮52尊,炮台四周围墙900余米。是清末东北的重要海防要塞,也是东北最早的海防工程之一。 迎门的浮雕刻画了当年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战斗场面。 沈阳军区捐献的抗美援朝战斗机。 沈阳军区提供的各类战斗武器。 通往炮台的坡道。 炮台外面是一望无际的渤海,堡垒年久失修正在维护中。 大炮底座 历史沧桑 复制的大炮,再现当年抵抗外来入侵之敌战斗场面。 厚重的历史。 当年练兵雕塑。 林则徐指挥广州炮台战斗的光辉形象再现在营口西炮台展厅。<div> 走出西炮台已是10点半,营口是没有再可游览的古迹了,决定按计划北上盘锦。出了炮台就驶上了辽河大桥,过了大桥就是盘锦地界了。疫情检测人员只是看了一下行程码就放行了。第一次走这里路,条条公路宽阔笔直,比高速公路差不多少,我漫无边际的行驶在这蟹肥稻香的盘锦大地上。中午在公路边一处废弃的停车上做饭吃饭,稍事休息迎着濛濛细雨向盘山县方向行进。下午3点多来到了盘山县政府停车场,真不知道当地政府部门是怎么想的,修建这么大的停车场干什么。资料介绍停车场及双创楼宇项目总投资1.2亿元,场地东西方向长度约为268米,南北方向长度约为158米,总用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约500辆停车位的车库,用于满足政府周边停车需求。为了发展旅游事业的确不错,可是盘山县有旅游资源吗。我看看这么大的停车场就停有3-4辆车,离市区又远,晚间在这里过夜没有什么意思,决定继续往前走。可是往哪个方向走,原计划去锦州,得很晚才能到达不想这么累,离得近只有北镇市,于是动身前往北镇市。</div><div> 车窗外秋雨绵绵,已经收割归仓的大地上光秃秃的没有生气,收回眼光集中精力驾驶车辆,5点左右到达北镇市政府停车场,又是我一辆车停在这里,偶有一两辆看样子是情侣幽会小车光顾,停留一会就走了。我在车里吃了自己做的饭菜,喝了一罐昨晚在营口买的啤酒。饭后去街里走走发现一个怪现象,凡是高大洋气的建筑都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而商业、企业、住宅建筑大都低矮老旧,形成强烈反差。尤其市委市政府、公检法机关办公大楼更有鹤立鸡群之感。城市管理与我所在城市市容市貌不可相比。</div> <br>  “北镇”之称源于北镇市境内的历史文化名山——医巫闾山。北镇市曾经名为广宁县,因为和广东省下辖的广宁县重名,所以改为北镇县,并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北镇市。人口50多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北镇庙和医巫闾山就坐落在其境内。属于锦州市辖属县级市。雄奇秀丽的医巫闾山横亘辽西大地,五大镇山仅存的镇山神庙——北镇庙庄严矗立,一代名后萧太后的陵寝静卧山谷之间,因舜封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上面的建筑是北镇鼓楼。<br><br> 北镇庙位于北镇市城西2千米的山岗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也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北镇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9米。在其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石牌坊、山门、神马殿、钟鼓楼、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内香殿、寝宫等。庙内保存有元明清碑刻56通,庙东有乾隆年间所建的“广宁行宫”遗址。 庙前一个大号的茶壶源源不断的倾倒着茶水,看不到支撑茶壶和进水的装置,设置的真是巧妙。 站在大庙外面望见不远处怪石嶙峋的山脉就是医巫闾山。 从外面看到的大庙建筑。 传说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玩了几个月,回到北京觉得身体很是乏累。这天他在养心殿看完奏折,感到有点困倦,就伏在龙书案上,正在似睡非睡的时候,忽然身子好像被什么抬了起来,轻飘飘地升到空中。他忽忽悠悠地来到一所宫殿前边。这所宫殿和皇宫差不多,很肃静。他往里走去,见里边一池清水,池水清澈见底,水里有游鱼,水面盛开着莲花,一群水鸟在池里游着。水池边上有几株垂柳,柳丝被风一吹,轻轻地扫着水面,真是柳暗花明。远处有一座高山,山峰重叠起伏,近处还有座小山,小山上有一片宫殿。宫殿红墙绿瓦,一层殿比一层殿高,殿前是白石台阶、玉石栏杆。一棵歪脖青松,像在钟楼鼓楼之间搭上了一座绿桥。又向山里走去,只见小路弯弯曲曲地盘在山上,路边是悬崖陡壁。向上走,见一个天然的石棚,棚顶流下一挂瀑布,象串串珍珠门帘挂在石棚前边,水翻着白花哗哗作响。往幽顶上一看,山更高了,有一棵松树象一把大伞,这时,忽然觉得瀑布水溅湿了他的龙袍,他急忙向后躲,一下子跌进山涧里。吓得他大喊一声:“快来救驾!”睁眼一看,自己倒在地上,水碗洒了,椅子倒了,衣服也湿了他急忙召来和珅,详详细细地向他讲了梦中情景。和珅想了很久,才说:“听陛下所讲的山景,很象医巫阊山,此山在广宁城西,是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广宁城西北角有个万紫山,山上有座碧霞宫,宫里供的是三位仙姑乾隆听完很高兴,就说:“朕想到广宁去封医巫闾山!”和珅说:“我主御体劳乏,请休息几个月,等明年春暧花开时再去可好?”乾隆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和珅暗中与工部尚书商量,挑选了能工巧匠,又画了“行宫图”,派人去广宁城,在城西北镇庙东监造行宫。又让当地知县找民夫把莲花泡挖深、扩大,再栽上莲花。第二年春天,乾隆起驾到了广宁,对行官很满意。他先到碧霞宫进香,见供的正是梦中的仙姑;又到莲花泡里划船;然后游闾山,见和自己梦到的一模一样,更觉得梦的稀奇。在游闾山的时候,他兴致很高,写了不少的诗,均刻成石碑,现保存在庙内和闾山观音阁里。这行宫头几年虽然被毁掉了,但遗址还在。<br><br> 崇兴寺双塔位于北镇市城内东北隅,因塔后有明清时期所建的崇兴寺,故而称“崇兴寺双塔”。双塔的创建年代,据专家考证,应在辽代清宁~天庆年间(1055~1123年)所建。从结构材料和形制上观察,应属辽代建筑。 崇兴寺双塔东西相对,相距43米,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均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东塔高44.46米,西塔高42.63米。塔座上砖雕斗拱、曲水万字栏板和仰覆莲等。每角刻一力士,作负重状。塔身每面中央都有佛龛,中雕坐佛,龛外两旁各雕立一胁侍,上有宝盖、飞天等。底层塔檐下有砖雕斗拱,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以上各层均用砖砌叠涩出檐,逐渐内收。塔顶上有莲座、宝瓶及刹杆、宝珠。西塔镶嵌有明代重修碑一通,上有李成梁、李如梅等字。崇兴寺双塔建筑精美,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崇兴寺位于北镇市区东北隅。建于辽代,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近年修复。 现有正殿5间,进深3间,内塑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像。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佛殿3间,东塑观音、龙女、善才;西塑地藏王菩萨及侍者佛像。东西有僧房10间,前殿有弥勒、韦陀像。 韦陀殿 菩萨 不知什么年代的石像生坐落在荒草中。 10月3日游览完北镇庙和崇兴寺双塔,做完核酸中午来到医巫闾山下。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扶犁山,是蒙古族语言,东胡语译音,意为大山。医巫闾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虞舜至明清绵延四千余年的闾山文明史令人叹为观止。早在舜封十二大名山时,医巫闾山即为幽州之镇。西汉始封五岳五镇,闾山为北方镇山。唐朝始对五岳五镇加封进爵,医巫闾山被诏封为广宁公,辽金封广宁王,元封贞德广宁王,明清封为医巫闾山之神。 医巫闾山地位显赫,历代帝王凡遇重大国事,都来此亲祭或遣派重臣代为拜祭。辽代9位皇帝中有8位共35次到闾山拜祭。清太祖努尔哈赤、圣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仁宗嘉庆、宣宗道光6位皇帝共15次到闾山巡游驻跸、祭祀朝拜、观山览胜、题诗吟咏、刻石立碑,使中国五大镇山之一的医巫闾山更显神秘,更具历史厚重感。<br><br> 医巫闾山历史悠久,以其特有的姿质屹立在东北一方。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曾对闾山抒发情怀“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历代帝王多视闾山为风水宝地,加封进爵。辽代,有六位皇帝先后四十多次来闾山狩猎、祭山、祭祖。这里埋葬着辽的三代皇帝和几十位皇妃,二十几位大臣,其中有皇太后萧燕燕、贤臣韩德让等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闾山成了辽代帝王的生命之山。明代帝王名臣都称道闾山可与泰山、华山一并称雄。“医巫闾山”为乾隆皇帝题字 清代对闾山更加尊崇倍致,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五帝先后十几次来闾山祭祀揽胜,留下御制诗文五十余首,特别是乾隆帝四来北镇、三登闾山,填词作赋,名垂青史。从北魏文成帝开始,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朝廷凡遇庆典,都来闾山告祭。隋开皇十四年,诏封医巫闾山为“北镇名山”,并就山立祠,建庙设祖。明洪武三年改封为“医巫闾山之神”,清代沿用此神号。“医巫闾山之神”至今仍陈列在北京地坛公园陈列馆内,扬名四海。 这个小桥叫“圣水桥”,山泉流水流经此桥注入下面乾隆御封的闾山八景之一“圣水盆”后注入渤海。 岩石上的方洞是方便皇帝游览而在路边开凿的装护栏用的,侍从们手扶栏杆以使皇帝免受颠簸。圆洞是插旌旗用的。 财神殿也是武术和歌舞表演场所。 “观义亭”建于1754年 ,用于乾隆途中休息和观赏武术歌舞表演,亭中原设有御椅,乾隆赏戏尽兴时题封了“地净避凡尘问景堂深山曲抱,处游宏造化旷观峰矗水飞流”对联。 “ 从善如登石”为爱新觉罗.庆龄在广宁县任知县时所题,鼓励后人不畏艰险,多做善事。不知道为什么石字没有了。 看不清亭中碑文写的什么。 何人所题不得而知。 乾隆梦中的 瀑布大棚。 文人墨客题字。 听游人说是元代的石刻。 圣水龙潭 建在山洞里的寺庙。 扎根在岩石上的迎客松。<div><br></div> 现代修建的建筑。 远处也修建了玻璃吊桥,我对此不感兴趣,到哪里遇到也没走过。 不知道什么典故,只感觉作为画国画山石素材挺好。 如游丝的毛毛细雨时而飘落在空荡荡的山谷中,骤然降温和风雨天气让游客望而却步。整个景区游客不多,我也只好简单的看了看,转了一小圈就下山了。浑身湿漉漉的钻进车内思考着下一步去哪里。原计划继续向北去阜新,在手机上查了查没有什么名胜古迹,况且明天气温下降的很大,又没带防寒衣服只得作罢。往家的方向走吧,看看导航离黑山县挺近的,那就往黑山走吧,一次也没去过,再说还有个同学老尹住在那里,就驱车黑山县城。下午三点多到达黑山县城,看了一下这脏乱的环境没了下车的欲望。和老尹也没有联系电话无法找到他,只能继续前行到新民市,这里也是要好同学老郑的家乡,去看看也好。谁知途中一个险桥的承载力不行而积压了很多车辆,等黑暗中慢慢驶进新民市,迎接我的是坑坑洼洼马路,跌跌撞撞的开进了一条平坦的马路,看导航离市政府不远了,这地方应当是市中心吧。在一个小饭店门口停车扎营,饭后照例想出去走走,看看市容市貌,无情的疾风冷雨又把我逼回车里,无奈只能早早休息吧,幸亏在家里带了一床厚棉被,一宿倒也睡得挺舒服。<div> 10月4日一早起来打开被水蒸汽遮住的车窗,寒冷空气冻得毫无心情,这里离沈阳和本溪挺近的,干脆去本溪儿子家里吧,正好他要回庄河一起走。过了沈阳在一个服务区停车休息一会,把雨水和泥泞的公路上脏土弄脏的车身简单收拾了一下,前往本溪。从出来到现在没有遇到疫情检疫阻拦,谁知到了本溪当地的疫情措施堵塞了上百辆汽车,一步步的疫情检测耗费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儿子家里。傍晚返回庄河。</div><div> 本计划旅游一周时间,谁知三天时间就回来了,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但这短短的三天,走的地方也不少,看了不少名胜古迹,增长了见识,兑现了出去走走的愿望,倒也心满意足。看来旅游前做的攻略很有作用,不能盲目行进,只有选对了目标,有好的旅游工具才能吃好、玩好,床车不太适合我旅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