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家庭过程:多元性与复杂性》

文静

【2022年11月16日:P21-30】<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日益增加的文化多元性: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北美家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是文化多元性的迅速增长。每5个人中就有超过1个人在外国出生或是第一代移民。尽管来自同一地域的移民常被视为一个同质的群体,但他们其实在原居国、种族和民族认同、语言习惯、宗教信仰、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br data-filtered="filtered">有着悠久移民传统的美国社会是多元共存的。<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加剧</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近几十年里,因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原本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有所缩减,贫富悬殊在扩大。<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职场动荡对家庭的形成、稳定性和健康状况造成破坏性的影响。随着收入悬殊加剧,新的“婚姻状况的悬殊”也相应出现。低收入人群结婚机会更低,离婚风险更高。持续失业、频繁工作变动可能促发物质滥用、家庭冲突和暴力、无家可归、更多贫穷的单亲家庭的出现,对孩子的冲击是灾难性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但把贫穷家庭等同于问题家庭是错误的。尽管贫穷家庭存在经济困难,但这些家庭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如家人间关系亲密,有家庭仪式。<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变化和扩展的家庭生活历程</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随着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四代、五代同堂的家庭日渐普遍,健康照料的过多负担集中在某个指定的主要照料者身上;家庭系统模式加以扩展,每个家庭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各自贡献照料责任。但由于家庭中老年人逐渐增多而年轻人在减少,加之退休福利与医疗卫生福利受到的威胁,不安全感和代际之间的张力在未来都有可能加剧。<br data-filtered="filtered">很多人开始主动参与照顾侄子侄女,或在社区里与年轻人或者其他老人打交道,在家庭内外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密切的人际关系,巩固重要的亲属关系和加强社会联系,会让生命变得更为丰富。<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家庭的复杂性与滞后的观念</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不同类型的家庭在功能上都各有其结构性的限制和优势。随着性别角色关系的转变,双薪家庭与家庭主妇式家庭不同,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不同,其他不同形式的扩展家庭也会各有不同。由于我们把完整的、自给自足的核心家庭视为正常家庭的标准,所以会对扩展家庭里强大的情感联系认识不足,尤其是对非裔美国人和移民家庭而言。<br data-filtered="filtered"><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更大的社会因素和家庭政策</b></i><br data-filtered="filtered">现在很多家庭生活中的压力来自外部环境,家庭会经历各种动荡。工作稳定性、医疗保障和退休福利越来越不确定。工作压力会迁延至家庭生活中,引发持续的应激状况。<br data-filtered="filtered">应该有相应的社会政策、项目和服务帮助那些边缘化和缺少社会服务的家庭,为脆弱家庭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网。包括宏观政策层面的改变,增加职场安全感、灵活性和性别平等;提供充分的民众能支付得起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高品质的幼儿和残障照顾服务,教育与工作机会,支持性的社会资源等。<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i><b>对临床工作的启示:广阔和包容的视角</b></i><br data-filtered="filtered">正如“家庭”的概念可以涵盖各种不同的关系组合模式,探索每个家庭自己如何定义家庭并表达各不相同的观点非常重要。不要把家庭简单地等同于同住一个屋檐下,尤其是对那些离婚家庭、重组家庭和跨国家庭来说,这些家庭的重要情感联系常常会跨越地理空间和不同的家庭界限。非正式的亲属、宠物也很重要。<br data-filtered="filtered">家庭的时间管理非常重要。工作与家庭压力尤其需要去处理,包括角色功能、经济压力和时间限制。<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临床工作者需要询问之前的家庭情况,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性质,目前的关系状况以及将来可预期的变化。可通过协助家庭创造一个“与过去不同的正常的”模式去适应新的情况,帮助家庭缓冲破坏性事件造成的冲击,使家庭生活重新恢复稳定。</div></div> 【2022年11月23日:P91-100】<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重写历史</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研究发现,我们可以透过夫妻对过往婚姻的描述方式看到这段婚姻未来的发展。对伴侣和婚姻有消极看法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复述过去,相反,幸福的伴侣会强调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br data-filtered="filtered">通过对婚史的回顾分析,可以推断一段婚姻会持续还是会以离异告终。通过询问夫妻他们是如何认识的,他们各自的婚姻观,婚姻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以及他们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婚姻是什么样的等问题,我们可以对他们的婚姻历程有一个整体的蓝图,并且了解到他们自己对夫妻关系的认知。<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不愉快的夫妻</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1.指向伴侣的负面言行<br data-filtered="filtered">关系紧张的夫妻往往会彼此指责,彼此不满,即使是在回忆婚礼或蜜月这样的幸福时光,不满也不能幸免。此外,婚姻不幸福的夫妻会对自己被对方吸引的原因感到模糊或难以表述。有时他们想出的也是泛泛而谈,不够真实。<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2.混乱感<br data-filtered="filtered">许多夫妻在面对经济损失或工作压力等问题时,那些不幸的夫妻会认为生活脱离掌控、一团糟。这种混乱感会制造出一种无能为力的氛围,这让夫妻们面对困境和压力时感到束手无策。<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3.失望/幻灭<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不幸婚姻的最后一种模式是对婚姻关系的失望与期待的幻灭。夫妻双方都放弃了婚姻,对双方关系感到沮丧。他们很难定义什么是幸福的婚姻,也很难说清楚怎样才能建立幸福的婚姻。<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幸福的夫妻</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1.喜爱与仰慕<br data-filtered="filtered">喜爱与仰慕是幸福夫妻制造和维持浪漫最主要的元素。在一个充满喜爱和仰慕的婚姻中,妻子在回忆丈夫的第一印象时,往往会说“完美,一切就像做梦一样”,而在缺少喜爱的婚姻中,妻子可能表达成“不错,沉稳”。婚姻幸福的夫妻即使会因为对方的不足而经受挫折,但他们还是总会记得对方是个值得骄傲和尊重的人。<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2.觉察或爱的地图<br data-filtered="filtered">幸福的夫妻通常了解彼此和他们所处的婚姻关系,熟知对方的生活,可以说出对方生活经历中的重要事件,关注着对方生活中在事件或情感中经历的变化,我们将其称为细节丰富的“爱之地图”。<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3.美化困难<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与不幸的夫妻相比,幸福的夫妻将困难视作考验并且共同面对,他们相信这些经历会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幸福夫妻强制他们一起经历的困难,也为他们共度难关而感到骄傲。<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4.我们感<br data-filtered="filtered">幸福的夫妻在描述婚姻史时,双方都会频繁使用“我们”和“我俩”而不是说“他/她”或“我”。这个看起简单的模式,反映了夫妻关系的整体感,而不是依旧以个体的姿态存在。<br data-filtered="filtered">虽然在幸福的婚姻中,人们经常使用“我们”和“我俩”这样的词汇,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分化的程度。无论夫妻各自的独立程度如何,幸福婚姻中的夫妻往往以一个团队、一个共同体的方式出现。<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为人父母</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宝宝降生会让婚姻满意度明显下降,女性在冲突中的敌意增大。<br data-filtered="filtered">通过OHI工具对夫妻进行分类,可以看作对家庭中婚姻友谊的评估。研究发现,婚姻友谊在新婚夫妇中同样存在,婚姻友谊也是日后夫妻遇到诸如为人父母这样的应激事件时的重要保护性因素。<br data-filtered="filtered">1.关系脆弱的夫妻<br data-filtered="filtered">在新婚夫妻的访谈中,有两类警告信号预示着夫妻在生育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时容易出现婚姻满意感下降:<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一类是丈夫总是表露出对妻子的不满;<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一类是夫妻将他们的生活评价为一团糟。<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2.有弹性的伴侣<br data-filtered="filtered">相比之下,婚姻稳定的伴侣彼此了解,充满喜爱和仰慕之情,拥有彼此的爱的地图,能够感应到彼此的需要和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回应。<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3.新爸爸的力量<br data-filtered="filtered">当孩子出生后,妻子们非常容易受到婚姻满意度下降影响,可能是因为妻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此时,丈夫表现出来的喜爱、理解和缺少消极与失望的态度,正是帮妻子面对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期的重要力量。<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4.针对新父母的干预<br data-filtered="filtered">针对新父母中出现的婚姻满意度下滑问题,我们编制了“带宝宝回家”干预方案:<br data-filtered="filtered">(1)优化新父母的婚姻关系;<br data-filtered="filtered">(2)提升父亲的参与度;<br data-filtered="filtered">(3)培养父母共同养育能力和养育过程中的敏感度。<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结论</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经过翔实、客观的研究,我们确认出幸福婚姻与不幸家庭中的交流模式。<br data-filtered="filtered">在那些最终以离异告终的婚姻中,往往会出现《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特征,或是在面对分歧时出现消极回应。这些都会造成应对模式出现功能障碍,到最终夫妻双方为了保护自己而出现情感解离。<br data-filtered="filtered">同样,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拒绝尝试发出“邀约”,彼此疏离。在回忆和叙述他们的关系时,也常常充满负面言行、不满和混乱感。<br data-filtered="filtered">相形之下,在那些婚姻关系良好的家庭中,夫妻间及时采取修复措施、注重日常交流和乐于接受伴侣的影响,通过这些方式来调节和平衡消极事件。掌握了这些技巧,夫妻可以避免争吵激化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同时又能共同面对分歧。他们也往往因此能找到共同解决分歧的路径。如果这些分歧是难以解决的,他们就会采取幽默和妥协的方式,对分歧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 【2022年11月30日:P161-170】<br data-filtered="filtered"><i><b>第6章 单亲家庭的多样性、资源及面临的挑战</b></i><br data-filtered="filtered">美国单亲家庭的数量迅速增长,已经超过了家有18周岁以下儿童总数的四分之一。要想完全了解这些单亲家庭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绝非易事,因为他们彼此不同。<br data-filtered="filtered">尽管这些单亲家庭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但有些问题是每个单亲家庭版本所特有的,每个独特的问题代表着一个特别的家庭结构或者一个互动的个体、家庭和社会风险及弹性因素的集合体。通过相互影响的个人、家庭及社会因素,反映了这些家庭的特殊组成结构。<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成为单亲家庭的路程</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单亲家庭的形成多是基于以下原因:<br data-filtered="filtered">因分居、离婚或伴侣一方死亡而使夫妻关系终止;<br data-filtered="filtered">未婚生育或收养,他们迈过婚姻这一步直接有了孩子。<br data-filtered="filtered">单亲家庭的艰辛我们不能完全了解,但这些经历会深深地影响着单亲家庭中的每位成员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经历;另一方面,不论是否经历过婚姻,一旦形成单亲家庭,就意味着这些父母今后必须要承担起独立抚养孩子的责任。<br data-filtered="filtered">对于单亲母亲来讲,她们承担的压力更大,她们常认为自己在婚姻关系中没有当好传统中贤妻良母的角色,赢得丈夫的心,或者照顾好自己的核心家庭。这些观念会因家族中亲属、宗教组织或社会的负面反馈而加强,他们把婚姻破裂的所有责任都归在妻子一方。那些未婚生子的单亲父母两样也承受来自社会的负面评论。<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单亲家庭面临的共同挑战</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成为单亲家庭会面临以下问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家庭中正常关系的缺失;<br data-filtered="filtered">家庭经济收入的压力;<br data-filtered="filtered">家庭成员都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br data-filtered="filtered">相比正常家庭的父母,单亲父母工作更辛劳,经济问题更多,生活压力更大,同时缺少情感上的支持,因此他们更容易抑郁、焦虑。<br data-filtered="filtered">尽管他们心身更脆弱,但不代表单亲家庭一无是处。绝大多数单亲父母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一切:家庭结构、价值观念和抚养条件,没有伴侣协助也能处理好家务、工作及基本的社会活动。这些家庭的孩子或许存在一些问题,但绝大部分都能茁壮成长。<br data-filtered="filtered">很多研究都强调单亲家庭给父母和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些家庭在成为单亲之前极有可能更贫穷,更不正常或充满虐待和辱骂。尽管单亲环境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长时间的影响,但并不是完全消极负面的。比如,离婚后痛苦的情绪会逐渐趋向于平静,除非仍有持续多重的转变或者分裂引起这个家庭的不稳定。<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贫困和压力对父母和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研究表明,单亲和经济压力、母亲心理健康、孩子的成长及家庭的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解决这些影响父母和孩子幸福的贫困、阶级和种族歧视问题绝非易事。<br data-filtered="filtered">对于父母而言,经济压力和抑郁程度成正比,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抚养孩子的质量,对于孩子来说,贫穷意味着很难拥有学业上的成就,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i>低收入的少数民族单亲父母</i></b><br data-filtered="filtered">在单亲家庭群体中,最常见的是低收入的少数民族母亲(占75%),主要是非裔美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自己尚未成年时就已经为人父母。<br data-filtered="filtered">收入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让这些单亲父母不但要承受学校、房东的无礼,还要忍受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他们生活和决策的干扰,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脆弱敏感。<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i><b>经历离婚的单亲父母</b></i><br data-filtered="filtered">单亲家庭的形成原因中,位于第二位的是离婚。这种类型的单亲家庭大多数是由母亲经营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一位成人的帮助,这个人能为孩子提供持续滋养、限制在提供价值观方面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个人也能和孩子亲切交流。<br data-filtered="filtered">如果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看不到家的未来,他们就会开始忧虑苦恼,他们要做的是尽力去适应目前的状况。如果他们不能与自己未同住的父母一方规律性地联络,包括和他们社会关系网中的人规律地联络,或者他们的父母根本就不同意在离婚后安排探望,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更大。<br data-filtered="filtered">离婚后的父母要组建新的家庭体系,在新的家庭结构中可以赋予孩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责任,而作为监护方的父母要提供经济上及情感上的支持。治疗师也能帮助这些单亲父母共同挑战看似不能实现的想法:他们完全可以胜任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事实上那时他们唯一能做出的现实的选择就是尽力成为最好的母亲或父母。 【2022年12月7日:P231-240】<br>第8章 男女同性恋家庭生活:风险、弹性和增加的期待<br><i><b>原生家庭</b></i><br>和种族、民族、宗教等少数族群不同,自认为是同性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很少有同样的性状态。在这么基本的方面和其他家庭成员不同,这对每个男女同性恋者的发展都会有深刻的影响。<br>当孩子和父母都属于同类的少数族群,孩子直接被教导——父母的榜样——如何应对社会上对他们族群不相容的方式。父母对于孩子被歧视的经历会采取非常保护的姿态。<br>然而,同性恋孩子的父母原本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孩子的性取向,因此不太可能会帮助孩子寻求支持。有时家长和兄弟姐妹不但不在孩子受到偏见的时候保护他们,反而成为给予同性恋青年歧视的最主要行凶者。家庭成员本身的反同性恋态度和行为可以成为导致肢体或者性侵犯、或者将孩子逐出家园的最大的威胁。<br>美国大部分的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性取向之后并不会完全放弃他们,孩子们得到的接纳形式很多样,通常是合格的。一般是兄弟姐妹先被告知,然后是母亲,最后是父亲,这和同性恋者从他们那儿得到的接纳度水平是平行的。起初,比起接纳,家庭成员更倾向于拒绝,更长期的结果更接近于“容忍”,而不是肯定的“接纳”。父亲们,特别倾向于难于接受同性恋的儿子,母亲经常发现自己是个夹在中间的角色。<br>与来自家庭成员的这种混合反应背景不同,同性恋者可以一直从朋友那儿得到更大程度的互相支持和认同。这些朋友和部分家庭成员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所谓的“选择的家庭”——一个内在情感联结和工具支持系统。<div><br><b><i>同性伴侣</i></b><br>人口统计学里同性伴侣的心理多样性和异性伴侣一样多。事实上,同性恋者们除了有对待反同性恋偏见的这一共同点之外,他们可能与有相同社会阶级、宗教、种族或者职业团体的异性伴侣更有相似性,而不是那些来自明显不同的团体的同性伴侣们。<br>另外,同性恋和异性恋逻辑上并不对立,对同性和异性性取向最正确的观点是爱的关系谱上连续变化的不同可能性。无论性取向如何,没人会被“全男性”或“全女性”吸引。实际上,应用社会群体性取向这一更精确的词条去描述伴侣间的亲密。<br>研究表明,同性伴侣(尤其是女同性恋伴侣)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逃离了传统的性别角色,这解决了很多异性恋关系中存在的权利不平衡和不满意的问题。研究还发现同性伴侣更善于解决冲突差异。他们从同伴平等的角度去解决问题。<br>同性恋父母和他们的孩子<br>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有22%的男同性恋伴侣和33%的女同性恋伴侣和他们18岁以下的孩子一起生活。有些孩子来自之前离婚的异性恋婚姻,或异性恋的非婚同居。<br>对开放的男女同性恋者,要成为父母需要很多规划和强烈的意向,因此这些开放的同性恋家长的孩子总是在非常渴望的情况下出生,从来不会是个“意外”。<br>同性伴侣比异性伴侣更倾向于在家庭中平等分配养家糊口、家庭琐事和养育孩子的责任。<br>在有孩子之后,大多数同性恋母亲和同性恋父亲报告和朋友社交有所减少,还有很多报告了和其他没有当父母的朋友的友谊丧失。也就是说,随着孩子日益长大,他们的友谊决定家庭和谁社交,这对于异性恋父母的家庭同样适用。<br>关于有个孩子的整体影响,大多数母亲表示,有孩子是他们最享受的和有史以来发生在他们身上最好的事情,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当中是整个养育过程中最令人欣慰的方面。相似的,男同性恋父亲也谈到一种个人成就感和有孩子的自豪感,还有一种和异性恋父母存有共性的新感觉。</div> 【2022年12月14日:P300-310】<br><i><b>第10章领养家庭<br>美国目前的儿童领养状况<br>领养家庭的正常历程<br>发展适宜(livable)和一致的家庭故事<br>领养家庭生命周期<br>“特殊需求”的领养</b></i><br><b style="font-style: italic;">跨国领养</b><br>二战后,美国的跨国领养急剧增加。这使得跨国领养家庭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社区,哪些国家愿意让他们最年幼最脆弱的公民被跨国领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氛围的稳定程度以及环境的状况。<br>1993年的海牙公约在2008年得到修订,旨在进一步支持领养机构的运行,从而增加领养的质量与伦理性。尽管如此,跨国领养仍是一个比国内领养更为复杂的过程。各个国家的程序和规则差异明显,有时父母要多次往返于两国之间,并且关于孩子生身父母的信息常常是缺失的。<br>1.健康与发展<br>跨国领养儿童通常会有认知、交流、健康和语言发展的滞后,并且在他们被领养后还有总体健康善与依恋方面的问题。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孤儿院之间,婴儿和儿童在被领养前的生活照料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br><br>2.针对认同发展的启示<br>美国跨国领养的趋势使得多民族、多种族家庭的数量急剧增加。“文化社会化”的核心是为儿童乃至这个家庭提供不同文化和民族性的资源、开放的对话和社会环境。<br>在幼儿期或童年早期被领养的孩子会比婴儿期即被领养的孩子面临更多的由于过早脱离自己的国家所带来的法律和政治复杂性。他们已经内化了一部分祖国的文化,例如音乐、游戏、食物和玩具。他们所经历的文化休克会比较深刻并难以言表。<br>不管领养家庭对早年文化多样性的话题处理得多么妥当,孩子在青少年期都很可能会对差异性产生强烈的反应,随之可能会伴随着想联系亲身家庭成员或访问出生国的愿望。青少年身体的变化也会使得他们大多数人偶尔照镜子时难以接受镜中的形象。<br>跨国被收养者努力在更大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就如同跨国移民所面临的挑战一样。适应良好的移民并不是绝对的同化和与宗源断绝,而是尝试在拓展的双重文化身份和联系中怀有“二心”。<br>纪录片《第一人称算数》说明,即使在支持性的家庭环境中,被领养者的体验也是相当复杂的。领养父母因为害怕丧失,对被领养者的感觉及有关家庭领养的谈话会陷于沉默。其实,父母有必要迈出开放沟通的第一步,并随着时间的演进将这种交流逐步扩展开来。<br><br><b><i>跨种族领养</i></b><br>跨种族领养可以是境内也可以是国际性的。它是指同一种族的夫妇领养另一个种族的儿童。所有的跨国领养都是跨文化的,父母与儿童在文化渊源和国际民族方面是不同的。<br>研究表明,包括由成年的被养育者提供的资助,发现不论肤色平等还是“儿童选择”走向种族社会化的途径,对进入到成年期的发展过程都是有害的。这一途径的养育方式,儿童会感到种族性的孤立,结果,作为很多成年被领养者发展任务的标示是“寻觅”过程,包含了重要的种族身份认同。<br><br><b><i>临床问题</i></b><br>在领养家庭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会遇到不同的临床问题。<br>1.领养关系建立前的儿童与家庭<br>对父母而言,在这个阶段预测将来领养是否成功的最好因素就是他们的期待有多么接近。如果领养夫妻因不能生育而不得不为之,那么哀悼这种丧失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此来保护被领养儿童。<br>对于家庭弹性来说,应当鼓励准父母接受关于领养的教育,并且不能指望靠他们的爱就可以克服任何儿童所面临的领养前缺陷和挑战。而临床医生可以提供如下几点有用的帮助:<br>(1)寻找有过领养经验的家庭,从他们那儿得到经验和支持;<br>(2)从阅读关于领养经验的书籍或上网检索相关的资料理解领养儿童、生身父母以及领养父母的观点;<br>(3)决定如何回应无法回避的关于他们孩子和决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来自扩展家庭和社区;<br>(4)一旦领养儿童来自于一个与准父母不同的种族或民族群体,准备好接纳一个双文化或双种族的身份认同。<div><br>2.领养前期<br>在这一时期寻求帮助的家庭通常早已预料到领养会是充满挑战的,通常领养大龄儿童的家庭会在领养前就寻求专业的帮助。除了可能会有一系列需要医学治疗的躯体疾病之外,他们也常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依恋困难。<br>在这一阶段的临床干预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br>(1)向家庭说明在新家庭的转变过程中孩子所面临的挑战;<br>(2)将儿童的行为“正常化”为他/她日益增长的不安定感所引发的一种反应;<br>(3)帮助家庭发展适合的应对不同程度问题和评论的方法;<br>(4)帮助家庭关注和欣赏在真正彼此融为家庭过程中的细微收获;<br>(5)帮助父母双方协调有关如何回应领养儿童的问题,或应对孩子面临外界关于领养事实的开放性问题方面的分歧;<br>(6)鼓励家庭与其他领养家庭建立持久的联系;<br>(7)推荐在儿童去见在处理依恋问题方面有专长的治疗师。<div><br>3.后期的挑战<br>对很多被领养者来说,领养在最开始只是一个中立性事件。领养的心理学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往往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成年期前已经很好地整合了领养经验,但会惊奇地发现他们10岁大的孩子希望像他认识的所有人一样被生身父母养育,或他们16岁的孩子想要寻找自己的生身母亲。在这个阶段,具有弹性的父母会共情地理解被领养儿童要知道自己血统的潜在需求或许甚至会与生身父母建立联系。开放性以及对孩子不懈的爱是亲子关系的基础。这个阶段可能出现的临床问题如下:<br>(1)探索被领养者对生身家庭的好奇,如果可能的话动员养父母帮助孩子寻亲;<br>(2)领养父母与他们的青少年子女之间增长的冲突很可能源于他们之间的人格和/或行为倾向的不一致;<br>(3)鼓励被领养者发展一种整合了学习和经历的身份,这种身份的组成可以来源于领养家庭和生身家庭,或是一些未知的地方。<br><br><b><i>结论</i></b><br>领养家庭常常非常复杂,他们的故事总是包括丧失、司法和社会服务专家的干预,以及与绝大多数其他家庭不同的问题。当这种复杂性被接受,当这种丧失被承认和解决,当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对作为一个组建家庭而感到满足时,以及当家庭得到所处的社区、周围的朋友和专家的认可时,那么领养家庭的结局就会非常美好。</div></div> 【2022年12月21日:P371-380】<br><b><i>第13章 移民家庭的历程:多维的工作框架</i></b><br>移民的经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地球村”中搬迁,给家庭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影响着家庭弹性。<br>移民在面对个人、家庭、社会转化时,在面对文化改变时以“既……又……”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被迫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许多移民家庭同时适应两个世界,交替转换每天的日常生活、仪式及依赖情境存在的文化符号,或寻找新的文化混合体。如今,即使相隔千里,移民们也能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与家乡保持密切联系。许多移民家庭和孩子被描述为拥有“两颗心”的跨国界者,而非像从前所说那样,只有一颗“破碎的心”。<br><br><b><i>移民和文化适应历程的多维度模型(MECA)</i></b><br>MECA模式(即多维、生态系统、比较法)提供了一个框架,以便我们了解移民及文化适应的经验、改变了的生态环境及家庭生命周期和家庭组织的相关内容。<br>移民家庭的生活处于一种“插入”和“删除”的状态中,他们既获得共享的经验,又有一些偏好的观点,这些观点源于他们各自的原生团体和迁移地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br><br><i><b>迁移和文化适应经验中的多样性</b></i><br>自愿和非自愿移民有着显著的差别。对那些被迫离开家乡的难民而言,他们往往体验到的是创伤和对回家的渴望之情及必须离开家乡之间的强烈冲突。而对于那些心甘情愿离开家乡去寻找更富足生活的人来说,这种痛苦的程度可能比较轻。<br>是否得到居留许可身份对移民来说也影响着他们的躯体、情感状态及社会、文化情境。<br>家乡和迁入国的相似度也调节着迁移过程中丧失的程度和获益的可能。<br>移民的性别和代际也影响着迁移经验。<br>移民家庭的结构。<br>迁入国的接纳和社区的融入。<br>所有这些因素组成了每个移民家庭的资源和限制的特殊类型,和独有的迁移经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