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壁回程淋透了一一一个人的南太行行走(七)

草上飞

<p class="ql-block">  休息片刻,王莽岭步道一路美景相伴不觉很累,我决定去往近处的锡崖沟挂壁公路看看。</p> <p class="ql-block">  下到一楼山庄餐厅,空客廖廖,我在墙上一方地图前仔细端详,果然,从来路周家铺方向看着了蜿蜒的挂壁公路。其实,南太行徒步六天以来,已经无数次跨过了多条挂壁公路,只是还没有深入其中走上一段,而现在,锡崖沟挂壁公路就在眼前,咫尺之间,抬腿就到,草民岂能错过,上路,去看太行山上那人造奇观。</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七大挂壁公路,而其中最著名的四条路全在晋豫之间南太行,分别是回龙挂壁,锡崖沟挂壁,昆山挂壁和郭亮挂壁。</p> <p class="ql-block">  而眼前的这条锡崖沟挂壁公路,就是他们中间的老大。它62年开凿,时间最早;全长7.5公里,里程最长;全村900多口人筑路三十年,用工最多;几经更改方案,甚至有人牺牲,艰辛更巨。后来的郭亮等路都是小弟。</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东庙华云顶山庄不远,其实已经走在挂壁公路上了。这条路全长7.5公里,其中隧道1200米,走了半个小时就到了隧道口。这段路是一条景观大道,两边是醒目的白漆,老远望去,之字形盘山路是白边镶嵌的丝带。路两边石峰拔地而起,生长的那么突兀,这是迎客石,走几步又是双石门。</p> <p class="ql-block">  一边走一边想起了旦郎昨晚说起的往事。60年代初,当地一位县长骑马到锡崖沟视察,到一绝壁处,坐骑受惊而死,县长感叹此地闭塞道路险阻,后政府拨两万块令其修路。</p> <p class="ql-block">  从此,锡崖沟人从62年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与顽石搏杀的历史,整整两代人啊,全村九百多口人,向险峰绝壁叫板,用原始的铁锤钢钎,挖动土石方23万立方米,凿通隧道1200米,架设石桥三座,惊天地,泣鬼神。这就是太行精神,这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p> <p class="ql-block">  隧洞前方是一个醒目和气派的大展板,光鲜的色彩愈发衬出时光老去,当时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了活命修的这条求生之路,现在没有多少人走动了,但却成了一处承载着太行精神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挂壁公路的看点坐标就在于时间,地点,人物三处。时间上,它开凿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正是文革中后期,这是一个被无数公知污蔑为浩劫的年代,却偏偏有那时代强音;二是地点,它开凿于太行险峰沟谷中间,险峻蜿蜒,高路入云端,这是天路,你会惊叹人力的倔强和无穷;三是人物,开凿挂壁的,全是当地农民,他们在闭塞险绝的山洼里寻求一条生路,前仆后继,用原始的物件撬动千万年的山岩,去打通与外面世界的路。</p> <p class="ql-block">  进得隧洞中,两旁岩石裸露,呲牙咧嘴,但地面干净平整,相隔十几米就是个大大的天窗,忽明忽暗,这天窗既能减轻洞壁负重又可方便施工,它之间的岩体则成了天然的擎天大柱。</p> <p class="ql-block">  两段挂壁路的中间过渡地带,现在弄成了一个观景平台,红漆铺路,站之上,望着对面山崖上横列的两三排有着天窗的废弃挂壁路,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曾记否,锡崖沟老乡腰系绳索吊在半山,放炮炸石,铁锤击打钢纤,那声音延续了30年,至今声声入耳。</p> <p class="ql-block">  回程,又到了宣传牌前,忍不住自拍了一张,却搞不懂展板上的字咋反着呢?</p> <p class="ql-block">  踏上公路不久,突然天降大雨,山区的天阴晴不定,出门大意,没带任何雨具,之字形公路上独有我一人在雨中疾驰,踩着积水,头顶任大雨滂沱,眼镜片有雨有雾,不时用衣角擦试,周遭一片朦胧。当时拍张照就好了,但雨中的我已经有些惊慌失措,没有多少闲情逸致了,只有一门心思赶路回住地。</p> <p class="ql-block">  回到云顶山庄,脱衣换衣吃饭。晚上借店家的吹风机,烘干挂在晾衣架上的衣服和底下的鞋子,热风呼啸。隔壁山西太原的小赵进来也要用吹风机,呀,抢手货。一直弄到夜间12点,这时外面雨也停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天从锡崖沟周家铺坐车到王莽岭售票口,然后徒步登山,下午又去了锡崖沟挂壁公路。36000步,约二十多公里。 </p><p class="ql-block"> 洗洗睡吧,明早起,看王莽岭日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