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面之缘”到“不解之缘”————文昌市蓬莱中心幼儿园大班组班本课程小结。

大果儿

<p class="ql-block">  课程缘起</p><p class="ql-block"> 面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几乎离不开以“面”为食,幼儿园的早餐午点,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面食,那么,以面食开展我们的大班班本课程,能否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 1.了解中国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悠久历史,知道面食的种类繁多。</p><p class="ql-block"> 2.品尝并感受不同面食带来的美味,萌发对面食的喜爱,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3.能与同伴合作探寻面食制作的工艺技巧, 对面食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大胆尝试创新性的花样面食。</p> <p class="ql-block">与“面”结缘</p><p class="ql-block"> 一起探讨关于“面”的各种趣事吧。</p> <p class="ql-block">寻“面”之旅</p><p class="ql-block"> 面条是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用压或擀制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小片状,花样繁多,品种多样,那么面条最开始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水稻的一生》,探寻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独具一“面”</p><p class="ql-block"> 当想给自己做一些独具特色的面点,或者,吃过的面条,面点,在我们的笔下,在我们的手里,又会是什么样呢?这当中的每一帧画面,都值得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探“面”之秘</p><p class="ql-block"> 面粉是什么样的,它又是什么味道?</p> <p class="ql-block">制“面”之乐,食“面”之香</p><p class="ql-block"> 当“面粉”变成“面食”,小手动一动,我们的面食动车整装待发。大班组老师,幼儿,各显神通,将各种各样的面食带到我们的班里。有参与,有品尝,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  《一“面”之缘》课程的生成看似比较偶然,但非常符合《纲要》精神、《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既贴近助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威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助儿的经验和视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程密切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从助儿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快乐,从而不断收获。</p><p class="ql-block"> 在课程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直观体验,捕捉孩子的兴趣,生成各种活动,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建构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活动。注重课程与环境的互动、融合;注重活动后的回想,帮助孩子梳理经验、尝试更加简洁、易懂的记录方式。活动中,更加感受到:以孩子的角度出发,自主生成的课程,更能充分激发孩子活动的热情。放手让孩子去创造,我们都将收获惊喜。</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班孩子对于面粉制作的各类面食还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带着初心,我们的一“面”之缘,不告别,将常驻我们大班的基本课程,延续为我们的“不解之缘”。</p>

面食

课程

孩子

我们

兴趣

一面之缘

活动

面粉

面条

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