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撒哈拉沙漠》随笔

小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品读着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便幻想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地点还是远在天边的撒哈拉沙漠,尽情的折腾中年少女时光,但我却没有那份勇气和魄力,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更没有那个愿意陪我走一趟的荷西😄,想想还是作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幸的是透过三毛的文字,我貌似也浅显的感受了一把沙漠人文风光,还是很满足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书名我模糊记得是我在朋友圈看我一个同学发的读后感,具体什么内容我忘记了,依稀记得是关于荷西潜水永远离开了三毛,当时三毛的三言两语,却道出了她当是绝望、悲痛的心情,我也跟着为荷西的离去感到惋惜,也很想抱抱当时极度受伤的三毛,知道了三毛跟荷西的深厚爱情后,那时我便想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总是担惊受怕小心翼翼的读着每一篇文章,生怕一不小心读到了荷西潜水离去的章节,书中一提到荷西潜水,我便心提到了嗓子眼,有一篇提到他们去沙漠海边抓鱼,荷西潜水抓了很多鱼,我真为荷西捏了一把冷汗,最后看着荷西生龙活虎满载而归,我竟如此开心,我想我是带着忐忑的心情读着每一篇章节的,好似我如果回避章节按下暂停键结果会不一样似的,我只是不忍心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照撒哈拉威人的生活,竟然让我有种珍惜眼前、珍惜当下的感叹,那里的生活充满了原始且带点麻木冷漠。坐地称王,买卖奴隶,血洗军营我想象不来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而这环境更衬托出了三毛跟荷西的有情有义,这多年前的一片荒蛮之地,也不知现在是否现代化、文明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哑奴章节,我最是感触颇多,从开始一颗心就揪着,在撒哈拉这片土地,哑奴显得那么文明礼貌,却是一个没有自由之身的人,真是感慨命运不公,我想我懂了三毛的无力感、无奈感,她是多么想拯救他和他们,但怎奈世道如此,一人之力一时之功怎可撼动,我也有点讨厌财主了,虽然物质富裕,我想他精神拥有却不如哑奴,踩在别人头上站起来的人总让人有几分厌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哑奴虽然贫穷,但他会懂得感恩,也懂人情世故,对于三毛的善心,他会尽自己所能回报三毛,悄悄给门口放生菜,帮助修理损坏的屋顶,礼貌的言谈举止,竟也识得世界地图,也能跟荷西交流星宿,以及他对待家人的温柔,都让我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由此对他也多了几分打抱不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老在想,既然都失去自由了,没有什么比这更坏了的事了,如果可以逃出这片土地,恢复自由之身,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去往哪里是不是都是一种解脱,为何不走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他又被财主卖到其他地方去了,三毛知道后毫不犹豫抓起家里的彩色毯子,我想这个毯子想必肯定是极好的,此刻的三毛恨不得给予他所有,以弥补无法拯救他于苦海的愧疚感,而哑奴收到三毛赠予的毛毯及物品,戴着脚镣也会飞奔回家中,只想第一时间将他最好的给予家人,几个年轻小伙拿着棒子追,三毛也跟着跑,那时我思绪也跟着三毛跑起来,只希望拦在小伙跟哑奴中间,想为哑奴多争取几分钟跟家人相处的时光,也免哑奴惨糟虐待挨打,最后他跟他家人都如此平静的离别,面无表情,只有三毛哭的撕心裂肺,我也久久无法平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篇,哭泣的骆驼,还未深入内容,我便猜想会是描写杀骆驼的场景,自小家里杀猪,我都会跑到听不到杀猪惨叫声的最高山顶上去躲起来,还双重保险的捂住耳朵,隔一小时才尽量绕开杀猪现场回家去,不敢直视现场,农村的“泡汤”我从来是不敢吃的,我总觉得那时的猪肉还留有猪的余温,特别惧怕这种血腥场面的我,想着是否要跳开本章节回避一下观看杀骆驼场景,但一本书剩一章节未完总感觉不完美,写书没有结尾的感觉,便也只能硬着头皮小心翼翼的去读完本章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随着章节深入,才发觉远比屠宰骆驼更血腥更残忍更无情,因为被残忍杀害的是人、是熟人、是朋友,书本读的深沉,便觉跟作者已经合体了,常伴他左右时常提及的人,便也觉得活灵活现,一颗心揪着通篇一口气读完,貌似我读的越快,沙伊达、巴西里夫妻他们就会少点痛处,即使结果一样,总不用受尽折磨,我身处太平年代,无法想象光天化日竟有如此明目张胆的一番迂腐操作,一旁的人感觉如此漠然,感觉看淡了生死一般,这画面总让我联想起鲁迅先生书中描写一个杀中国人的场景,其他中国人众人围观还拍手称快的场面,冷漠迂腐的不可想象,可能穷真的是思想太穷的缘故吧!最后终于看到沙伊达体面的死了,我竟松了一口气,夫妻都一同走了,他们的孩子也安全的被带出去了,也算圆满,他们可能也看淡生死,了无遗憾了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完本书,更是没有勇气去撒哈拉冒险了,比恶劣环境更可怕的最是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