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玛格南的创始人之一|大卫·西摩摄影历程和代表作品赏析

向天一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卫·西摩</b>(David Seymour,1911-1956)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兰裔美籍摄影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卫·西蒙(David Seymour;1911年11月20日-1956年11月10日)是一位重要的美国摄影师与摄影记者。英文中惯称他的小名为Chim(发音同Shim)。他是在华沙出生的波兰犹太人,曾在巴黎学摄影,1933年正式成为独立摄影师。西蒙的摄影作品从西班牙内战,捷克独立到其他欧洲国家的历史大事都有,其中最感动人心的是他以孩子为主题的战地摄影作品。1939年他随著西班牙难民纪录他们逃难的过程,飘洋过海抵达墨西哥后,他回到纽约,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西蒙加入了美国陆军,主要职务是在欧洲战区当相片的口译员。1942年,他成为美国公民,同年,他父母被纳粹杀害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蒙回到欧洲推动以拯救难民孩童为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p><p class="ql-block"> 1947年,西蒙与罗伯·卡帕等人成立了重要的马格兰摄影社,并在1954年卡帕过世后继任社长,一直到1956年11月10日西蒙被杀为止。</p><p class="ql-block">  西蒙被害当时,是与法国摄影师尚·罗伊(Jean Roy)在采访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他与尚·罗伊在边界路边修车时, 被埃及游击队机关枪扫射身亡。</p> 1934年4月,西蒙在一次左翼摄影家聚会时结识了布列松,四个月后卡帕被西蒙介绍给了布列松。那一年,西蒙23岁,布列松26岁,卡帕21岁,三个将来要影响世界摄影格局的年轻人终于聚到了一起。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们作为反法西斯主义者和摄影记者全力投身到战争报道中。1947年,西蒙与卡帕、布列松和罗杰等人成立了重要的玛格南摄影社,并在1954年卡帕过世后继任社长,一直到1956年11月10日西蒙被害为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蒙和布列松</b></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蒙和卡帕</b></h3><div><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摄影黑皮书”封面作品欣赏06-大卫·西摩</b></h3><div> 上世纪80年代,法国国家摄影中心主任戴乐比尔(Robert Delpire)开始编辑著名的“黑皮书”(Photo Poche)系列,这是一套印刷精美、便于携带与翻阅的袖珍摄影丛书,戴乐比尔为这套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因其专业性极强的眼光和本书的巨大影响力,使他成为欧洲摄影界的“上帝”,来自全球的摄影家也无不以入选此系列丛书为荣。2017年9月,戴乐比尔去世,可能也意味着这套书籍“戴乐比尔”时代的终结。<br></div><div> 大卫·西摩的《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 1936年》被选为“摄影黑皮书”06封面作品。<br></div> 1936年5月初,在离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省巴达霍斯(Badajoz)不远的小城,2000多名农民在当地的共和广场集会。他们是参加一个由"人道主义"工会( Humanitaria )组织的会议,当地一个800公顷土地的所有者有义务将部分土地出租给526名劳动者使用。大卫·西摩被派往该地拍摄这场集会。<br>  他的报道被刊登在1936年5月14日出版的《问候》 ( Asgsfds )杂志中,在这幅作品中,西摩使用竖构图形式,并将镜头对准一名妇女作为拍摄主体。她面部表情凝重,注意力集中。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洒落在她的左边脸颊,突出了她疲态的面容和专注的目光,她并没有看怀里吃奶的孩子,而是抬头看没有出现在画面中的演讲者。她全神贯注的表情从她身边三个孩子的眼神中得到呼应,并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作品原始未裁剪底片</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玛格南图片社在1947年发表的裁切版作品</h3><div><br></div> 这名妇女投入地倾听演讲者的声音,完全没有留意到摄影师的存在。与西摩一起前往参与报道的记者乔治.索里亚(Georges Soria) 在《问候》杂志中这样评论道,"我想在整个欧洲,没有哪个国家会像西班牙一样,演讲者能获得听众如此专注和热情的倾听。”西摩没有在画面中拍摄演讲者,而更倾向于—头对准民众,通过旁观者的面容和表情来反映事件,他似乎在暗示领导人并不是历史的主导,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代言人。<br>  西摩的照片成了经典。1947 年,以及后来很多年,马格南图片社将这张图片重新剪裁进行了发表和传播,看起来就好像编辑给图片加了长焦镜头,让画面人物更为集中。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布列松的选择</b><br></div> “布列松的选择”是世界摄影巨擘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其美术馆开馆展览的名称。2003年94岁的布列松亲自挑选了85位摄影家的作品,于当年5月2日至7月26日展出。次年8月,布列松去世。除少数人选入两张作品外,其余人均为一张,共展出了93张作品,这93张杰作时间跨度达117年。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欧洲儿童》</b>(Children of Europe,1949年)<br></div> 1948年西摩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拍摄了因战争而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到双重伤害的儿童的照片,该项目后来集结成册,广受好评,书名为《欧洲儿童》(Children of Europe,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