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阳明媚洒落万点金光,千里清秋十月硕果芬芳。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学校以“基于核心素养,践行仙桃好课堂”为主题,扎实开展赛课活动,力争打造一批“好课程”。</p> <p class="ql-block">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学校方案的落地,赛课热潮高涨。全体数学老师以新课标为依据,参考《“仙桃好课堂”质量评价参考标准(试行)》,一次又一次磨课、不断修改教案,调整教学设计,反复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为高质量课堂积蓄能量。</p> 新进教师见面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进华——《比》</b></h3> <p class="ql-block"> 《比》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不易让学生直观理解。张老师利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把无声的、枯燥的教材进行了有声的、精彩的演绎,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易明——《工程问题》 </b></p> <p class="ql-block"> 工程问题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的应用题,它具有抽象性,学生认知起来比较困难。易老师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提示学生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p><p class="ql-block"> 两位新进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他们风格各异,节奏张弛有道,或幽默风趣,或大气沉稳,每一节课都展示了自己的“硬”功夫。</p> 青年教师比武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一年级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谢武——《加减混合》</b></h3> <p class="ql-block"> 谢老师从新课程出发,准确把握教材,设计了清晰而结构严谨的教学流程,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始终以亲和启发性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超——《加减混合》</b></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利用真实生活情境的设计,降低了孩子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难度。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并在启发、评价、交流中深化了学生对加减混合题目的计算方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苏展——《连加连减》</b></p> <p class="ql-block"> 苏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方法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苏老师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利用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陈俊华——《认识立体图形》</b></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将数学学习融入到活动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解决教学重难点。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摸物体、说感觉、给物体分类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获得了对立体图形最直观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组本着“比武即学习,过程即培训,参与即成长”的理念,参赛教师认真备课,磨课,他们的课堂精彩纷呈,老师们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p> 二年级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朱慧敏——《乘加乘减》</b></h3>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再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李江——《乘加乘减》</b></p> <p class="ql-block">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李老师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昌彩平——《乘加乘减》</b></p> <p class="ql-block"> 昌老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身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身,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参赛,朱老师的课堂童话导入,妙趣横生;李老师的课堂精心准备,巧妙设计;昌老师的课堂干脆利落,重点突出。同样的教学内容,风格各异,彰显出不同的课堂生机与活力。</p> 三年级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艳平——《分数的初步认识》</b><br></h3>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不拘泥于教材,将生活中的“蛋糕”、“国旗”、“巧克力”等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生成了经典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陈冲——《集合》</b></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充分感知和体验集合图的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组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主学习,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p> 四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汤星星——《平行四边形的认识》</b></p> <p class="ql-block"> 汤老师的课堂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同学自己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发现获得的。</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以新颖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课堂教学,借助101PPT和微信辅助教学,将四年级组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p> 五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谢同文——《植树问题》</b></p> <p class="ql-block"> 谢老师从简单入手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活动的气氛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印竞艳——《植树问题》</b></p> <p class="ql-block"> 印老师运用学生所见的生活实际现象,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组神思飞扬,举止文雅,灵动自如。课堂上,孩子们热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或静心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课堂师生有效互动,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拔节生长。</p> 六年级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罗琴梅——《百分数的认识》</b></h3> <p class="ql-block"> 罗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素材得来的;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讨论探究出来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联系是学生观察习题分析比较出来的;百分数的作用是从分析信息中归纳出来的。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老师都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结尾以一句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富有哲理的格言赠送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用途,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天才需要付出汗水,以此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中归纳总结,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学习任务单中巧用分层作业,贯彻学科育人功能,关注个体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p> <p class="ql-block"> 此次赛课,参赛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赛出了一批好课堂,课堂水平有了长足的提升。未来,我校还将加大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打造更多高效课堂,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