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林徽因说,因为一个人牵挂一座城。那么我的心里也有着一个挂念的地方~雪浪镇许舍里,那是养育我长大的爷爷奶奶的家乡,它位于无锡的南端在长广溪西面的尽头,离太湖很近,因雪浪山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庄原本这里有一座小桥,我们称它为~西桥头。如今已经变成一条大路直通山脚下,这栋无人居住的、有一个破洞的房子以前是我爷爷姐姐的家。</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里一路向东便可到达我家的老宅。</p> <p class="ql-block">往日里热闹的村落如今已经只有部分老人还居住在此,要不就是出租户,因为拆迁很多人都去了新的住所,跟城市一样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昔日里的戏台如今长满了野草满目疮痍,如果不仔细辨认怕会就此错过。儿时每次放映露天电影的时候,各家都会早早的搬着板凳去抢位子。</p> <p class="ql-block">戏台前的那口老井虽然还在,可井圈已经不是那个光滑的嵌着一道道深深勒痕的,述说着古老故事的井圈了。</p> <p class="ql-block">儿时这条小巷边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汛期的时候山涧水就从这里流向村后的小河,孩子们嬉戏着在水中筑坝用竹簸箕抓小鱼,打水仗。</p> <p class="ql-block">很遗憾我家老宅因为已经列入拆迁户,前门被人用耐火砖封起来养了鸭子,屋子的瓦缝里窜出了不少的野草,奶奶坐在屋前择菜的场景宛如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宅的侧墙,依然可以看到青砖的墙,那时很多人家还是土坯房。附近几个村没几家是楼房。</p> <p class="ql-block">从卧室后门的窗口可以清晰的看到上楼的楼梯,一楼是爷爷的卧室,二楼是奶奶的。</p> <p class="ql-block">奶奶居住的二楼窗口爬满了枯萎的藤蔓</p> <p class="ql-block">靠河边的后门口,原先架着一口洗澡的大锅,冬天村里人都抱着自家的柴火,过来借用它洗澡。如今那口锅也早已不知去向。漏着光的屋顶也摇摇欲坠,那片空白处以前是猪舍。</p> <p class="ql-block">老宅旁边空着的地方以前住着一个独居老人,他去世后房子久久没人打理就坍塌了,我记得大家都叫他老东河,(具体怎么写我也不知道,这只是读音。)有关他的故事也随着他的离世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当年日本人几乎烧毁了村里所有的房子,这栋是幸存的那间。</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这里的空地上有我家的自留地,爷爷经常来这里种菜浇水施肥。</p> <p class="ql-block">这家便是有名的看胃病的老中医金志清家,如今坐堂的是他的儿子女儿了,依稀还记得他被公社叫去批斗,回来时是躺在躺椅上用船摇回来抬上岸的,但是村民们很善良,对他家还是友好的。</p> <p class="ql-block">村后的小河依然流淌,不见了在河边洗衣服洗菜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那家加工面条的店铺还在,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代人。</p> <p class="ql-block">当然现在是机器代替了手摇,那时我和奶奶一起抬着家里的面粉去加工面条,需要自己动手和店家一起摇的,完了回家晒成面干慢慢吃。</p> <p class="ql-block">这两间房以前是卖猪肉的,支起的竹竿上一个个铁钩挂满了猪肉,对面的河岸边是当地农民自产自销的各种蔬菜,还有刚从河边摸来的螺丝,我家是爷爷买菜,每次跟着他来还有点菜的福利。</p> <p class="ql-block">秋后便是当地的特产勃洛子收获的季节,一些老的村民们还是会自己动手,把它加工成粉皮。</p> <p class="ql-block">用大蒜叶加点生抽少许糖,一碗美味的勃洛粉皮就做好了。它很Q有嚼劲,比市场上买到粉皮口感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儿时长大的地方,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每次来到这里总是感觉那么亲切,仿佛还能看到爷爷奶奶忙碌的身影,远远的那个熟悉的声音又在响起,娟娟回家吃饭了……</p><p class="ql-block">(图片为本人华为手机拍摄,封面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