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案例—蚂蚁运馅饼

和谐东明园

活动背景 <p class="ql-block">  最近班级正在开展主题《秋虫的歌》中的一系列活动。尤其是开展完《运馅饼》活动后,孩子们对小蚂蚁运馅饼充满了兴趣。十分好奇故事中的小蚂蚁是怎样合作把“大馅饼”运回蚂蚁洞的?蚂蚁是怎样抬起“馅饼”的?这一个个问题,变成了日常中幼儿一次次的探索,和一次次的游戏。</p>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幼儿的初次探索:</b></p><p class="ql-block"> 通过幼儿的讨论,他们找到了风火轮、轮胎、跳跳球和滚筒作为“大馅饼”的备选。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发现轮胎、滚筒重量比较大,即使增加了许多人还是没有办法举好之后下蹲往前走。跳跳球由于比较圆且没有可以抓握的地方,虽然能举起来,但是没有抓的地方导致跳跳球会不受控制的跑掉。</p> <p class="ql-block">  风火轮个头较小、重量比较轻,一个幼儿就可以把它举起来并像蚂蚁一样下蹲走把“馅饼”运回家于是孩子们每人举着一个“馅饼”开始了游戏。玩了一会,锦源小朋友提出了质疑,说:“故事里的大馅饼是很大很大的,需要好几个人一起举起来,这个馅饼太小了一个人就行,我们需要找一个更大的馅饼”,通过和老师的沟通,他们决定拿体操垫当做“馅饼”。</p><p class="ql-block"> 决定用地垫当“馅饼”以后,幼儿一窝蜂地去带体操垫旁边,打算举起来运回家。尝试了几次由于体操垫比较大,人员分配的不均匀,导致体操垫一边举起来,另一边在地上,并没有成功的举起来。游戏陷入了困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教师引导:</b></p><p class="ql-block"> 看到孩子们进行不下去了,我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复盘,分析这次尝试没有成功的原因。添雨小朋友说:“我们还没举好的时候,前面的小朋友就开始出发了,所以馅饼掉了下来”;宇桐小朋友说:“是因为前面小朋友举的时候举的太高了,馅饼滑了下来所以没成功”;锦源小朋友说:“举馅饼的人数太多了我都走不动”。针对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我又请小朋友们分析怎样解决现在的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 他们提出了三点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1.不要太着急开始,等一等后面的人。</p><p class="ql-block">2.不要把“馅饼”举得太高,和周围的小伙伴保持一致。</p><p class="ql-block">3.减少参与游戏的人数。提出三条解决措施以后,孩子们便又开始了“运馅饼”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通过刚刚的调整,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这次一共有8名小朋友参与,比上一次少了3位小朋友。从起点出发后,在孩子们的努力下,8位好朋友晃晃悠悠到达了终点,到达终点后孩子们非常兴奋成功的把“馅饼”运到了终点。祝贺他们取得成功的同时,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这次运“运馅饼”的过程中你觉得有没有可以在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位置在最前面的文涵说:“自己一直在倒着走,所以在过程中很不舒服”。这句话引起了其他幼儿的思考。于是,他们迅速地调整了方向。再一次的运“馅饼”到终点。果然这次“运馅饼”的速度快了不少,也更加的平稳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教师的回应支持:</b></p><p class="ql-block"> 户外游戏结束后,我和游戏的几位小朋友总结今天游戏的收获,他们最先说的就是合作,是他们8个人共同努力才成功的把“馅饼”运回终点。其次,有的小朋友说到了一起走,需要有一个小指挥发出口令。通过这个游戏他们认识到了配合、合作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孩子们在这个游戏中的深度,我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小任务,就是思考一下“运馅饼”最少我们可以用几个人?每个人的位置应该那在哪里?请小朋友表征出来,下次游戏时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可以成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幼儿再次探索:</b></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表征结果来到户外场地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次他们熟练了许多。首先添雨小朋友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把小朋友分别安排在前、后各一个,左、右各两个的位置。游戏开始,很快6名小朋友成功将“馅饼”运到终点。添雨的设计成功,孩子们非常高兴。这时耿悦然大声说:“我的设计用5个人就可以”,于是耿悦然安排好5个幼儿分别在前、后一个、左边1个、右边2个。游戏开始后,一开始5个小朋友很平稳的开始了。走着走着左边的小朋友有点举不动了,“馅饼”慢慢的向左边歪过去了,最终“馅饼”掉到了地上。没有成功。这时,傅宇茜说:“左边的人太少了,应该让力气最大的张一航在左边,这样就不会歪了”。孩子们迅速调整了位置后再次出发,不出意外这次成功将“馅饼”运回了终点。最后大家统一出一个结论:运“馅饼”最少要用5—6个人,再少就不能成功了。这时,锦源提出如果“馅饼”小一点我们就可以用更少的人。</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孩子们拿来地垫当做“馅饼”,郑文涵觉得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通过尝试发现自己有点不好掌握平衡。孙添雨说我们还是4个人试试吧。4个小朋友找好位置,很快就成功的把“馅饼”运到终点。成功后又把人数减少到3个人,也平稳的运到了终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教师总结梳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小朋友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纷纷拥抱庆祝。教师表扬孩子们一直坚持探索,遇到困难没有放弃的好品质。同时,告诉孩子们合作力量大,我们每个人能力有强有弱,通过配合最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p> 活动特点及价值所在 <p class="ql-block"><b>  1.在自主探索中实现深度学习。</b></p><p class="ql-block"><b> </b>升入中班后,孩子们变得好动了一些,问题也变得多了起来。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探索—分析—改进—尝试—改进—验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展现出了深度学习的内涵要求。</p><p class="ql-block"><b> 2.在合作探究中发展意志品质。</b></p><p class="ql-block"><b> </b>在游戏的各个环节,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在一次次在探索改进展,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解决的办法;幼儿的孩子主动承担小队长的职责,指挥小朋友的位置以及发出开始的口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教师支持与反思:</b></p><p class="ql-block"> <b>1.尊重幼儿,引导幼儿积极进行自主学习。</b></p><p class="ql-block"><b> </b>运“馅饼”游戏的缘起是孩子们的兴趣,游戏链的生成亦是源于老师对于孩子兴趣点的追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并提供了大量的低结构游戏材料。另一方面,教师更多时间以游戏观察者的身份,从不同角度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进展,并做好安全提醒。当孩子们遇到难题,教师不急于出示答案,而是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观察模仿、亲身体验等方式自主学习。</p><p class="ql-block"> <b>2.有效提问,持续支持游戏向高水平发展。</b></p><p class="ql-block"><b> </b>在孩子们进行不下去游戏时教师提出让孩子们分析原因,而不是让孩子无目的的重复尝试。在孩子们成功后又提出怎样用最少的人将“馅饼”运到终点。</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生成与后续支持:</b></p><p class="ql-block"> 随着游戏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运“馅饼”游戏感兴趣。同时在这个游戏中我也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的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不够。在后期我们也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增强孩子们的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p>

馅饼

小朋友

游戏

孩子

幼儿

终点

成功

教师

探索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