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河上数桥

日月常在

<p class="ql-block">阊门是曹公在《红楼梦》开篇时所说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的繁荣得益于四通八达的水网。五龙汇合,源源不断的货物通过水路在此流转。成就了苏州经贸中心的地位。作为五龙之一的上塘河是为沟通隋代的京杭大运河与苏州的联系开凿。五龙指的是五股水流。其中一股向南,过胥门与胥江汇合。一股向北经平门、齐门、娄门与娄江衔接。一股向东经阊门水门与城内河网连接。还有两股向西。其中南边一股就是上塘河。北边是山塘河。</p> <p class="ql-block">上塘河起点是京杭运河,终点是环城河,贯通了内外运河。全长约3600米,平均宽度约38.7米。上塘河在运河整治前是苏州城西部的主要航道。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我曾多次驾船途经上塘河,到苏州西部运输石材。上塘河一头连着寒山寺,一头连着阊门,寒山寺一头有著名的枫桥,阊门这头就是渡僧桥。中间还有上津桥、下津桥等古桥。上塘河与古城区其他河流一样,目前主要承担城区防汛、排涝、旅游景观等功能。 </p> <p class="ql-block">上塘街依傍上塘河南岸,交通运输便利,成为繁华的商业街。它在明朝初年就是一条可供五马并行的大道,从阊门吊桥起,可经上塘街向西直达枫桥,称“十里枫桥塘”,因两岸植芙蓉,又名芙蓉塘。</p><p class="ql-block">清末,上塘街的著名商号有赵天禄茶食糖果店、杜三珍肉店、沐泰山堂药铺、程德泰茶叶号、李隆盛纸号、苏新泰皮丝烟号、永源南北货行、天丰洋货布号、萃昌祥布号、乾元泰衣庄、吴世美茶叶号、养颐堂药铺、晋丰典当、万昌盛煤炭号和仁和馆饭店等。1912年3月27日晚,阊门外店铺遭到兵匪劫掠,上塘街的这些商号均无幸免,而以位于普安桥堍的晋丰典当之损失最为惨重。兵祸平息后,阊门外商市逐渐复兴。1932年,在上塘街建起上塘菜场,到20世纪80年代,上塘街从渡僧桥到普安桥段形成了规模很大的交易蔬菜、肉类、水产、禽蛋、豆制品等的农贸集市。1999年,苏州市对上塘街东段实施综合改造,东起渡僧桥、阊胥路,西至普安桥、淮阳河,南以石路为界,北临上塘河。如今上塘街全长1069.45米,宽24米,从弹石路面、小方石人字纹路面,改成了沥青路面。</p> <p class="ql-block">“枫桥夜泊”的千年吟唱,让姑苏城成为世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姑苏水巷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千年文脉和生态功能,更是昔日的交通运输通道,与古建老宅、街巷里弄一起构成了百姓日常生活空间。上塘河水上游项目从山塘街古戏台码头登船,沿线串联了山塘街、留园、西园寺等景点,石路华贸中心等商业载体,园外楼等星级酒店,到达江枫桥码头后可步行前往寒山寺、枫桥景区,实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滨水景观风貌、水乡风俗民情、现代商业载体的串珠成链,重塑精致风雅的水城生活空间,再绘名城姑苏水上繁华图。</p> <p class="ql-block">横跨在上塘河上有10座桥梁,分别是渡僧桥、广济桥、上津桥、永津桥、福德桥、智慧桥、下津桥、来凤桥、西环高架桥、无名桥(江枫园小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渡僧桥位于苏州阊门外阊胥路北、山塘街东南,跨上塘河(古运河)是上塘河上从东往西的第一座古桥。渡僧桥在明朝、清朝都有重修,解放后也多次维修加固,196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浇梁平板桥。有关渡僧桥的情况以前已有介绍(见美篇《山塘的桥》一文),这里不再重复。</p> <p class="ql-block">渡僧桥往西,跨上塘河的是广济桥。该桥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初为石墩木梁桥,当时称洋桥。清宣统三年(1911)改建为石桥台,钢筋混凝土桥面,铁栏杆。民国11年(1922)改建为宽1.5丈斜面弹石路,使行人、车辆上下称便。现桥宽12米,长78米,跨径8米,是横跨上塘河和上塘街的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市民在广济桥下游泳。</p> <p class="ql-block">上津桥是跨上塘河第三座古桥。南连上塘街,北接上津桥下塘。津,渡口也。此桥因在渡口上首,故名“上津桥”,与下津桥相对。</p><p class="ql-block">上津桥始建年代无考,明末重建。清康熙《苏州府志》有著录。现在桥身西侧金刚墙上刻有“丙寅年河道重建”等字。其中“丙寅”为同治五年(1866)。</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上津桥为半圆形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全长42.45米,宽3.7米,净跨12.2米,矢高5.9米,赤色花岗石拱桥,东侧桥额阳刻楷书“上津桥”,桥面石刻轮回纹,桥栏以青砖砌成,间以花岗石望柱,条石压顶。南北两坡铺设石阶踏步,南为27级,北为31级。青砖桥栏,间以石望柱,上覆条石。</p><p class="ql-block">1985年古桥重修。2010年,桥身上杂树丛生,妨碍船只通行,再次进行整修维护。登桥遥望,一派水乡风光,使人流连忘返。现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古桥有两段传说。据《吴县志》记载,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1554)六月,倭寇在枫桥、上津桥、阊门一带焚掠抢劫。苏州总兵任环带兵出击,在上津桥处杀败倭寇,迫使倭寇狼狈逃窜。</p><p class="ql-block">上津桥西南有一座碑亭,其中有一石碑,上书“故明郝将军卖药处”。史料记载,郝将军姓郝名太极,明代云南晋宁州(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守城立下战功。明朝灭亡后他来到苏州,在上津桥卖药为生。他虽然是个低级军官,但苏州人仰慕郝太极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淡泊名利的可贵品质,称他为“郝将军”。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组织兴建金鸡湖李公堤而闻名的时任吴县知县的李超琼,在上津桥畔立下“故明郝将军卖药处”碑,以示纪念。顾炎武有《送客上津桥·言及旧事·感而赠郝将军太极》诗。李超琼则有《题上津桥郝将军卖药处》诗:“上津桥下水沄沄,药市风清远莫闻。路近留园花舫织,无人介吊郝将军。”1989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将石碑重新立于上津桥南堍,建碑亭保护,并立《上津桥重修记碑》,成为苏州城西一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上津桥上西望,不远处又有一桥。许多人或许会联想,下一座那就是下津桥了。殊不知,两桥之间还有一座永津桥。永津桥,跨上塘河,位于上、下津桥之中。</p><p class="ql-block">古时候,上津桥和下津桥之间,确实没有桥梁。此处原为渡口,抗战时期,日寇在此建了一座木桥,因处于上、下津桥之中,名为“中津桥”。抗战胜利后,中津桥被拆除,新中国建立后,再建公路木桥。197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装置水泥栏杆,因桥东南为北兵营,故名“拥军桥”。1982年拓宽加固,改名为“永津桥”。现为单孔拱桥,跨度23.8米,宽15米,长30米。尽管不如上津桥和下津桥年代久远,至今不满百年。但由中津桥改建后的永津桥,已是苏州主干道桐泾北路上的重要桥梁,有着承载现代交通的功能。它与东西向的桐泾桥相交,朝北桥堍是留园路路口,朝南桥堍则是前往西园寺正门的必经之路,因此桥上除了车来车往,也常有游客驻足此处,欣赏着上塘河的好风景。</p> <p class="ql-block">福德桥和智慧桥是一对孪生桥,位于永津桥西、跨上塘河,分列西园戒幢律寺南出入口两侧。建于上世纪末,为仿古石拱桥。桥梁长30米、宽5米、跨径8米。据说跨过桥就进入净土,远离尘土喧嚣,除去人生烦恼。</p> <p class="ql-block">下津桥亦名通津桥。跨上塘河。南连枫桥路,北接西园弄。桥在智慧桥之西。为一明代始建的单孔石拱桥。该桥拱券高大,全孔以青石建成,外观苍古,为枫桥路上一景。现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吴县志》载:“通津桥,俗名下津桥,在上津桥西,跨运河。”其处原为古运河重要渡口。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明代下津桥南堍设有敌楼,俗称“白虎关”,防御倭寇入侵。明末,任环将军曾在此处大败倭寇,史称“下津桥大捷”。 </p><p class="ql-block">古桥在清代经历三次重修</p><p class="ql-block">淸康熙四年(1665)、道光二年(1822)、光绪三十二年(1906)古桥相继重修。其中清光绪年间的重修,是由金阊永善堂出资。永善堂最初是盛宣怀的父亲盛康宅邸的堂号。之后,永善堂成为施衣粥、施棺葬的民间慈善社团。辛亥革命期间,同盟会苏州支部在阊门外永善堂设立事务分所。永善堂旧址现在留园路上的苏州园林档案馆。</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下津桥为单孔弧形石拱桥,南北走向,长36.7米,宽4.8米,跨度12.2米,矢高6.3米,青石拱券分节并列砌置,石雕实腹桥栏,栏板中书写“下津桥”额。桥面石刻轮回。桥堍南、北分别宽6米和6.5米,南面踏步26级,北面踏步29级。桥柱上刻有“金阊永善堂重修”“光绪三十二年秋立”字样。或许是因为远离主干道,平日里的下津桥格外安静。踏上石阶,俯视上塘河的潺潺流水,能够感受到悠悠古意 。</p> <p class="ql-block">来凤桥位于西环路与枫桥路交会处,跨上塘河。1986年建造,钢筋混凝土板单孔拱桥,跨度25米,宽20米,长38.2米。该桥造型别致,装饰上亦有独到之处。除继承古桥格局安装有楹柱、抱鼓石、桥名牌外,桥上石栏用云斗望柱配以莲花图案花板,桥北首还建有花坛,使桥梁显得古朴素雅。最引人注目的是,桥的两侧配有四扇叠石漏窗,窗户布置在桥台空腔两边,构图简洁,自然得体,无矫揉造作之感。设计师把姑苏园林小品巧妙地移置于桥梁建筑,可说是别出心裁。在桥侧楹柱上,雕刻有两副楹联。东边一联为隶书,系王西野撰:“白莲开近先贤宅,绿凤飞来第九桥。”西侧一副是楷体,为程可达手书:“江枫渔火霜钟劲,水廓山村玉镜涵。”</p> <p class="ql-block">来凤桥上还有一桥,那是苏州内环快速路西环高架桥。远观两桥上下相叠,成为一景。来凤桥西边有一个江枫苑小区。为了方便小区居民出入。在上塘河上建了一座桥。20多年了,至今尚未起名。暂称“无名桥”吧。过了无名桥就是京杭大运河。游客可在此游览著名的寒山寺和枫桥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