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于观鸟爱好者来说,鹬鸻类是既爱又恨,在众多相似的鹬鸻群中逐个辨识种类,经常看得头昏眼花,有些种类还不敢轻易鉴别。走进东营市黄河三角洲,邂逅了迁徙补给的黑尾塍鹬。黑尾塍鹬每年从繁殖地一口气飞往南方沿海地区越冬,全程12000公里,堪称飞行之王者与湿地“精灵”。</p> <p class="ql-block"> 黑尾塍鹬(chéng yù),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鹬科、塍鹬属的一种中型涉禽,体长36-44厘米。共3个亚种。夏羽头栗色,具暗色细条纹,眉纹乳白色,到眼后变为栗色,眼先黑褐色,贯眼纹黑褐色,细窄而长,一直延伸到眼后,后颈栗色,具黑褐色细条纹;翕、肩、背和三级飞羽黑色,杂有淡肉桂色。</p> <p class="ql-block"> 黑尾塍鹬,两翅覆羽灰褐色,羽缘较淡,初级飞羽黑色,羽轴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外侧具宽阔的白色基部,次级飞羽几全白色,仅末端黑色,在翅上形成宽阔的白色翅斑。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也为白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颏白色,喉、前颈和胸亮栗红色,下颈两侧和胸具黑褐色星月形横斑。上腹白色,具栗色斑点和褐色横斑。</p> <p class="ql-block"> 黑尾塍鹬,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上体呈灰褐色,翅覆羽具白色羽缘,眉纹白色,在眼前极为突出,前颈和胸灰色,其余下体白色,两胁缀有灰色斑点。幼鸟似成鸟冬羽,但头顶具肉桂色和褐色纵纹;颈和胸缀有暗皮黄红色。肩和翅覆羽暗灰褐色。背、肩具暗栗色羽缘,翅覆羽具肉桂皮黄色羽缘。</p> <p class="ql-block"> 黑尾塍鹬,栖息于平原草地和森林平原地带的沼泽、湿地、湖边和附近的草地与低湿地上,繁殖期和冬季则主要栖息于沿海海滨、泥地平原、河口沙洲以及附近的农田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到内陆淡水和盐水湖泊湿地活动和觅食。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在东北、内蒙古和新疆繁殖,为夏候鸟。部分越冬于云南、海南岛、香港和台湾,为冬候鸟。春季迁经我国的时间在3-4月,秋季在9-10月。</p> <p class="ql-block"> 黑尾塍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冬季有时偶尔也集成大群。主要以水生和陆生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常在水边泥地或沼泽湿地上边走边觅食,也不断的将长长的嘴插入泥中探觅食物。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无危;2006-2016年,近危。</p> <p class="ql-block"> 黑尾塍鹬,繁殖期为5-7月。常呈数只的小群在一起营巢,通常营巢于水域附近开阔的稀疏草地上,或在草丛与灌木间营巢,也营巢于沼泽湿地中的土丘上。巢甚简陋,通常在松软的地上扒成一小凹坑,内垫以枯草即成。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间如有危险则立刻起飞,在入侵者头上面来回飞翔鸣叫,然后站在附近树上和地上,直至入侵者离开。孵化期24天。</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如梦《飞翔的小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东营市黄河三角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