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眷恋是什么?

莲安

<p class="ql-block">晚饭时的交谈,真的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班主任老师,才是最接近底层学生真实的人。</p><p class="ql-block">这些放弃了挣扎,拒绝自救的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怀揣年少的懵懂和青涩的好奇,稚嫩又天真,倔强又冲动。有些是家庭结构完整但功能缺失,有些是学业困难导致自暴自弃,有些是疏忽精神抚养导致彻底的脱离,有些是突遭变故带来心境迥异,有些是违背教养规律引起最终叛逆,还有些是不明善恶浑然不觉却已身陷危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对那些孩子的家长有这样的印象,“只要孩子不在我眼皮子底下待着,哪怕在学校不学习睡觉都没关系。”</p><p class="ql-block">真的是令人痛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几天前一个朋友的孩子,因为不上学,妈妈焦虑不已,恨不得马上把心理老师搬回家给孩子做工作。而此前,我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了两个多小时,一一梳理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了解孩子的困难和需要。就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孩子“生病了”,根源在家长。另一个家长同样焦虑,孩子离家好多天,联系不上,于是找心理老师,希望帮忙联系孩子劝孩子回家。想起昔日课堂上孩子稚嫩的表情,心里的滋味真是难以言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真心疼这些孩子。内心要达到怎样的孤闷和荒芜,才会把全部的欢乐寄托于一部手机,一个游戏。对那个家要有多深的绝望,才会选择忍饥挨饿也要断然决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样的孩子太多了,你改变不过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诚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挽救,因为积重难返。</p><p class="ql-block">可是,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些孩子从茫然和决然的间隙,还能有一丝眷恋,有一份不舍,或者有那么一丁点回头的牵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些孩子在沉沦和陷落的间隙,偶尔抬头,还能看到久违的一丝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C所谈到的“合力”: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学校,1+1>2的愿景,怎样来实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终归是社会的,国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