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风采,磨砺促成长——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语文组听评课活动

欢喜

<p class="ql-block">沐浴金秋阳光,追寻教育和风。为了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有效课堂,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语文组展开了听课评课活动。语文组每位老师都经过精心的准备,教学设计匠心独运,课堂亮点频现,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语文教学。</p> 一年级组 <p class="ql-block">瓜果飘香,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大雁南飞,秋天是一个凉爽的季节;层林尽染,秋天是一个彩色的季节。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又是一道赏不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本次一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李梦圆老师和李莉老师选取了《秋天》一课,相同的课文却有不同的精彩。让我们走近两位老师的课堂去感受秋天的美吧!</p><p class="ql-block">  李梦圆老师的课堂有趣又干货满满!通过“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读好词语——再读课文——指导生字”等环节,用符合一年级孩子学情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在识字教学上,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如“气”的教学是运用象形字,“叶”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树”的偏旁用对比的方法。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和朗读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非常准确。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理解“一片”和“一片片”的区别,借助词语、丛书拓展来感受“一”字多音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李莉老师执教的《秋天》,通过一幅秋景图导入,激起学生学习了解课文的强烈欲望。整堂课目标明确,环节紧凑,层层递进。在李老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下,一年级的孩子们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堂课中,教学效果良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通过熟字相加、生活识字、字理识字、游戏闯关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读生字、掌握生字书写。课堂上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愉快。</p> <p class="ql-block">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儿歌和课文的排版的区别,学会给课文标自然段。</p> <p class="ql-block">本次“同课异构”相信每个老师都有收获,不断磨练,成就更好的教学水平。在秋天里,我们收获着,我们成长着。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在接受秋天的丰收喜悦,也在收获自己教研的成长的果实。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语文组一定会越来越好。</p> 二年级组 <p class="ql-block">“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p> <p class="ql-block">云雾弥漫山谷,环绕数里,犹如仙境一般。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我们一起跟随张珂欣老师和吴江雨老师的脚步,去寻找《雾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雾在哪里》是谢尔古年科夫写作的一篇科学童话。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童真童趣”是文本的语言特点,两位老师抓住这一语言特点,巧妙设计识字教学,扎实训练语言,评价导向引领,令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纵观两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张珂欣老师首先通过阅读书信“帮助水找伙伴”的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积累更多还有雨字头的字,并让学生理解一般都是与水和天气有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过阅读题目,引导学生学习雾“藏”在了哪里。在教学过程当中,围绕着雾的淘气来设计,抓住雾所说的话、把什么藏起来以及藏起来之后的景色变化等问题,展开教学。指导学生读出雾的淘气的语气,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感悟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学会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进行造句练习。在理解文章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想象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来理解雾把东西藏起来时的情景以及雾消散后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雾消失之后还会有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开口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p> <p class="ql-block">吴江雨老师:本课采用图片导入,引入课题。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分段随文识字。找出雾去了哪里,说的话及景物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特点,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雾的神奇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课后,二年级语文组老师对这节教研课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各位老师踊跃发言,均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一致好评,张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同时,吴老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们的交流中蔓延着教学研讨的热情与温度,教者和听者都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段老师从学生角度评课:</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把课文拆开,用关键词和关键句连接起整篇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解剖课文,理解内容,能看出来对文本的把握下了功夫。学生也能在有条理的讲解中很快进入情境。对句子当中的关键词的解释,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连同、海岸、甚至等,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很好接受和理解。最后用几个句子串联起整篇文章,让学生对内容又有了很好的回顾。</p><p class="ql-block">整堂课问题提问清楚明白,学生们的回答能很清晰的跟随老师,可以积极回应老师,语言非常贴合儿童特点,评价语也很多元,能够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积极性,而且张老师很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吴江雨∶</p><p class="ql-block">给学生的自主性更大一点,提问密度比较大,互动性更强。声音很动听,评价语也很丰富,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学生在评论区回答积极,可以看出3班孩子比较灵活。上课过程中有几张ppt没放出来,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适时打开互动板面,可以看见学生的实时反馈。</p><p class="ql-block">梁老师从教师角度评课:</p><p class="ql-block">朗读是低段课堂的主旋律。在两位老师的课中,学生的朗读让本次的两节课堂变得热闹而精彩。两位老师通过抓住雾的淘气展开本课,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生充分朗读,学习雾把什么藏了起来及之后的景色如何,还都引导学生发现“无论…还是…都…”这组关联词,通过小练笔迁移巩固,设计有层次。识字方面,两位老师都拓展和积累“雨”字头的字,帮助学生识记的同时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p><p class="ql-block">吴老师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词语“街”“梁”后又带入句子再读,让学生明白词不离句”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指导学主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再体会雾的淘气的,回扣本课重点。</p> 三年级组 <p class="ql-block">走近灵气的翠鸟——</p><p class="ql-block">《搭船的鸟》一文,记述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的途中,“我”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一只充满灵性的翠鸟捕鱼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p><p class="ql-block">走近空中的课堂——</p><p class="ql-block">经过两位老师的精心的准备,网络课堂上,有条不紊,循循善诱,老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p> <p class="ql-block">刘群老师甜美的笑容、清亮的嗓音洋溢着活力,充满着关爱;周晓艺老师柔柔的话语让人如沐春风,孩子们也有高涨的学习热情。</p> <p class="ql-block">走进字词的学习与理解——</p><p class="ql-block">对于文中出现的新词,如“船篷、蓑衣、橹、翠”等,孩子们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老师能图文结合帮助理解,如出示翡翠的图片,了解翠绿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除了看图理解生词之外,我们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找到“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披着蓑衣”“摇着橹”让孩子们了解蓑衣和橹的作用,同时强调读准字音。</p> <p class="ql-block">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两位老师都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有的孩子说“衔”就是叼着的意思,并用表演来说明。有的孩子说“吞”就是把东西咽下去的意思。这样的理解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利于他们接受。</p> <p class="ql-block">走近既美丽又会捕鱼的翠鸟——</p> <p class="ql-block">瞧,老师们都抓住了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对翠鸟外形的描写,注意运用了描写颜色的词语,教学第二自然段时,两位老师通过对翠鸟图像的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其色彩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再通过与原文对照发现文本描写之精妙。</p> <p class="ql-block">第四自然段则从动态的角度写了翠鸟捕鱼突出动作之快。连续的动作描写,体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p> <p class="ql-block">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老师将微视频引入课堂。结合文本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迅速,初步学习作者描写连续动作的方法并进行练笔。</p> <p class="ql-block">走进我们的内心——</p><p class="ql-block">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能感受到:</p><p class="ql-block">●翠鸟不仅外形美丽,而且捕鱼本领高强。</p><p class="ql-block">●人鸟同船,和谐相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和它们和谐相处!</p><p class="ql-block">●作者观察得十分细致,我们也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好。</p><p class="ql-block">课后,三年级语文全体老师就两位老师的课中出现的值得探讨</p> <p class="ql-block">课后,三年级语文全体老师就两位老师的课中出现的值得探讨的地方进行讨论,大家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的每一次教研都受益匪浅,这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必定会让我们的教研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p> 四年级组 <p class="ql-block">“未及鸿鹄志气高,不羡雄鹰云中傲。既是平凡纤巧身,林间院落自逍遥。”诗中的麻雀只求平凡不羡高远。本周语文同课异构《麻雀》,由胡瑞红老师与刘洁琼老师执教,两位老师以自身极高的专业素养用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习作单元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刘洁琼老师以任务来驱动教学。在刘老师的精心设计下《麻雀》一课共分为五个大任务,每个任务下面又分若干的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落实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p> <p class="ql-block">胡瑞红老师抓住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对习作单元的写作要点及中心思想做了深入研读。胡老师将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完美的融合到自己的课堂中,突破了课与课之间的壁垒,落实了单元教学。在问题的设计上层层递进,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接受更高阶的知识,并利用同学们之间的作文互评巩固知识。</p> <p class="ql-block">课后,四年级教研组组织了评课活动。两位授课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反思,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教研会上各位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优点给予肯定,又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每位老师都有很大的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金秋正当时,教研诗意浓,每次教研都会有让人为之眼前一亮的瞬间,这些瞬间,在漫长忙碌的工作中洒下了星星点点的火光。诗意修行,一路前行,一路成长!</p>

老师

学生

教学

课文

语文

课堂

识字

两位

翠鸟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