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p><p class="ql-block"> 他是唐代最乐观的诗人。在唐代诗人中,刘禹锡是出了名的豪放豁达。</p><p class="ql-block"> 自“永贞革新”之后,他被贬外放二十三年,即使如此,他却从未丧失斗志。我们读他的诗作,豪放昂扬,给人无穷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留下《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秋词》《望洞庭》等名篇。</p> <p class="ql-block">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年)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竹枝词九首》之后。可能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p> <p class="ql-block">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原是巴渝(今重庆一带)地区的民歌,唱时,以鼓、笛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据以创作新词。</p><p class="ql-block">⑵唱:一作“踏”。</p><p class="ql-block">⑶晴:谐音“情”。一作“情”。</p> <p class="ql-block"> 全诗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p><p class="ql-block">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