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明之深体验-天台行2020.10

玉格格

<p class="ql-block">回宁波老家之后,我转站去了天台。这里是日本和韩国佛教的祖庭卍。此去,一为访友,二为礼佛。</p> <p class="ql-block">小城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且深</p> <p class="ql-block">当地饮食</p> <p class="ql-block">一处不易去到的禅院,观山,听水!</p> <p class="ql-block">维婵妹妹一路带我们登上古观最高处,登高远眺,天台尽收眼底。青山翠谷,瀑布飞流(浙江省落差最大的瀑布,斜挂山间。同时也是个小型水电站)。青灯古观,意蕴非凡!</p> <p class="ql-block">轻叩柴扉,鹤鸣为谁</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p><p class="ql-block">听雪烹茶,鹤唳华亭</p> <p class="ql-block">月下敲僧门</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体验日暮入寺,青灯黄卷,顿时了然!</p> <p class="ql-block">烛泪点点更漏催,老狗昏昏几梦回</p> <p class="ql-block">济公禅院</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城的晨练,是登一座山,转一座塔,扣一扇山门…</p> <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国清大寺,东瀛祖庭</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p> <p class="ql-block">种稻,舂米,济世,渡人!</p> <p class="ql-block">天台人甚是有趣,大多数人家会选择国清寺来拍全家福。甚至还有人会来拍婚纱照。菩萨在此处和红尘世人构成最和谐的相处模式。大概是佛自人心,世人皆佛吧!</p> <p class="ql-block">天台山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极其完整具体的为数不多的地区,是天然佛国和中国道教的南派祖庭。至今,这里仍旧保留着人有姓、名、字的传统起名方式。每人除了名,皆有字,名和字在内容上多有关联。亲戚熟人日常唤之以字,只有正式场合和公众事宜时才会称名。这个习俗中国大多数地域大都废逝殆尽了!(国清寺步步为景,处处成书)</p> <p class="ql-block">三千稻米,百姓粮仓</p> <p class="ql-block">维婵亲书:  十七岁之前,我活在一座生活气息浓、文化气息酽的小县城。</p> <p>  那是一座有着交大高材生流浪汉的小城;那是一座正式场合称呼“名”、熟人之间互唤“字”的小城(那是孩童称孙悟空为“孙行者”的小城)。</p> <p>那是一座藏财富于民亦藏文化于民的小城;那是每一座四合院的角落都写满故事的小城</p> <p>那是被称为佛教法华宗圣地的小城;那是田中角荣欲代母参拜日本佛教祖庭的小城;那是周恩来总理启动重修国清寺计划,并从故宫博物院调运文物到寺的小城。</p> <p>  那是一座开门见山的小城,那是一座在行政建制上遵循“无横山不立县,无横水不立乡”的小城,那是一座东乡西乡口音完全不同的小城。</p> <p>那是一座虽地处南方却做得一手好面食的小城,那是一座城中有一座山的小城,那是一座有着八座城门的小城,那是一座有百年名校的小城。</p> <p>  离开那座小城二十年以来,我在她所不知道的渠道与平台为她记录,用我“亦己亦人”的眼光去挖掘她的文化赋能。每当我走进老县城的古老街巷,沉醉在老四合院和老街的时候,沉醉在石子路和老青苔的时候,沉醉在雕花廊檐和青石门槛的时候,心底总能泛起一种“你不属于我,但我欣赏你的古老和美好”的情感。</p> <p>  本土文化就是这么一种“身处其间而不得知焉,身处其外得知却不觉焉”的体感。</p> <p class="ql-block">维婵亲书后面文字充裕部分:</p><p class="ql-block">疑似维婵 原创 玉 配图</p><p class="ql-block">维婵为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