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英雄儿女</b> 电影 片段<br><b><font color="#ed2308">英雄赞歌</font> <font color="#167efb">张映哲</font></b> 原唱<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大家似乎都知道 <b>张映哲</b> 唱的 </div><div>英雄儿女里的 <b>英雄赞歌</b>,</div><div>她 更早为人知的是 演唱 </div><div><b>蝶恋花-答李淑一 </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蝶恋花·答李淑一 <div>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div><div><br></div><div>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由 <b>赵开生</b>创作,于1960年秋在 上海 的西藏书场 首次公演,由弹词演员<b>余红仙</b>演唱。<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张映哲</b><br>是 英雄儿女 电影插曲《英雄赞歌》的原唱者,<br>辽宁抚顺人, 1928 年出生,<br>1947 年 1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br><br>张映哲 是前辈,也是战友。<br>她晚年多病,较长时期住在<b>空军总医院</b>。<br><br>2005年5月30日凌晨,<b>空政歌舞团</b><br>著名女高音歌唱家<br>原 空政文工团歌舞团副团长 张映哲,<br>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终年 77 岁。<br><br>铭记她的声音,怀念 张映哲 老人。<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关于《英雄赞歌》的几段幕后故事</font></b></div><div><br>《英雄赞歌》的</div><div><b>词作者</b></div><div>是一位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b>公木</b>;</div><div><b>曲作者</b></div><div>是一位大作曲家<b>刘炽</b>。</div><div><br></div><div>刘炽先生于1998年10月23日去世。</div><div>公木先生于1998年10月30日在吉林长春辞世;</div><div>两位大师虽并非同年同月出生,</div><div>但离开人世时却象约好一样,</div><div>同年同月,祭日只相差了7天。</div><div><br>据“王芳”<b>刘尚娴</b> 回忆:</div><div>当时编剧毛烽和导演为《英雄赞歌》写歌词,找到了公木先生,先把没有最后剪辑的电影毛片给他看,之后他钻进长影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就拿出了“烽烟滚滚唱英雄”。</div><div><br>公木先生的夫人<b>吴翔</b>回忆当年情景是这样的:</div><div>“写《英雄赞歌》是1962年,当时<b>武兆堤、田方、刘炽</b>他们三个一起来家里找。公木对我讲,他们让我写歌词,我不想去,我是摘帽右派,费挺大劲写完之后还不定会怎么说。后来武兆堤、田方、刘炽还是非拉着他写,公木就被他们给拽走了。</div><div><br></div><div>第二天下午他回来说就写了四段歌词。我问他,你的新思想基础是从哪儿来的?底气又是什么?他说我不是前几年写了一个“烈士赞”的诗嘛,我感觉《英雄儿女》这电影就跟那诗有关系,都是写英雄,刘炽给我讲了脚本、主题,然后我就写出来了。</div><div><br>关于《英雄赞歌》的创作,作曲家</div><div><b>刘炽</b>当时留下了这样回忆:</div><div>“1940年,我到内蒙古去采风,住在一个名叫王月丰的出色的民间歌手家里,每天晚上就象开音乐会,唱一晚上喝一晚上。我那时记忆力好,记谱快,每晚不停地记。内蒙到处是歌,那些日子真让人难忘。写《英雄赞歌》时,就采用了一首内蒙古民歌《<b>巴特尔陶陶呼</b>》当种子,加以发展即完成了《英雄赞歌》。</div><div><br>《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如今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从它的创作集体、从这个集中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张映哲</b>,</div><div>辽宁抚顺人,1928年出生,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合唱队队长、空军歌舞团独唱演员、副团长等职。北京声乐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全国解放以后,</div><div>部队文工团开始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张映哲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和演唱技巧。</div><div><br></div><div>1952年,</div><div>张映哲调整西南军区文工团歌舞团任歌唱演员。这个团聚集了一大批富有才华的文艺工作者,歌剧《江姐》编剧阎肃、三位作曲者之一的金砂,均出自该团。</div><div><br></div><div>1955年,</div><div>西南军区撤销,西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并入广州军区文工团,歌舞团并入空政文工团。张映哲便与牛畅、阎肃、金砂等人从成都启程,来到了北京,成了空政文工团的演员。<br><br>1956年,</div><div>张映哲到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研究所负责人是林俊卿。林俊卿是医学博士,对发声很有研究,国家文化部便委托他办了这个声乐研究所,王昆、马玉涛等著名的民族唱法歌唱家,50年代都在这个研究所学习过。张映哲在上海声乐研究所断断续续学习了3年,属于第二期进修班。这一番学习,使她的演唱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原先她的音域不宽,学习之后,高音低音全上去了,过去一些唱不上去的歌这时都能唱了。<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font> 张映哲</b> 唱<div><b>蝶恋花-答李淑一</b> 1959</div><div><br></div></h1> <div><br></div><div>1959年6月1日至7月24日,</div><div>解放军<b>第二届</b>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会演中,空政文工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映哲,以她那充满激情的歌喉、富有诗意的情调,演唱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为这首词作曲的,是著名音乐家李劫夫。李劫夫谱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后,张映哲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唱,就拿到此次全军会演中唱了,结果一唱而红。<br><br> <br>周恩来在建国10周年文艺晚会上观看了张映哲演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非常欣赏。经周总理推荐与安排,<b>1959年10月中旬某日</b>,空政文工团张映哲等来到中南海,为毛泽东等中央首长<br>专场演唱《<b>蝶恋花·答李淑一</b>》。那天晚上演出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坐在台下。<br><br></div><div>张映哲上台以后,看见毛泽东坐在前排,距离自己仅有几米,<br>正好面对自己,从来都不 “怯场” 的她突然感到有一点儿紧张,心咚咚直跳。音乐响起,她努力保持着内心的平静,用深沉浑厚的嗓音唱完了这首歌。歌声一停,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映哲在台上清楚地看到,毛泽东也在向她鼓掌。<br><br>演出结束后,毛泽东长时间地握着张映哲的手,亲切地说:<br><br><b><font color="#ed2308">“谢谢你,你唱得很好!”</font></b><br><br><br>张映哲听了,心情更为激动,喉头哽咽着,不知说什么好。<br>当时担任歌舞团分队长的<b>李跃先</b>也在场,谈起张映哲为毛泽东演唱《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情景,李跃先略带几分调侃地对笔者说:“张映哲那天在毛主席面前哭得一塌糊涂,下来以后还哭!我们想劝一劝,谁劝都不行,还劝不住,老哭!她太激动了。”</div><div><br></div> <div><br></div><div>1959年6月1日,全军第二届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张映哲在汇演中演唱了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了文艺界专家的好评。</div><div><br></div><div>1959年7月,中国音协的一位副主席在题为《珍贵的收获》一文中这样评价她:“张映哲同志的女声独唱,特点是音域宽,声音厚中、低音尤其丰满 ,并善于变化音色,当她演唱《蝶恋花》时,高、低音畅通一致,音量、力度都得到较好的发挥,给人以鲜明的女中音的感觉。演唱其他几首歌曲时,由于音色、位置的变化,却又给人以女高音的感觉。但更难能可贵、更引起人们赞扬和重视的,是她在‘洋’的唱法上更进一步地较理想地接受了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吐字、行腔,细致入微,力度与抒情性的结合变化平易自然,致使她的演唱虽然基于‘洋’,但却给人以非常鲜明而又亲切的民族风格的感觉。这点充分表现在《蝶恋花》的演唱里。做到了雅俗共赏。” <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毛泽东诗词的传唱歌咏并非始自1966年起始的文革,而是更早, 1958, 1959 年.<br><br>1957年,《诗刊》发表了毛泽东的18首诗词后,全国掀起了一股毛主席诗词热,音乐界纷纷为毛泽东诗词谱曲和传唱。</div><div><br></div><div>1958年秋天,上海红旗评弹队青年演员<b>赵开生</b>执笔谱写了一首《蝶恋花》,由余红仙在上海西藏书场作为正书前的开篇试唱,赢得满堂彩。后来赵开生、余红仙在著名前辈艺术家周云瑞、徐丽仙、张鉴国等的帮助下,得到 周总理,陈云等直接关心与指导,继续对《蝶恋花》进行修改、加工,使之于1960年艺术上日趋完善。<br><br>【蝶恋花 * 答李淑一】当是最早被成功咏唱的毛主席诗词歌曲。唱响全国,唱红大地的 当是两位远隔千里的艺术家,<br>北张 <b>张映哲</b>; 南余 <b>余红仙</b> 。<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1959年10月,周恩来在建国10周年文艺晚会上观看了张映哲演唱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对她十分关注。</div><div><br></div><div>1964年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张映哲又唱了《七律二首·送瘟神》等毛主席诗词歌曲。<br></div><div><br></div> <div><br></div>1964年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期间,周恩来问她“小张,怎么我听别人都叫你<b>大姐</b>?”<br><br>“我哪能当大姐!”张映哲扑哧一笑,一甩短头发,注视着周恩来答道:“他们看我人高马大的,都叫我<b>大哲</b>。”<br><br>周恩来会意地笑了,以后他见到张映哲也叫她“<b>大哲</b>”。<div><br></div> <div><br></div><div>有一次周恩来问张映哲:“大哲,你能不能成为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专家?”张映哲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答道:“我水平低,成不了专家。”周恩来笑着鼓励她道:“你学习嘛。”</div><div><br>张映哲唱毛泽东诗词,一开始没想到要当什么专家,她只是喜欢毛泽东诗词,觉得毛泽东诗词寓意深远,磅礴大气。为了更好地领会毛泽东诗词,她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注意加强自己的学习。阎肃写歌词,懂得古诗词的格律。张映哲经常到阎肃那里去请教。 <br><br>见张映哲来请教,<b>阎肃</b>就连说带比划地给她讲诗词,从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说到高山、大川、江海、湖泊;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说到陈毅、郭沫若、毛泽东;从天上说到地下,从古说到今。阎肃说得兴味盎然,张映哲听得心旷神怡。阎肃讲一段,张映哲便站起来唱上一段,找一找感觉。<br><br>继《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之后,张映哲先后演唱过《沁园春·雪》、《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念奴娇·昆仑》、《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西江月· 井岗山》、《卜算子· 咏梅》、《菩萨蛮·黄鹤楼》、《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清平乐·会昌》、《菩萨蛮·大柏地》、《忆秦娥 ·娄山关》、《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十多首毛泽东诗词。<br><br><br></div> 张映哲(右)和王昆<div><br><div><br></div></div> <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只要大家还喜欢我过去唱的那些歌,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font></b><br><br>1965年元旦过后,张映哲作为女高音歌唱家,参加了访问缅甸的中国民族艺术团。 <br><br>在出访缅甸之前,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处长<b>毛峰</b>找到张映哲,说有一部电影的歌曲想请她唱一唱,并把歌谱给了她。这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 <br><br>《英雄赞歌》的录音是在中央<b>新闻电影制片厂</b>的录音棚里进行的。张哲照看乐谱唱了一遍,没能唱出激情,找不到感觉。刘炽对张映哲也不是十分满意,觉得她是不是唱毛主席诗词唱多了,总是在那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说她缺少一点女性的细腻温柔,有点男性化了,太豪迈了。 <br><br>当时,北京文艺界,包括军队和地方的不少女声独唱演员,听说公木、刘炽这两位大名鼎鼎的词、曲作家联合写了一首电影插曲,正在找人唱,便主动找有关部门领导,要求唱这首歌。 <br><br>张映哲是经总政文化部分派而承担这演唱工作的。毛峰见她试唱不太理想,便对她讲:这是一部战斗故事片,电影中战斗是怎么怎么地激烈,通过主题歌要赞美我们的战斗英雄,演唱时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情感。说起战争,张映哲是亲身经历过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参加过,跟着四野主力一直打到广州,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拿爆破筒冲锋陷阵,但是听到的、看到的,不比毛峰少。听毛峰那么一讲,张映哲迅速在脑子里搜索了几个战争片断,又哼了哼谱子,找到感觉了。 <br><br>张映哲知道还有不少演员想唱这首歌。另外,唱完以后,作词的公木、作曲的刘炽满意不满意,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在进录音棚正式录音之前,她说:“<b>我唱两遍。你们录完以后,看哪一遍好,就用哪一遍。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算了。</b>”言外之意,你们换别人唱,我也没有意见。 <br><br>录完了音,张映哲便走了,事后也没有去打听用没用她唱的录音。 <br></div><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不多久,《英雄儿女》便公映了。那时候已经在批判“个人主义”、“名利思想”,电影片头片尾都没有署名是谁唱的,空政文工团在看这部电影时,大家都觉得女主角王芳的演唱耳熟,便叽叽喳喳地相互打听:“那首歌儿是谁唱的?怎么有点儿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便打听到张映哲跟前来了。自己的声音,当然自己最熟悉。张映哲一听,道:“<b>没错,是我唱的。</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映哲先后担任过空政文工团歌舞团副团长、北京声乐研究所副所长,被授予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最后一次在舞台上公开演出是1981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3年,张映哲得了脑血栓,自此便彻底告别了舞台。回忆起往事,她说:“我18岁从抚顺走上舞台,<b>一辈子只有一件遗憾事</b>——没有举行告别音乐会,没能给自己的演唱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文革’后期在空军学院,我给被‘解放’的团以上干部唱歌,一口气唱了24首歌。那时大家多高兴啊!我的身体也好。后来得了脑血栓,就不行了。不过,想想自己走过来的路,也没有什么遗憾的。<b>只要大家喜欢我过去唱过的那些歌,就没有什么遗憾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30日凌晨,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映哲,因病在京空军总医院去世,终年77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