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秋日寥阔,共赴研讨之约

灼灼其华

<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1 月 12 日上午8:30,2023 届高考语文科“协同发展联盟高考备考研讨会”在线上如约召开。</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华南师大主办,研讨会由董光柱老师主持,会议议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由华师大文学院李金涛副院长举行开班仪式,李副院长认为会议开在锚定新高考之际,开得及时,是有的放矢。并极大肯定了此次会议聚焦高考变化,具有引领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作用。他明确提出,希望借由此次研讨活动,全省高三语文教师能够做到合力共赢。</p> <p class="ql-block">  会议第二部分是专题分享,围绕2022年高三语文新高考试题研究及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备考开展讲座或经验交流与分享。分别由张永璟副教授、曹成老师、黄德初老师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科学全面备战2023届高考,巩固一轮复习成果,优化二轮复习策略,提供了备考思路与方法的有效指导。由此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备考方向,调整了备考策略,心里倍感踏实与感激。</p><p class="ql-block"> 华师大文学院的张永璟副教授给我们做了题为《对标对表顶格:测评视域下的高考语文试题》的讲座。他列举近三年高考真题和各省市可参考的模拟题,用表格形式展示语文高考的“变”与“不变”,提出语文备考需要“对标真题,研究高考典题,探寻命题趋向;对表《课标》,研究测评新行规,制作双向细目表”。找共性,找走势,找规律,找变化,找特点;与此同时提醒我们备考要“顶天立地”、重视“大根大源”,复习备考要做到:“四吃透”(吃透《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语文《课程标准》,吃透高中新高考题目要求;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突出备考要以新课标为本,尤其要关注学业质量水平测试中相关表述。专家高屋建瓴,备考理念也很有前瞻性。</p> 曹成老师的《全面备考“理性”聚焦》一课着重以今年的新高考1卷“三手”作文为例,剖析了相关“提示语”的审视要求与注意事项,让我们深层了解到阅卷场上的具体操作,让我们平时的写作指导更有针对性与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作文训练单元,紧跟时代发展,结合高考真题及一轮复习作文训练题目,强化对立统一规律在审题、立意方面的运用,提升思维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br>  黄德初老师以《新高考背景下语文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为讲座题目,紧扣“因材施教,优化语文课的配置”“依标据纲,准确把握高考走向”“整散结合,各个突破题型瓶颈”“有的放矢,着力提升冲刺效果”四大方面内容,全面展示复习策略,特别是在作文备考方面,提出“明确评判标准,清晰努力方向”“优化训练流程,激发写作兴趣”“具体指导方法,熟练作文技巧”“储备相关知识,丰富作文积累”“深化指导方式,针对问题发力”“创新培养模式,凸显作文亮点”六大举措,复习步骤清晰,教师指导有力,有很强的实操性。同时他指还出二轮复习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基本能力。题型训练要全覆盖,同时也要“重点突破”,注重专题板块训练,侧重瓶颈突破: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切实转变备考观念,切实优化答题策略,切实优化组合训练。 <p class="ql-block">  在山脚,难窥全貌;临顶峰,众山自小。在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研究方面,我们不仅要装满自己的“水桶”,还要拥有整片海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新高考的路上看到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冬轮转,和风暖阳,美好时节,教研相约。本次研修活动内容充实,有专家点拨备考方向,亦有名师扎根实践分享心得,简直是一场饕餮盛宴。经过三个小时的线上培训交流,经验分享,智慧碰撞,我们的备考思路更加明朗。我们将以本次研讨活动为契机,立足备考实践,优化复习策略,提高训练质效,努力创造2023年高考新辉煌。</p>

备考

高考

复习

语文

作文

吃透

训练

真题

讲座

优化